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76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北太平洋大麻哈鱼类及其我国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北太平洋6种大麻哈鱼生物学与国内外对大麻哈鱼类资源开发利用及有关国际渔业协定,并提出我国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哲罗鱼是我国珍稀冷水性鱼类,由于分布区域日趋缩小,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已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其主要致危原因是生态环境改变和人为活动的干扰。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上游黑河江段瓦氏雅罗鱼渔业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瓦氏雅罗鱼Leucisus Waleckii(Dybowski) ,地方名雅罗鱼、东北雅罗鱼、华子。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雅罗鱼属。是一种普生种类 ,广泛分布于欧洲、西伯利亚、高加索、黑龙江流域的清冷水域 ;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乌苏里江、嫩江、松花江、牡丹江以及其支流、湖泊、水库 ,也产于图们江、鸭绿江、辽河等水域。由于分布广 ,适应性强 ,在 pH值 9以上的碱性水体中也能生存 ,群体生活 ,易形成捕捞群体 ,为黑龙江水系冷水性中小型经济鱼类。在黄河流域的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区也有分布。近些年来 ,由于水域生态环境改变和长…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绥滨江段鲤鱼渔业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报道黑龙江中游绥滨江段鲤鱼渔业生物学研究。对2001年三层流刺网鲤鱼捕捞群体体长平均41.2(21-69.5cm)、体重平均1736(550-8200)g组成,年龄结构由4-10龄组成以6龄为主(35%)W=0.2434L2940,绝对生殖力平均375241(124670-515200)粒,相对生殖力平均128.1(75.7-169.9)粒/g,种群数量为1.43t,等生态学特征进行研究。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江中游绥滨江段鲤鱼资源呈逐渐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5.
对乌苏里拟Chang仔幼鱼的食性与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在18-22℃水温下分别以水蚯蚓、鱼肉糜和人工配合饲料投喂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发现其仔幼鱼具有较广泛的食性,且不同饲料投喂后各试验组的生长没有呈现出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水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水的理化性状是评价水体渔业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水域的理化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水生生物的生命和代谢活动,因此,水中的理化因素与水生生物密切相关。进行冰封型大水面增殖综合技术研究中,对水中的理化特点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以期为发展冰封型水域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捕自黑龙江水域的怀头鲶为母本,鲶鱼为父本,应用自制催产药物DOS与LRH-A2、HCG进行人工催产,使催产率、受精率分别达到92%和88%。20-21.5℃水温条件下43h孵化出苗,孵化率75%。出膜仔鱼体长3.93mm,7.83mm下塘,池塘培育8天达到34.08mm,培育成活率50%。  相似文献   
8.
乌苏里江黑斑狗鱼种群生态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报道乌苏里江名贵冷水鱼类黑斑狗鱼种群生态学。通过158尾样品测定,对其形态学特征、捕捞群体的体长体重组成、年龄与生长、生殖力、性比、初始性成熟、成熟系数、肥满度、摄食等生态学特征进行研究,并提出其资源繁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1989年4月10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在绥芬河东宁河段放流大麻哈鱼稚鱼62万尾,其中标志6万尾。这是该所承担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在绥芬河放流的第二批试验鱼。开展人工放流大麻哈鱼,对于培殖其资源,提高渔获量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渔业生物工程。  相似文献   
10.
利用形态学和组织连续切片技术,对怀头鲇(Silurus soldatovi)、鲇(Silurus asotus)及其杂交F1的肝、胰脏胚后发育和卵黄吸收方式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3种鲇出膜后约2天在心脏后方有一肝细胞团,3天后肝细胞团逐步增大,4天后肝分叶.以后随着各种鲇生长速度不同肝、胰脏发育程度也不同.3种鲇的胰脏均为紧凑型,卵黄囊依照先卵黄球、后脂肪的顺序被吸收,3种鲇只有怀头鲇和杂交F1代卵黄吸收方式相同.出膜后4天,各鲇的卵黄均被全部吸收,腹腔上部大部分空间为肝脏占有,同时腹腔内出现结构简单的胃及肠.研究还发现肝脏的发育与卵黄囊密切有关.[中国水产科学,2006,13(3):460-4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