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阳市农科所引进的法国抗源材料V.P.M991,经鉴定对白粉病、锈病均免疫,其抗性来自波斯小麦和偏凸山羊草,不带有1B/1R血统,但植株很高,特晚熟,需进一步改良。因此,我所利用大拇指矮的矮秆基因改良其株高,利用宛7107增加后代适应性和抗性,利用百农79-2  相似文献   
2.
小麦种质对纹枯病抗性鉴定初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155份小麦种质资源的抗纹枯病性进行了2年的自然病地鉴定,鉴定出抗病材料26份,其中13份属丰源,特别是有些大面积推广品质也表现抗病,表明抗纹枯病能够并且容易与丰产性状很好地协调结合,这对小麦抗纹枯病育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小麦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丰富的遗传变异对小麦的遗传改良工作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均匀分布在小麦A、B、D基因组上的84对SSR引物对119份黄淮麦区推广小麦品种进行了DNA指纹数据库的构建,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4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70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1~5个等位变异,其中有13对引物可以将某一小麦与其他品种区分开。根据SSR基因型聚类结果可将119份小麦品种(系)分为5大类群,基本能够分辨各个推广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为小麦亲本选择及杂交组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小麦NPR1-like基因的克隆及赤霉菌诱导下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tNPR1是拟南芥系统获得性抗病反应中的关键基因,对拟南芥的广谱抗性起重要调控作用。从赤霉菌诱导的小麦抗、感赤霉病近等基因系RNA差异表达谱中获得3个与AtNPR1类似的EST片段,据此检索相应序列信息并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小麦中克隆得到3个cDNA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TaNPR1、TaNPR2和TaNPR3,其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580、607和601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分析表明,这3个小麦NPR1-like蛋白都含有保守的BTB/POZ、ANK和NPR1_like_C结构域及功能氨基酸,但仅TaNPR1具有2个对NPR1寡聚体形成十分必要的保守半胱氨酸残基。蛋白质聚类分析表明,TaNPR1与TaNPR2和TaNPR3的同源性均较低,其中TaNPR1与NPR1蛋白聚为一类,而TaNPR2和TaNPR3均与NPR1同源蛋白聚为一类。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TaNPR1、TaNPR2和TaNPR3基因都可被植物抗病相关信号分子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诱导。与感病材料Apogee相比,抗病近等基因系Apogee73S2中TaNPR1和TaNPR3能够更早地响应赤霉菌的诱导并显著上调表达;而TaNPR2在感、抗材料中对赤霉菌侵染的响应都较为缓慢且变化不明显。这些结果表明,TaNPR1和TaNPR3可能在小麦对赤霉菌的防御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大拇指矮和偃展1号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后代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并调查其抽穗期、开花期、株高、穗长、单株穗数、单穗小穗数、单穗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9个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上述性状在重组自交系后代中表现出双向超亲分离,根据抽穗期、单株穗数、单穗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这5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优良株系的筛选,均得到超高亲的株系,为进一步利用该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小麦品种改良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6.
山农紫麦1号是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将同科不同属的红高梁总DNA由花粉管通道法直接导入普通小麦济核916品系获得的粒色变异,经多代定向培育而成的黑小麦新品种。2006年参加山东省小麦高肥组预备试验,2007年和2008年连续2年区域试验,2009年升入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7.
对31个冬小麦品系的籽粒与穗部形态性状、籽粒与植株形态性状、穗部与植株形态性状及植株与植株形态性状的全息相关进行了研究,得出:粒宽与旗叶开张角度、穗长成显著正相关,与小穗密度成极显著负相关。籽粒的长×宽同样与旗叶开张角度、穗长成显著正相关。胚长与穗长、芒长呈显著正相关。粒型指数(宽/窄)与株型和穗下节间成显著正相关。一般宽短的叶片,株高较矮、旗叶开张角度较小,穗下节间较短。这些关系为籽粒选择和生长早期的选择提供了依据,也为建立全息形态选育理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小麦矮秆种质山农矮330的农艺性状与矮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了山农矮330的综合农艺性状及矮秆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山农矮330成穗能力强,小穗数多,结实性好,穗粒数多,且综合抗病性较好;携带一对不完全显性矮秆基因,对赤霉酸反应敏感,用其作矮秆亲本时致矮率在20%-30%,对后代的产量性状无明显的不利影响,其矮秆基因的表达受不同遗传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山农紫麦1号是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将同科不同属的红高梁总DNA由花粉管通道法直接导入普通小麦济核916品系获得的粒色变异,经多代定向培育而成的黑小麦新品种.2006年参加山东省小麦高肥组预备试验,2007年和2008年连续2年区域试验,2009年升人生产试验;2010年3月1日取得农业部授予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品种权号CNA20060456.2):2010年9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山东省第1个正式审定的黑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0.
比较分析了同一四倍体小麦Langdon与5个不同粗山羊草在合成六倍体小麦前后A、B、D染色体组不同染色体上的微卫星变异, 旨在通过分析异源多倍化引起的微卫星位点和序列变异以期探讨异源多倍体的进化机制。在所检测的位于A、B染色体组上各125个特异微卫星(G-SSR)标记中,分别有5个(4.0%)和6个(4.8%)位点发生变异;而在76个A/B染色体组上的表达序列标签微卫星(EST-SSR)标记中,只有2个(2.6%)发生了变异,比A、B染色体组G-SSR变异频率小,说明功能基因区的变异小于重复序列非编码区。在D染色体组上的103个G-SSR标记中,3个位点(2.9%)发生了序列变化。对表现差异的微卫星位点序列分析发现,人工合成小麦中多倍化引起的微卫星序列变异主要表现为简单序列重复单元次数的增加或减少;发生消除的微卫星序列比普通的微卫星序列更易发生不同类型的序列改变。微卫星序列在异源多倍化过程中对新物种基因组的形成可能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