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5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3篇 |
农学 | 9篇 |
基础科学 | 26篇 |
10篇 | |
综合类 | 85篇 |
农作物 | 9篇 |
水产渔业 | 11篇 |
畜牧兽医 | 58篇 |
园艺 | 19篇 |
植物保护 | 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夷山四大名丛的植物学性状观察及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夷山四大名丛鬼洞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半天妖为研究对象,进行植物学性状观察和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四大名丛都是无性系,灌木型,植株中等大小,树姿半披张,分枝较密,叶片上斜着生,叶形长椭圆形,叶质软厚,绒毛多。鬼洞白鸡冠芽的水浸出物含量最高为46.64%,半天妖茎的水浸出物含量最低为41.14%;鬼洞白鸡冠芽的咖啡碱含量最高为5.55%,铁罗汉茎的咖啡碱含量最低为1.91%;铁罗汉芽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低为0.52%,水金龟茎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为2.67%;鬼洞白鸡冠芽的茶多酚含量最高为35.86%,鬼洞白鸡冠茎的茶多酚含量最低为14.97%。 相似文献
2.
采用葡萄酒多酚系列指标,构建味感质量预测模型,实现干红葡萄酒涩感和余味的客观量化。试验以宁夏和新疆的50款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原料,利用常规方法检测样品总酸、挥发酸和pH值,采用自由基清除法测定抗氧化活性,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分析总酚、花色苷、黄烷醇、黄酮醇、酒石酸酯含量,并以感官品评法量化干红葡萄酒的涩感和余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酚、花色苷、黄烷醇、黄酮醇等对涩感和余味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05),酒石酸酯对余味的影响较小,而总酸和pH值对供试干红葡萄酒的涩感没有显著影响(P>0.05)。感官品评量化结果显示,宁夏和新疆产区酒样的涩感得分为6.18和5.70,余味得分为5.37和4.85,供试酒样的涩感与余味质量良好,且存在相似的变化趋势。以多酚系列指标表征的涩感质量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模型的决定系数(r-square,R2)为0.83,余味模型的R2为0.78,结果表明,总酚、黄烷醇、挥发酸、DPPH等指标对葡萄酒的涩感和余味贡献较大,黄酮醇和酒石酸酯主要影响葡萄酒的涩感,而花色苷、总酸和pH值则主要影响葡萄酒余味。研究得出,基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设计的多酚系列指标可以较好地解析干红葡萄酒的味感质量,降低检测成本,具备表征和预测干红葡萄酒味感质量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4.
笔者从英语技能教学的角度,分析当前信阳毛尖生产企业职业岗位需求之间的关系,透过英语技能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以及英语技能竞赛的方式,从另外一个角度找出信阳毛尖生产企业对现有的职业岗位需求的基本情况,以期能够为当前的茶叶生产企业的岗位需求等方面找出一条适合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 相似文献
5.
园林植物配置中文化性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是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植物作为园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园林里最有变化的景观,凭借它们构成的园景随着季节和年份的推移而有多样性的变化。就是在这些变化中,植物赋予了园林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特定文化环境的植物配置、特殊环境的植物配置、城市文化在植物配置中的体现、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植物在设计中的应用及古树、名木的保护几个方面介绍了园林植物配置中文化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张媛媛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1):179-180
近年来,养鸡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各类疾病的存在使养鸡业面临着严竣的压力.在养鸡过程中,病毒性关节炎是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病鸡发病后几天内即会死亡,对养殖场产生的危害较高.为此,本文将对鸡病毒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进行简述,提出有效防控此病的几点对策,以期为鸡禽养殖人员鉴别与防控此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10.
基于ITS-1基因序列的隐孢子虫种群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内转录间隔区1(ITS-1)基因作为研究对象,用PCR技术分别对广东(GD)禽源、广东(GD)和安徽(AH)牛源3个隐孢子虫分离株ITS-1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将扩增序列用DNAStar(4.0)和ClustalX1.81软件与GenBank上登录的参考序列比对,用Phylip3.67构建种群发育进化树,以确定分离株与其他隐孢子虫虫种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对ITS-1基因全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禽源隐孢子虫GD分离株为Cryptosporidium baileyi,牛源隐孢子虫GD分离株和AH分离株均为C.andersoni.因此,ITS-1基因可作为隐孢子虫分离株种群分类的遗传标记,从而为隐孢子虫属的种间鉴定以及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诊断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