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林业   13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青藏高原16个灌木树种的苗木为研究对象, 用固定样株定期观测的方法,观测苗高生长节律,建立苗高生长的Logistic 曲线方程,并结合观测时段内的气象资料计算出进入速生期的日最低气温阈值。结果表明:16个灌木树种的苗高生长期、速生期、进入速生期的日最低气温阈值分别为:红砂111 d、42 d、12.5℃;黄花木121 d、71 d、14.7℃;沙棘121 d、60 d、12.5℃;驼绒藜127 d、49 d、12.5℃;唐古特莸129 d、62 d、17.1℃;梭梭130 d、36 d、11.7℃;鲜卑花133 d、36 d、13.0℃;山蚂蝗133 d、45 d、13.2℃;砂生槐134 d、55 d、17.1℃;白刺花137 d、71 d、17.1℃;金露梅137 d、57 d、14.3℃;霸王137 d、59 d、11.2℃;江孜沙棘152 d、57 d、17.0℃;尼泊尔锦鸡儿155 d、56 d、13.5℃;云南沙棘159 d、52 d、14.0℃;锦鸡儿169 d、68 d、12.5℃。依据生长期和进入速生期的日最低气温阈值提出短生长期和低阈值的红砂、霸王和梭梭可用于寒冷干旱的荒漠或半荒漠区的生态恢复;中等生长期和中等阈值沙棘、驼绒藜、鲜卑花,山蚂蝗,金露梅,黄花木可用于温凉干旱气候的生态恢复;长生长期或高阈值的江孜沙棘,唐古特莸、锦鸡儿、尼泊尔锦鸡儿、云南沙棘、白刺花和砂生槐则适宜于温凉干燥气候的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2.
在青海柴达木盆地选择6个重要的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分布区域,通过测定不同白刺居群的土壤p H、有机质(OM)、全氮(N)、全磷(P)、全钾(K)、碱解N、有效P和速效K含量,对比不同白刺居群间的土壤养分差异,分析其空间变异性以及与地理位置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含量存在显著空间变异性,土层深度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但各养分指标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规律不明显。2 3个土层深度(0~15,15~30,30~45cm)土壤p H、OM、全N、全P、全K、碱解N、有效P、速效K含量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是:8.37~9.21、3.34~20.68、0.18~1.21、0.35~0.75、16.12~22.04、5.13~553.28、1.10~52.54 g/kg和103.83~562.28 mg/kg。3 3个土层深度的各土壤养分含量平均值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4 3个土层的土壤OM和全N含量纬度、经度和海拔分别呈显著正相关、负相关和负相关,表层土壤(0~15 cm)有效P和速效K含量与纬度、经度和海拔分别呈显著正相关、负相关和负相关,经度和海拔还显著影响30~45 cm深土壤速效K含量。此外,综合分析各养分含量发现怀头他拉镇白刺居群土壤肥力最高,而茶卡镇和乌兰柯柯镇肥力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
对砂生槐4个种源的种子、幼苗性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种子性状差异显著。种子性状千粒重以拉萨种源的最重,达37.64g,朗县种源种子最长,达0.50cm,拉萨、日喀则产种子形态为卵圆形,米林、朗县产种子形态为长卵圆形。砂生槐苗高生长进程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苗高生长期131~134d,速生期46~57d,速生期生长量占总生长量比率为61.0%~62.3%。种源间苗木生长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拉萨种源的生长量最大,一年内积累的干生物量最多,朗县种源的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4.
林芝云杉针叶中元素含量的群体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西藏13个林芝云杉群体针叶中11种无机元素进行了测定,每群体取6株健康母树,用ICP-AES检测针叶P、K、Ca、Mg、Cu、Fe、Zn、Mn的含量;采用德国进口的元素分析仪(EA)检测C、H、N的含量;利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计算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各元素的地理变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H、N、Ca、Mg、Cu、Mn 7种元素的含量在群体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K、Fe、Zn4种元素没有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水平;微量元素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广泛的变异,大量元素的变异幅度不如微量元素大;对群体内均值和变异系数与地理位置的相关分析发现,除了P的变异系数与经度的相关显著外,其他均不显著,即呈随机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5.
云杉属花粉形态的电镜扫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枫树容器育苗轻基质配方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榨槭、三角枫、茶条槭、青枫为试验树种,用炭化稻壳、泥炭土、珍珠岩、蛭石为原料,按照不同的配比制成9种基质进行网袋容器育苗,各基质上生长容器苗性状指标苗高、地径、一级侧根数、单株生物量、质量指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运用多目标决策法筛选出培育4树种容器苗的最优基质体积比是V泥炭土∶V炭化稻壳=5∶5.  相似文献   
7.
目的 攻克侧柏古树在组织培养中外植体消毒不彻底、褐化严重、分生能力弱等技术难点,建立侧柏古树的组织培养体系。 方法 以树龄约3 000年侧柏古树当年生的新梢为外植体,经过消毒灭菌处理获得无菌外植体。通过筛选适宜的培养基和激素,建立侧柏古树组织培养体系。 结果 外植体用0.3% HgCl2消毒10 min的灭菌效果最好,污染率为25.81%,成活率为54.82%。侧柏古树组织培养基的糖源用3%蔗糖的效果比3%葡萄糖更佳。抗氧化剂与吸附剂试验结果表明,在外植体启动培养基中加入3.00 g·L−1活性碳,外植体褐化率最低。侧柏古树组织培养的最佳初代培养基为:1/2MS + NAA 0.2 mg·L−1 + 6-BA 0.1 mg·L−1,不定芽诱导率为32.05%,芽生长快,嫩绿且粗壮。最佳的增殖培养基为:1/2MS + 6-BA 0.05 mg·L−1 + NAA 0.2 mg·L−1 + KT 0.1 mg·L−1,增殖系数为1.93,绿色芽生长快且粗壮。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WPM + NAA 0.5 mg·L−1 + IBA 0.5 mg·L−1,生根率达到9.12%,每株平均生根数为2.67,平均根长为1.23 cm。总共获得24株生根苗,2个月后2株有红根出现,嫩芽继续生长,成功获得侧柏古树组织培养生根苗。 结论 侧柏古树培养基的选择、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是侧柏古树增殖培养和不定根形成的重要因素,此实验为其他柏科树木组织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林芝云杉天然群体针叶与种实的变异及其地理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西藏地区11个有代表性的林芝云杉天然群体内分别随机抽取15~30个个体为试材,测量了针叶与种实共9个表型性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在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变异和分化趋势.结果显示:林芝云杉9个表型性状在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差异显著.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均值为29.55%,与云杉属其他树种相比处于中等水平;群体内的方差分量占70...  相似文献   
9.
青海云杉自由授粉家系遗传评价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青海云杉1代无性系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开展遗传评价,利用遗传测定结果提升青海云杉造林的良种化水平及提高良种使用率。[方法]本文以青海云杉初级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测定林为研究材料,对13年生青海云杉家系树高、新梢长、保存率和11年生的主、侧梢冻害率进行了遗传评价,采用综合指数选择优良家系和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方法预测单株育种值选择二代优树。[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家系13年生的树高、新梢长、保存率和11年生主、侧梢冻害率的表型变异系数是24. 06%84%,遗传变异系数是3. 28%19. 31%。家系、家系和区组互作效应显著影响了13年生青海云杉树高和新梢长。树高和新梢长的家系遗传力分别是42. 5%和34. 2%,而单株遗传力是3. 00%,家系遗传力高于单株遗传力。采用综合指数选择法进行生长和抗性性状的综合选择,根据综合指数基于多样性和遗传增益进行平衡选择,有21个家系入选,入选家系的树高、保存率、主梢冻害率现实遗传增益分别为5. 66%、12. 59%和12. 96%。根据家系内单株13年生的树高育种值从1 103个单株中选择二代优树111个,单株入选率为10. 06%,入选二代优树树高的期望遗传增益是20. 10%。[结论]青海云杉13年生树高和新梢长在家系间存在显著变异,且还受家系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说明青海云杉家系的生长不仅受遗传的控制,还受遗传和环境的互作影响。根据各家系13年生树高和保存率和11年生主、侧梢冻害率综合指数值按35%的入选率综合选择21个家系,入选的家系不仅生长好,且抗性能力强,可用于回选优良无性系用于改扩建1代种子园或建立1. 5代种子园。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大范围采样分析栓皮栎软木主要化学成分及其环境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软木资源的定向选育与科学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集了全国12个地区栓皮栎软木进行软木脂、木质素等主要化学成分测定分析,通过LSD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不同样点软木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栓皮栎软木主要化学成分的平均含量(本文中的化学成分含量指的是质量分数)为可萃取物(13.94±0.54)%,软木脂(41.63±1.44)%和木质素(23.03±2.26)%。以软木脂与木质素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2个地理种源划分为3个类群,其中河北临城、江西永修、安徽金寨、江苏南京和河南内乡属于软木脂含量相对较高的类群;河南济源、陕西眉县和甘肃天水属于木质素含量较高的类群;陕西商洛、湖南城步、北京平谷和广西田林则属于中间类群。相关分析发现,二氯甲烷萃取物和总萃取物含量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软木脂含量随经度和土壤氮含量的增加呈现增加的趋势。年均温对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较小,但年均降水量与软木脂、二氯甲烷萃取物和总萃取物含量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整体上,我国栓皮栎软木化学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地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