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篇
  9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候变暖对华北冬小麦种植界限及生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揭示冬小麦的物候变化态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以气温的空间变化替代其时间变化,分析了不同升温幅度对华北冬小麦生育期,尤其是对升温较为明显的秋冬季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候变暖,冬小麦冬前生育期呈推迟趋势,而越冬之后各生育期呈提早趋势,越冬期缩短.当气温升高1℃时,冬小麦播种时间将推迟4d左右,越冬开始时间由11月底推迟到12月中旬,返青时间由3月初提前到2月中旬,越冬开始至返青的间隔时间将缩短40 d左右;当气温升高1.5℃时,播种时间将推迟10 d左右,越冬时间将由11月底推迟到12月底,个别暖冬年份将推迟至第二年1月初,返青时间提前至2月上中旬,越冬开始至返青的间隔时间将缩短50 d左右;若气温继续上升,越冬开始至返青的间隔时间可能仍会持续地缩短,但缩短的幅度将可能减小.  相似文献   
2.
2012年夏季(6-8月),全国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但平均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偏少.主要农区降水充沛,农业干旱发生范围小、影响偏轻;同时,大部农区夏季光温较为适宜,对秋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有利.但部分地区强降水过程多,且台风登陆多、强度大,局部农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南方盛夏多高温天气;西北、华北、黄淮和西南等地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阴雨寡照;北方部分农区黏虫和马铃薯晚疫病、南方稻飞虱等病虫害偏重发生;但由于此期的农业气象灾害多为区域性或局地性,对全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3.
基于SPI判定的东北春玉米生长季干旱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研究东北地区干旱对春玉米产量变化的影响机制,选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precipitationindex,SPI)作为干旱的判断标准,利用东北地区春玉米历史产量资料构建相对气象产量残差(standardized yield residuals series,SYRS),结合春玉米干旱受灾率,分析了东北地区春玉米全生育期干旱和产量变化特征,以及干旱对春玉米产量影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年际间降水量的波动导致东北地区玉米单产不稳定,辽宁和内蒙古东部受旱的程度及年数均远高于黑龙江和吉林,玉米成灾率和生长季降水距平百分率呈现明显负相关。2)20世纪80至90年代中期出现干旱的年份较少;而从90年代后期至2015年干旱年变多。3)2000年之前,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东部3省区相对气象产量残差SYRS从负值向正值波动提升,在90年代中后期达到历史最高,进入2010年以后,SYRS普遍处于正常水平;辽宁省SYRS呈现年际间波动大的特征。4)东北四省区SPI6与SYRS满足向下的抛物线趋势,当降水量处于正常略偏多的情形下,东北4省区产量能达到高产的水平;当SPI6处于干旱或者过湿的情况下,将处于低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4.
2011年春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春季(3-5月)全国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略偏高,日照偏多,但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大部农区春季光热条件较好,利于夏收粮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春播进展总体较为顺利;但北方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受降水偏少影响,部分地区旱情较为严重,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江南、华南西部、西南地区东部多低温阴雨寡照天气,不利于水稻播种育秧及旱地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1961年以来南方早稻移栽至成熟期温度变化情况,结合早稻不同移栽期,定量分析气候变暖和提前移栽对早稻抽穗开花至乳熟成熟期温度适宜度的影响和高温日数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将南方早稻种植区划分为海南(区域1)、华南(区域2)、广西北部(区域3)、江南(区域4)4个区域,以候为研究尺度,计算1961—2015年4个区域早稻正常移栽、提前1候和2候移栽3种情况下的抽穗开花至乳熟成熟期的温度适宜度和高温日数,建立抽穗开花至乳熟成熟期温度适宜度评价指标,以此分析南方早稻关键生育期适宜度对气候变暖与提前移栽的响应。【结果】(1)移栽至成熟期不同区域平均温度均呈现缓慢升高的态势,倾向率在0.097℃·(10a)-1至0.192℃·(10a)-1之间;20世纪90年代为早稻抽穗至成熟期高温日数最少的年代,21世纪为最多的年代。(2)空间上来说,不同年代区域3温度适宜度最高,区域4最低;20世纪90年代温度适宜度高值区分布大于其他年代。(3)区域2、4提前移栽有利于提高早稻关键生育期的温度适宜度,同时减少高温日数;区域1中提前移栽导致高温日数增多;区域3提前移栽温度适宜度降低,但高温日数增多。(4)代表站广东梅县早稻关键生育期温度适宜度呈现"下降-升高-再下降"的特点,进入2000年后降幅明显;高温日数则呈现上升的特点;同时表明提前移栽能够提高适宜度,减少高温日数。【结论】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华南和江南地区提前移栽有利于提高早稻抽穗开花至乳熟成熟期温度适宜度,同时降低高温日数,有效避开高温热害对早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1稿件要求1.1论文格式来稿要求论点明确且具有创新性,条理清楚、论述有据、数据可靠、文字精练、图表简明。全文包括中、英文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关键词(3~5个,用分号分隔,简洁、准确反映论文主题)、正文和参考文献。正文按照研究论文标准格式书写(参见近年本刊刊登的论文),包括引言、材料和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与讨论四部分。引言应简要介绍论文写作背景和目的及相关领域前人所做的研究工作,本研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目前研究热点、存在问题和本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东北春玉米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提出切实可行的适应对策,分析以东北地区北部哈尔滨地区主栽春玉米‘久龙8号’(中晚熟品种)和东北地区南部锦州地区主栽春玉米‘农华101’(晚熟品种)为试验品种,开展分期播种试验;同时以‘久龙8号’为例,进行春玉米适应未来气候的地理分期播种试验。分期播种试验以当地正常播种期为对照,研究播种期分别推迟10天和20天情景下,不同熟性春玉米品种的响应情况;地理分期播种试验以哈尔滨当地正常播种期为对照(CK),同时设计3个未来气候变暖情景(CW1—CW3),通过对3个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与对照情景的对比,分析气候变化对东北春玉米生长发育状况和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迟播种日期10天以上,对哈尔滨地区春玉米生长不利,对锦州地区无明显影响;若保持当前春玉米品种不变,东北春玉米发育期在不同气候变暖情景下,均表现出缩短趋势,缩短时间为12~20天不等;百粒重和单产则表现为增产的趋势,增产83~188 g/m2,增产幅度为9.85%~22.36%。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统计局《中国农业统计年鉴》1978-2007年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成灾面积、经济损失等资料与全国气象站点气象要素资料,总结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发展的影响,各类农业病虫害由于气候变暖特别是暖冬出现的新的变化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已有气候变暖的影响下,绝大部分农业气象灾害危害加重、发生频繁,特别是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加大,极大的威胁着中国粮食生产的安全。气候变化对农业病虫害的影响也是如此,气候变暖造成病虫害发生世代数增加,危害范围扩大,为害程度加重,给农业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带来困难。未来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会更加频繁,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加大,应予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9.
2010/2011年度冬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2011年度冬季(2010年12月-2011年2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均与常年同期接近,光温条件总体有利于冬小麦、油菜等作物安全越冬和生长。2010年秋季麦田底墒良好,且冬前灌溉范围较大,仅部分灌溉条件较差的麦田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冬小麦安全越冬受到不利影响;季末冬麦区出现明显降水,大部地区旱情缓解,利于冬小麦返青生长。南方大部冬季中前期多降温、雨雪过程,部分地区出现冻害、寒害,后期光热条件良好,利于冬作物生长和春播。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主产区气象观测站和农业气象站实测气象资料和作物发育期资料,计算冬小麦和油菜生长季的气候适宜度和灾害指数等参数,评价该阶段气象条件对夏收粮油作物的利弊影响。结果显示:2021/2022年度冬小麦、油菜生育期内,产区大部光热充足、土壤墒情适宜,冻害、干旱等农业气象灾害影响程度偏轻,气候适宜度高于上年和近5a平均值,气象条件利于夏收粮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成熟收获期间多晴好天气,收获进度快、质量高。但北方冬麦区秋播期多雨渍涝,冬小麦播种期明显推迟,冬前壮苗比例偏少、分蘖不足。江南和贵州等油菜产区冬季持续阴雨寡照,影响油菜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