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3篇
  2001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流行于贵州省的牛膀胱肿瘤的调查表明:本病最显著的临床症状是长期间歇性血尿。在1570头屠宰牛中检出膀胱肿瘤257例(16.37%)。其中黄牛的检出率高达18.74%,水牛为0.57%。对328例牛膀胱肿瘤进行了病理形态学观察及组织学分类,并对其中3例作了电镜观察。各类型肿瘤出现的频率依次是:移行细胞癌126例,纤维瘤97例,血管瘤42例,平滑肌肉瘤42例,乳头状瘤30例,腺癌18例,横纹肌肉瘤16例,血管肉瘤12例,纤维肉瘤8例,鳞状细胞癌3例,粘液瘤2例,以及腺瘤、平滑肌瘤和未分化癌各1例。在64个病例中,每例同时存在上述的二或三种肿瘤成分。在28例中见肿瘤组织向淋巴结或/和其他器官转移。  相似文献   
2.
在6只装有瘤胃瘘管的绵羊上,观察了一种含铵的工业废液(ISCA)作为非蛋白氮饲料对瘤胃蛋白南代射的影响。采用自身对照,测定添喂ISCA前后瘤胃原虫、微生物细胞蛋白质含量和它们的氨基酸组成,并对血液及瘤胃内的一些理化指标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日添喂40ml ISCA,羊体温、呼吸、心率、血液细胞计数,血液和瘤胃内的氨氮、瘤胃pH等指标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变动;瘤胃液中的细菌和原虫的密度增加,菌体和虫体的蛋白质含量显著增高,且蛋白质组成中的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升高。结果提示:ISCA对瘤胃内环境及机体无不良影响,能促进瘤胃内生物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蛋白质的生物利用价值升高。  相似文献   
3.
饲喂毛叶蕨实验性诱发黄牛的膀胱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6头1~1.5岁,80~120公斤体重的本地黄牛饲以含有6~8月份收获的毛叶蕨[Pteridium revolutum(BL)Nakai]的日粮(平均525克/每头/每天)。其中1头在263天时触电意外死亡,膀胱未见病变。其余5头饲给这一植物共820天。这些动物在实验开始后1,133天到1,121天处死并尸检。5头中有2头出现了肉眼可见的膀胱肿瘤——多发性纤维瘤。其中1头并有上皮的乳头瘤样增生及慢性出血性膀胱炎。其余的3头中有2头存在慢性出血性膀胱炎。同年龄、品种,但不给饲这一植物的2头对照牛未见任何变化。本实验提示了毛叶蕨或其所含的某些物质与牛地方性血尿病区域这一广泛分布的膀胱肿瘤是有关的。  相似文献   
4.
用蕨(Pteridium aquilinum)实验性饲喂3头贵州黄牛3个月后成功地复制了急性致死性蕨中毒。2头对照牛无任何异常。发热、皮肤及可视粘膜的泛发性出血为本病重要的临床症状。贫血、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延长、血沉加速、血块收缩不良以及骨髓中各造血系的破坏等,为本病特征的血液学变化。病理学变化则包括全身泛发性出血、水肿及严重的骨髓损伤。国内有关黄牛蕨中毒的实验复制,本文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