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8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6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香蕉枯萎病己成为香蕉的毁灭性病害。该病属于土传性病害,扩散蔓延速度快,难于进行生物控制、药物防治及轮作、浸田等常用防治方法的防治。因此,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最佳方法是进行香蕉遗传改良,培育抗病品种。选用从INIBAP[(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the Improvement of Bnana and Plantain,国际香(大)蕉改良网络)]引进的42份香蕉种质资源,采用伤根侵染法,用含2×106个孢子/L的香蕉枯萎病1号和4号小种菌液分别对42份香蕉幼苗进行处理,筛选抗香蕉枯萎病种质。结果表明:在侵染1号小种时,7份材料表现高感,13份感病,22份中抗,无高抗;在侵染4号小种时,25份材料表现高感,12份感病,5份中抗,无高抗。综合分析显示,M11和M25对枯萎病1号和4号小种均表现中抗。  相似文献   
2.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I、MspI、TaqαI、AluI分别对获得的L16基因序列进行理论酶切。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酶切片段大小相同的记为1,不同的记为0。相似系数和聚类分析应用NTSYS-pc2.01数据分析软件进行,采用Nei的方法计算相似系数,UPGMA方法聚类,绘制树状图。结果表明芭蕉属种间存在较为丰富的cpDNA PCR-RFLP多态性,种内差异性不明显,有些亚种间无法区分开。而M. acuminata 具有丰富的亚种和变种,遗传差异大,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3.
芭蕉属rDNA的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芭蕉属ITS序列的变异情况和组群关联,以不同地理来源的33份芭蕉属野生种作为试材,对其ITS区进行扩增、测序和序列比对,构建NJ系统树。结果表明:芭蕉属中不同类型材料的ITS序列信息位点为108个,占总碱基数的24.43%,具有较强的系统发育信号;组群间序列比对结果分析发现澳蕉组ITS序列与其他组别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特异性片段共21处;从序列上推断澳蕉组可能由M.schizocarpa与M.balbisiana(ITC0271)杂交产生;真蕉组和观赏蕉组没有确切的分类特性;ITS序列的分化上可能受到地理分布的影响;陈友鉴定的新种M.tongbiguanensi在ITS序列上与其他种可明显区分开,从分子水平上验证了新种的可能性。利用核糖体ITS序列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芭蕉属植物遗传演化关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次的实地考察和对MGIS数据库的整理,应用INIBAP香蕉种质描述规范和simmonds的传统分类法鉴定和描述了在云南分布的芭蕉属植物的新种Musa tongbiguanensis Chen You&Yao-TingWu,该种果指和种子较大,果指棱角明显。  相似文献   
5.
应用SSR标记技术,对33个香蕉引进品种(系)和1个国内品种的遗传关系进行了检测.40对SSR引物在34个品种(系)中扩增带数在4~17个之间,平均每个SSR座位可检测3.05个多态性带;引物的多态信息量(PIC)在0.21~0.91之间,平均0.78.依据SSR数据计算的品种问遗传距离在0~45.53%之间,平均28.19%,说明引进的香蕉品种之间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UPGMA聚类分析将34个品种分为A基因组和AB基因组为主的2大品种类群.检测出多个与我国早期引进的主栽品种巴西蕉和Williams遗传差异突出的引进品种,这为筛选鉴定出新的替代品种,以及进一步在不同类群品种之间进行杂交选育新的品种奠定了基础.洪都拉斯3号与M931之间,洪都拉斯1号和洪都拉斯2号之间没有区分开来,它们可能分别是同一克隆,或者是同一克隆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6.
芭蕉属野生种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芭蕉属起源于热带亚热带区域,对芭蕉属野生种质资源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通过检索INIBAP的多个数据库和相关文献,归纳整理出芭蕉属野生种的分布规律,为野生蕉的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以及品种鉴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经分析,目前已经报道的芭蕉属共有52个野生种,其中真芭蕉组(Eumusa)11个,观赏蕉组(Rhodochlamys)9个,澳蕉组(Australimusa)13个,红花蕉组(Callimusa)18个,不确定组(Incertae sedis)1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和中国均分布有不同的3组芭蕉属野生种,但马来西亚和印度分布的种数最多,各分布有15种,约占总数的29%,可能是芭蕉属野生种的多样性中心。  相似文献   
7.
以椰子成熟胚为外植体,得出其胚培养和植株再生的最适培养条件如下:①胚的启动培养最适培养基为Y3+6-BA0.5 mg·L-1+NAA0.5 mg·L-1+蔗糖60 g·L-1+活性炭2.5 g·L-1的液体培养基;②继代培养最适培养基为Y3+6-BA1.0 mg·L-1+NAA1.0 mg·L-1+蔗糖60 g·L-1+活性炭2.5 g·L-1+琼脂7.0 g·L-1;③最适生根培养基为Y3+IBA2.0 mg·L-1+NAA2.0 mg·L-1+6-BA1.0 mg·L-1+蔗糖45.0 g·L-1+活性炭2.5 g·L-1+琼脂7.0 g·L-1.试管苗经练苗移栽后,成活率达90 %以上.  相似文献   
8.
中国芭蕉属植物新种:Musa violetensis(Musacea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多次的实地考察和对MGIS数据库的整理,应用INIBAP香蕉种质描述规范和simmonds的传统分类法鉴定和描述了在云南分布的芭蕉属植物的新种Musa violetensis Chen you & Yao-Ting Wu,该种植株纤细,具红色假茎和紫罗兰色雄蕾,雄花苞片宿存。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2个杂种及其7个亲本在八个环境条件下的表现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杂种(或亲本)之间的稳定性具有较大差异,杂种单株籽粒产量比亲本对环境反应敏感,倾向于或超过不稳定的亲本。F_1代杂合体并没有增加稳定性的表现。在面团品质性状上,存在着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采用回归系数和决定系数进行稳定性分析,较好地反映了基因型对环境反应的实际情况,它不失为一种测定作物新品种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香蕉A基因组品种间遗传关系的SSR检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应用SSR技术,对32个香蕉A基因组类型品种(系)的遗传关系进行了检测。40对SSR引物在32个品种(系)中分别扩增带数在3~15个,平均每个SSR座位可检测2.99个多态性带;引物的多态信息量(PIC)在0.00~0.88,平均0.62。依据SSR数据计算的品种间遗传距离在0.00%~34.27%,平均12.45%,大多数品种间的遗传变异非常有限,但也存在着遗传差异突出的品种:FHIA25、Yangambi KM5、Pisang Jari Buaya、Rose和皇帝蕉。依据26%的遗传距离,除了FHIA25和Pisang Jari Buaya单独化成1组外,其它30个品种可以分为2组:品种间遗传差异相对较高的组I和品种间遗传差异相对较低的组Ⅱ。Williams与引进的洪都拉斯3号、M931之间,洪都拉斯1号和洪都拉斯2号之间,高脚青芽蕉和高脚顿地雷分别没有区分开来,这可能是同物异名,也可能是同一品种未能分辨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