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5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热水处理对扶桑棉粉蚧的致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热水处理对扶桑绵粉蚧的杀灭作用,结果表明,在49℃、50℃、51℃、52℃和53℃时扶桑绵粉蚧1龄若虫死亡率达到100%的处理时间分别为240min、150min、60min、40min和6min。分析显示,热水温度和处理时间长度的复合作用导致了扶桑绵粉蚧的死亡。建立了热水温度(X1)、处理时间(X2)和扶桑棉粉蚧死亡率(Y)之间的模型方程为Y=-9.466+0.192X1-0.0000240X22+0.000218X1X2。给出了不同温度热水处理时扶桑绵粉蚧100%死亡的时间长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收集成熟与未熟香蕉的挥发性物质,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二者的化学成分进行种类和含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香蕉果实的挥发性物质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明显差异,成熟香蕉中共检测出30种气味挥发性物质,而未熟香蕉中共检测出17种气味物质,且有多种化合物在成熟香蕉中存在而在未熟香蕉中未检测出。如成熟香蕉中的乙酸异戊酯、丁酸异丁酯、丁酸丁酯、2-庚醇-乙酸酯、异戊酸异戊酯、戊酸异戊酯和乙酸辛烯酯等7种物质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未熟香蕉1以上。推测这些物质可能是成熟香蕉引诱桔小实蝇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防治试验,明确了毒死蜱、二嗪磷等10种药剂对香蕉假茎象甲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提出了相应的使用方法和适合的使用时期,为防控香蕉假茎象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单个蚁巢红火蚁对不同距离蚂蚁类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定殖单个蚁巢红火蚁入侵荒草地后对距蚁巢不同距离蚂蚁类群的影响。【方法】采用陷阱法和诱饵诱集法调查距红火蚁蚁巢不同距离的蚂蚁类群种类及其数量变化,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群落多样性指数探讨新定殖红火蚁对距蚁巢不同距离蚂蚁类群数量动态变化及其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红火蚁入侵后与本地蚂蚁竞争激烈,红火蚁对距小蚁巢1 m、大蚁巢1和3 m处蚂蚁类群多样性的影响较大。在距红火蚁小蚁 巢1m处,红火蚁工蚁数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少,在红火蚁占较大比例的6月(45.02%)及占较小比例的8月(16.01%),蚂蚁个体数和优势度指数增加,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在距红火蚁大蚁巢1、3 m处,红火蚁工蚁数量随时间推移呈现先降而后逐渐上升趋势,在红火蚁占较小比例的6月(48.36%,1 m)、7月(34.06%,3 m)和红火蚁占较大比例的9月(89.94%,1 m;59.52%,3 m),蚂蚁优势度指数增加,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主成分分析结果还揭示了引起荒草地单个蚁巢不同距离蚂蚁类群数量变动的主要蚂蚁种类及其变化情况。【结论】两种入侵荒草地的红火蚁种群对距其蚁巢较近距离蚂蚁类群多样性的影响较大。在小蚁巢和大蚁巢近距离处,红火蚁工蚁占比例较大,本地蚂蚁物种数、个体数、蚂蚁类群优势度指数增加,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少光照造成的桔小实蝇误判,该文在前期设计的基于视频监控的桔小实蝇诱捕装备的基础上,优化改进了硬件装备及监测执行算法。主要通过对装备遮光系统和太阳能装置的改良及Wi Fi/4G等技术的应用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集采集、处理、传输和供电为一体的桔小实蝇诱捕监测新装备。同时,改进提出了一种可适应场景光照变化的桔小实蝇检测算法(Bactrocera dorsalis detection algorithm under lighting variations,BDDA-LV),并对软件系统的控制流程与感兴趣数据的判别、获取及传输进行优化,最终形成了一套有较好人机交互的桔小实蝇监测软件系统。通过对新旧桔小实蝇检测算法及系统分别开展了室内和野外试验,结果表明,在中度光照影响下,BDDA-LV算法错误率为7.21%,比原算法降低19.07%,且其运算耗时为原算法的41.7%。在严重的光照影响下,BDDA-LV算法错误率为12.4%,比原算法降低23.07%,且其运算耗时为原算法的42.2%。同时在广州市天河区杨桃公园自然环境下进行了的较长期系统监测试验,该系统可实时稳定地对桔小实蝇进行监测计数。通过对2015年6月18日至24日自然环境下的试验,用计算机系统记录和人工计数比较分析,得到计算机系统计数1634头,人工计数1613头,准确度达98.7%,比优化之前在实验室进行监测试验的系统跟踪精度提高了3.8%。该文所提出的BDDA-LV准确率和运算速率都远高于BBDA算法,整个系统拥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香梨(Pyrus brestschneideri Rehd.)果实挥发物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雌虫的引诱活性,结合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对香梨成熟果实的挥发物进行收集,并应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寻找桔小实蝇雌虫引诱化合物,为进一步深入开发桔小实蝇雌虫引诱剂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香梨成熟果实气味对桔小实蝇雌虫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GC-MS分析表明香梨挥发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10种含量大于0.5%的酯类物质,分别为己酸乙酯(28.65%)、乙酸乙酯(21.96%)、丁酸乙酯(15.48%)、辛酸乙酯(4.80%)、正己基乙酸酯(3.50%)、2-甲基丁酸乙酯(3.33%)、(R)-(+)-柠檬烯(1.89%)、水芹酸乙酯(1.18%)、正十四烷(0.54%)和α-法尼烯(0.52%)。可见,成熟香梨对桔小实蝇雌虫具有明显的嗅觉引诱作用,推测上述10种酯类物质是香梨引诱桔小实蝇雌成虫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材质和厚度的塑料薄膜为材料,研究果实套袋对橘小实蝇、番石榴实蝇的防虫效果,以及对番石榴品质的影响。室内套袋试验结果表明,当PO、PE厚度≥20μm、PP厚度≥15μm时,橘小实蝇、番石榴实蝇雌虫产卵管不能穿透塑料薄膜而产卵在果实上;田间套袋试验结果表明,PO(20μm)和PE(20μm)套袋的果实均未检测到实蝇。套袋果实外观较未套袋果实好,30μm PP套袋的番石榴果实品质与未套袋果实无显著差异,PO(20μm)、PO(25μm)、PE(20μm)和PE(30μm)套袋的番石榴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糖含量等较对照低。  相似文献   
8.
绿僵菌与8种红火蚁防控常用农药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茚虫威、多杀菌素、苯氧威、氟虫腈、硼酸、烯虫酯、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等防控红火蚁的常用农药在田间推荐剂量及亚致死剂量下对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 SM076和金龟子绿僵菌M. anisopliae M09萌发、生长及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g/mL茚虫威、0.1 mg/mL多杀菌素和0.5 mg/mL烯虫酯浓度下,对黄绿绿僵菌SM076萌发、生长及产孢等没有影响。0.5 mg/mL茚虫威、0.1 mg/mL阿维菌素、0.01 mg/mL苯氧威、0.5 mg/mL烯虫酯和0.05 mg/mL氟虫腈对金龟子绿僵菌M09的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量均无影响。因此在田间应用这两种虫生真菌时,可以考虑与上述农药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9.
褐纹甘蔗象Rhabdoscelus lineaticollis(Heller)是近年入侵我国的棕榈植物重要害虫和潜在的重要甘蔗害虫.文章观察了该虫幼期发育历期、存活率及成虫寿命、性比、产卵量,测定了幼虫对3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量,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该虫发育历期以取食甘蔗的较长,国王椰子和大王椰子的较短,完成1个世代所需时间分别为106.6,78.8,76.5 d;成虫寿命以取食大王椰子的最短,为90.82 d;产卵量则以取食甘蔗的最少,单雌为149粒.幼虫对甘蔗、大王椰子、国王椰子的取食量分别为2.05,1.86,1.04 g,建立了取食量和幼虫龄期间关系方程.实验种群趋势指数以大王椰子最大,为37.69,国王椰子次之,为6.21,甘蔗的最小,为3.66.因此,野外大王椰子、国王椰子上该虫种群暴发潜能较大.  相似文献   
10.
鸡冠刺桐叶片上刺桐姬小蜂虫瘿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刺桐姬小蜂在刺桐叶片上产卵危害及虫瘿分布特点,调查了鸡冠刺桐Erythrina cristagalli L.叶片上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虫瘿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叶片上虫瘿主要分布于近叶柄处主脉两侧中下部区域,单个和2个虫瘿团的形式出现频次高于50%,以1~15个虫瘿团形式出现的虫瘿数量是相近的;鸡冠刺桐叶片上刺桐姬小蜂虫瘿呈聚集分布,且聚集程度较强,其分布形式符合负二项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且个体群大小随着虫瘿密度的变化呈幂方程形式增大,平均为10.9个;虫瘿聚集程度具有密度依赖性,即随着虫瘿密度增大,聚集强度也增大.虫瘿由均匀型格局向聚集型格局相互转化过程中聚集临界密度为每叶22.8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