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26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
花生种子大小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恒温箱和田间条件下,研究2个花生品种不同种子大小对发芽、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粒种子具有较高的活力指数和出苗率,但其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略低于小粒种子和中粒种子。荚果产量以大粒种子最高,其次为中粒种子,最低的为小粒种子。大粒种子较高的荚果产量是与其花量较多,前期有效花率高,根系活力较强以及较多的干物质积累等特性密切相关,这些特性为大粒种子较多的荚果数和高的生产力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花生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主要受品种遗传特性和环境条件的作用而表现一定的差异,种子大小对两者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花生品种资源抗疮痂病鉴定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抗疮痂病花生品种资源,采用喷雾法对60个花生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省外引进品种中,两年鉴定表现抗病(R)的有6个品种,占参试品种的14.29%;中抗(MR)的有14个品种,占33.33%;中感(MS)的有18个品种,占42.86%,感病(S)的有4个品种,占9.52%;供试的18个福建省审(认)定品种,抗疮痂病性差,表现中感的有2个品种,其余品种均为感病.近年来,花生疮痂病危害趋重,今后在花生新品种选育中,有必要将抗疮痂病作为花生品种改良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泉花10号系以广A为母本,粤油92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代选育而成的新品种。通过多年多点的试验和示范推广,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中抗青枯病、品质优良。栽培上应做到适时早插、合理密植,抓好田间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花生新品种"泉花7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花7号系以028-9为母本、205-1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该品种丰产稳产,适应性广,品质较优,加工性能好,抗病、抗逆性较强。在福建省花生区试中平均荚果产量320.93 kg/667 m2,比对照种泉花10号增产10.21%。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丁草胺已成为泉州市防治花生地杂草的常用农药.但由于春植花生幼苗期生长缓慢,且时值雨季,雨水的淋溶冲刷作用使得其持效期缩短,马唐、旱稗等晚春性禾本科杂草发生严重,影响花生生长发育,且增加除草成本.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2005年春花生播后苗前使用丁草胺的基础上,选择威霸进行除草试验,以期为生产应用提供参考.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炭基缓释花生专用肥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炭基缓释花生专用肥对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炭基缓释花生专用肥50 kg处理的花生植株生长健壮,果大、果多、果实饱满,增产增效显著,同时可提高花生果仁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抗性花生品种对疮痂病的抗性差异,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喷雾法研究抗病品种‘贺油13’、感病品种‘泉花10号’接种疮痂病菌后其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在接种后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抗病品种其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其对照,而感病品种与其对照相比均有所下降,说明花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植株抗病性有一定的相关性。抗感花生品种接菌后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其对照,但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的峰值出现的要早,表明感病品种对病菌的侵染较敏感,品种的抗病性与对病菌侵染的反应呈负相关。接菌后抗感品种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与其相应的对照相比,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降低的幅度相对较小;花生叶片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生育进程的推进整体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其相应的对照相比,接种后抗病品种的CAT和POD活性表现相对较高,由此说明保护酶在花生对疮痂病的抗性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接种后2个品种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有所增加,表明其质膜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产量结果研究表明,接菌后抗、感品种均有所减产,但感病品种‘泉花10号’减产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收获期对春植花生种子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春植花生种子中蛋白质、脂肪和亚油酸含量与产量一样均随着荚果发育而呈增加趋势;油酸含量却呈下降趋势。播后90d以前收获的种子,出苗率低,植株长势弱,产量低,繁殖系数小。播后95d种子的出苗率及繁殖系数等与充分成熟的种子差异不明显,为最早适收期。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审(认)定花生品种系谱及主要性状遗传改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福建省花生品种的亲缘关系和主要性状的遗传改良,为今后花生新品种选育和引种工作提供依据。对福建省开始开展花生品种审定工作至今审(认)定的29个花生品种进行系谱和共祖先度(或称亲本系数)分析以及主要性状遗传改良分析。结果表明,这29个花生品种共涉及38个直接亲本,92.11%来自广东和福建省,其中‘汕油523’、‘粤油92’、‘泉花10号’、‘泉花327’的利用频率较高;这些审(认)定品种系谱分析可追溯到47个祖先亲本,74.47%来自省外地方品种和国外引进品种,但只有8个祖先亲本利用频率较高;主要由2个系谱树组成,‘粤油92’、‘泉花10号’、‘汕油523’、‘泉花327’是福建省审(认)定品种直接的骨干亲本。共祖先度分析进一步了解品种群内亲缘关系的远近。随着年代的推后,审(认)定品种的大多数主要性状得到了改良,百果重、百仁重对提高花生产量起了重要的作用。福建省审(认)定的花生品种其遗传基础较为狭窄;系谱分析可充分了解品种的亲缘关系,而共祖先度(或亲本系数)则可从量上进一步说明两者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宜得彰。品种产量性状的改良应协调好与单株结果数、果仁大小、出仁率、以及植株性状等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