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经济形势下,粮食安全特别是主产区的粮食安全供给关系到了整个国内粮食的稳定.采用黑龙江省265份种粮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黑龙江省农户种粮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种粮收益、生产灌溉水资源充足与否、粮食补贴政策、粮食销售交通便利性、生产资料价格合理性与农户种粮意愿呈正相关关系,非农收入比例与种粮意愿呈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主产区农户粮食生产各项政策补贴,增加其种粮收益;改善主产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条件,保障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设施的政府投入力度;积极培育专业化种粮大户或家庭农场,集中有限的资源扩大其规模经营效益;深入探讨主产区承包经营体制,稳定推进种粮农户粮食生产投入.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农村的劳动力产生空心化。采用调查问卷法对黑龙江省部分农村及垦区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将农户的收入情况、劳动力的外出务工情况、耕地的耕种情况、对居住条件与工作环境的满意度以及子女后代从事农业的意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深入地揭示黑龙江省农村空心化的现状及成因,为治理和预防黑龙江省农村空心化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状况,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分析黑龙江省垦区种植业的生产成本及原因,并提出控制种植业生产直接成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产业状况入手,分析其对黑龙江垦区的影响,着重从产业结构,第一产业的农、林、牧、第二产业的产品结构,生产结构,生产规模,第三产业的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等影响各产业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针对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总量的变化与特征,运用波动指数法测算其波动规律,并将黑龙江省80年代以来的波动状况划分为4个周期,进一步从单产和播种面积以及两者交互作用来分析不同周期粮食总量变动的最直接影响因素,并结合不同时期宏观经济政策评价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6.
粮食生产离不开农业资源的投入,而资源的稀缺性给粮食生产带来不稳定因素。基于黑龙江垦区农业资源利用现状和粮食生产现状的分析,得出粮食生产对农业资源利用的潜在影响;进一步对粮食生产中农业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粮食稳定生产所需农业资源的利用潜力,进而明确耕地资源、水资源、农业生态资源和科研开发创新转化资源对粮食稳定生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业中的信息不对称与农业信用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对农业中的信息不对称和由此产生的信用风险进行了分析。并从农业本身特点出发,阐述了农业中的信用风险的特点和信用风险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对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深入了解,并进一步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参考,对黑龙江省的农业大县巴彦县200户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从农户的资金需求、借贷渠道、用途、规模、正规金融的供给情况等方面考察了农户的借贷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了粮食主产区县域农户的借贷动机和行为。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县域农村农户借贷资本主要用于生产性用途,资金来源以正规金融和亲友借款的混合借贷占较大比例,农户类型和生产性资产是农户能否获得借贷资本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黑龙江省为例,对水稻运销通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环境下影响农民选择水稻运销通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民自身因素,也有外部环境因素。但是总的来讲,外部环境是对农民选择水稻运销通道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它对农民的选择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不同水稻生产主体(普通农户、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调研数据,通过构建三阶段DEA模型对不同水稻生产主体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经过三阶段DEA模型运算,综合效率的排名在第1阶段和第3阶段有所改变。不同环境因素给不同生产主体带来的影响存在差异,同一环境因素对不同主体的各个投入指标的影响存在差异。提出应从提高水稻生产者综合素质、实现水稻规模化生产、政策上给予相关支持、引导生产者合理看待农业保险、发挥不同生产主体的优势、加大水稻技术推广与科技支撑能力等方面提高水稻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