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土壤的冻结情况能影响越冬作物和果树的生长和发育,能影响农事活动,也能影响大气近地层的热状况。土壤冻结情况的资料可供各方面土木施工的参考。因此,土壤冻结情况的研究,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对土壤冻结情况的调查研究还很少。在广大地区內,用仪器系统的观测土壤冻结情况是从54年才开始的。以前,我国北部个别地方虽然进行过一些调查工作,但是这些调查都不是系统的长期的,因而对全面的了解土壤的冻结情况是不够用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提高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紫花苜蓿遗传转化效率,本试验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中苜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筛选高效再生的植株,以筛选出的植株叶片为外植体,并通过调节培养基激素配比,在农杆菌侵染过程中添加谷氨酰胺、进行冷处理等措施优化苜蓿由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试验结果表明:转化过程中以嫩叶作为外植体,菌液和重悬液中添加150 μmol·L-1乙酰丁香酮,侵染过程中使用300 μmol·L-1的谷氨酰胺将瞬时转化效率从32%提高至92%,转化效率提高到31%.研究紫花苜蓿的遗传转化体系可为紫花苜蓿高效遗传改良及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不同株型品种光谱响应及株型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直立和平展2种株型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它们的光谱响应以及田间植被覆盖度的差异,探讨了利用冠层光谱反射率、光谱特征参量NDVI及植被覆盖度识别小麦株型的方法。结果表明,(1)小麦不同株型品种在近红外波段(700~1300 nm)光谱反射率有明显差异,生育前期平展型品种高于直立型品种,并以拔节期的差异为最显著,随着生育进程差异逐渐变小。拔节期是进行株型识别的最佳时期,并且此期冠层的敏感波段680 nm和760~900 nm的反射率在2种株型品种之间差异明显。(2)小麦冠层叶面积指数(LAI)与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680,890)呈正相关,并且不同生育阶段其相关程度有差异,这是利用NDVI和植被覆盖度(COV)识别不同株型的基础。(3)相同COV条件下,直立型品种的NDVI高于平展型品种的NDVI,并且随着COV的增加,差异逐渐变小,二者的变化关系体现了直立型品种株型紧凑和平展型品种株型披散的特点,利用NDVI和COV的关系可以对株型进行识别,以小麦拔节期为最佳识别阶段,此期2种株型品种的NDVI具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5.
研究了不同水肥处理下冬小麦冠层含水率与冠层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灌水量增加,冬小麦冠层含水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灌水量达一定程度后,冠层含水率反而下降,冠层温度表现出与冠层含水率相反的趋势;冠层含水率与冠层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两品种施氮处理冠层含水率均明显高于不施氮处理。“京冬8号”各施氮处理冠层含水率随施氮量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冠层温度则随施氮量增加而上升;其冠层含水率与冠层温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中优9507”各施氮处理不具“京冬8号”的规律性,但其冠层含水率与冠层温度也呈负相关。用冠层温度反映冠层含水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发现异源表达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QQS基因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的抗逆性,而MsNF-YB5是其发挥功能的关键内源基因。为探究MsNF-YB5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胁迫响应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克隆并完成了MsNF-YB5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转录自激活检测及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克隆获得的MsNF-YB5 cDNA编码156个氨基酸,与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MtNF-YB5相似度最高,该基因启动子区域含有参与茉莉酸甲酯、脱落酸、防御与胁迫反应的顺式作用元件;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其具有细胞核定位,截短N端后具有酵母转录自激活活性。MsNF-YB5受盐胁迫、渗透胁迫、低氮胁迫、冷胁迫及脱落酸处理诱导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MsNF-YB5功能以提高紫花苜蓿抗逆性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育时期追氮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了在超高产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追施氮肥对超高产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孕穗期追氮有利于延缓小麦生育后期旗叶中 Chl含量、P_n与 RUBPcase活性及植株 LAI, CAP的下降速率.拔节期追肥较其它时期追肥产量构成因素较为协调,产量最高;孕穗期追肥能明显增加粒重与粒数,增产效果也十分显著;返青期追肥由于粒重较低,产量略高于氮肥全部底施. 相似文献
9.
种植密度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4,自引:15,他引:44
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 ,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 49四个密度处理生育后期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存在着差异。每公顷基本苗 15 0× 10 4处理的旗叶净光合速率 (Pn)、RUBP羧化酶 (RU BPcase)活性、叶绿素 (Chl)含量、群体光合速率 (CAP)、群体叶源量 (CL SC)等几个重要光合指标均表现出明显优势 ,且产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研究结果表明 ,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 49超高产栽培应适当控制基本苗数 ,协调好群体与个体的关系 ,以提高生育后期光合能力 ,增加干物质积累 ,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作物群体具有一定的冠层几何结构(株型),对于不同株型的品种,在相同的叶面积指数时冠层反射光谱往往不同,使得利用冠层反射光谱来反演叶面积指数等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参数时存在不同株型产生的误差,该文定量研究了不同叶面积指数条件下,作物株型对冠层反射光谱的影响,并提出运用波长800 nm处起身期的冠层反射光谱与该波长处拔节期和起身期冠层反射光谱的比值,可以初步实现高密度披散型品种、低密度披散型品种、高密度中间型品种、低密度中间型品种、高密度直立型品种和低密度直立型品种的遥感识别,结合一定条件下选取的15°、30°和45°观测天顶角下,与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波长)处的二向反射冠层反射光谱数值大小进行结合,可以初步实现作物株型的遥感识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