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高产优质多抗中粳中熟水稻新品种临稻21号的选育背景与技术方法路线,介绍了临稻21号的生育期、形态特征、抗病性、抗逆性、产量表现、适应性、品质鉴定情况等,从科学播种育苗移栽、合理施肥、麦秸秆还田、水浆运筹、防治病虫草害等方面总结了临稻21号在应用中形成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水稻新品种临稻21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新品种临稻21号系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院2002年以临稻10号为母本,镇稻88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具有高产、优质、早熟、广适、抗病、抗倒等综合农艺性状。多年试验表明,该品种适合在鲁北沿黄稻区、临沂、日照库灌稻区、济宁滨湖稻区作麦茬稻和机插秧水稻示范推广应用,也可在黄淮同类稻区引种登记推广应用。适应性强,适应范围广。  相似文献   
3.
杂草稻是水稻生产上的恶性杂草之一。由于轻型栽培模式的推广,近年来,杂草稻在临沂市的发生面积有较大扩展,不仅对旱直播稻造成危害,且对移栽稻也产生一定影响。为了切实有效地控制杂草稻发生危害,通过系统调查和研究,明确了临沂市水稻田杂草稻的形态特征与发生特点,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并总结出了以"切断种源、合理耕作、及早拔除、巧用药剂"为核心的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4.
大粮207是通过系谱选择法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适于黄淮稻区作麦茬稻种植。  相似文献   
5.
临稻15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东水稻单产居粮食作物之首,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临沂种稻面积8万公顷左右,是山东第一大稻区。在全省水稻生产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水稻号称“粮食作物产量、经济作物价格”,因此,培育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对发展我省“二高一优”农业。改善人民生活,增加社会经济效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种背景和要求下育成的临稻15号,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89.9kg。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0.6%;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9.4kg,比对照临稻10号增产2.7%。且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白叶枯、稻瘟病,抗倒性强,粮草兼收,品质优良;配套栽培技术科学、详实、实用性强,具有很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1 选育经过1982年临沂市水稻研究所采用优质、高产、中熟、抗倒、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 71- 6 - 10 (本所自育材料 )做母本 ,用穗大粒多、秆硬、综合抗性良好的青须稻做父本 ,进行有性杂交 ,经 1983至 1987年系谱法优化选择和单株生产力测定及抗病性接种鉴定等程序 ,育成 82 0 2  相似文献   
7.
中粳稻临稻15号的特征特性与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临稻15号是山东省临沂市水稻研究所系统选育而成的中晚熟常规中粳稻新品种。该品种集优质、高产、多抗于一体,尤其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表现出较高的抗性。在多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运用粳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措施,总结出其超高产精确栽培策略:在培育适龄壮秧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密植、科学运筹肥水、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措施,实现穗粒重最佳组合与高产优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1品种选育经过 1999年临沂市水稻研究所采用辐射诱变育种手段.以^60Coα-射线4万伦琴剂量处理豫粳6号种子500g,于当年种植Mo代,群体出现高度不育,秋季收状全部种子(M1代);同年冬季南繁加代,种植M1代,群体出现高度分离,收获全部M2代种子。2000年采用四分法集团育种手段,种植M2代,秋季在诱变群体中择优选择单株36个,当年冬季第二次南繁加代.采用系谱法单株种植M3种子,并择优单收优良株系7个。2001年在所内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2年继续进行所内品种比较试验。通过品种比较.  相似文献   
9.
由于2011年鲁南苏北稻区水稻灰飞虱大暴发且带黑条矮缩病毒率高,特在该年对来自不同生态区域、不同育成时期的水稻品种进行田间自然鉴定,以期找到抗性较好的品种资源,为抗水稻黑条矮缩病育种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