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粱品种资源光周期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96份中国高粱品种资源的光周期敏感性鉴定表明,中国高粱在每日10h短日照处理上,所有鉴定材料都比在自然光照下提前抽穗开花,而且品种间差异很大。按照分级标准,光反应迟钝的材料有35份,占3.5%;中间型的材料有736.份,占73.97%;敏感型的材料有225份,占22.6%。统计分析表明,光敏感的程度与鉴定材料的生育期及原产地的地理纬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受日照的影响,鉴定材料的株高、叶片数变  相似文献   
2.
选用幼穗、幼胚、茎尖等五种外植体进行组培,结果表明,幼穗和幼胚的分化率最高,最适宜选用进行高粱体细胞克隆变异利用研究。对9个高粱品系的166个R2代株系进行了观察分析,除两个品系外,其余7个均有变异株系出现,其中晋粱5号的变异频率高达26%,9个品系的平均变异频率为11.24%。筛选到多个高粱骨干恢复系的无性系变异材料,并且以优良变异系R111为父本育成了优良杂交种一个,已通过审定,定名为晋杂18号。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最主要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更新农业发展观念,树立以市场为主导、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农业发展理念。同时,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健全培养机制与模式,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有文化、懂科学、会经营",而且具有规模经营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优势,以及由此带来的较好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4.
农业水费计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针对当前全国引水灌区普遍存在的水费计收难的问题,以广饶县农业水费计收实际情况为例,分析了农业水费收缴困难的原因,提出农业水费计收中应加大水法规宣传力度,建立新的水费收缴机制,严格核定供水成本,加强对水费使用的监管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粱体细胞无性变异系田间选育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粱体细胞无性系后代多品种、多代数、大群体的种植观察和鉴定分析,初步明确了高粱体细胞无性系后代变异特点,建立了高粱体细胞无性系后代的田间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粱离体培养物主要特征特性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粱离体培养物的胚性状况、分化出苗方式、辐射处理效应、抗药性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高粱杂交种晋杂18号的选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晋杂 18号的父本R111是晋粱 5号的一个体细胞无性变异系。该杂交种具有丰产性好、千粒重高、秆低抗倒伏和高抗丝黑穗病等突出特点 ,适合无霜期 135d以上地区的水肥地种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外引高粱资源的抗病性、耐瘠性、多抗性等鉴定,筛选优良的种质资源,利用这些抗源对中国类型恢复系和常用保持系进行改良,获得一批单抗、多抗性基础材料,拓宽了中国高粱资源的利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晋杂18号(组培1号)是山西省农科院高粱所首次在国内利用克隆育种技术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高粱杂交种.母本为引进美国不育系,父本为本所利用克隆变异技术选育的优良恢复系.1999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2001-2003年参加全国高粱品种区试,在华北、西北名列第一,超过全国高粱区试标准,今年即可通过国家审定.在制种中,由于父本偏晚,母本对环境条件敏感,杂交制种技术复杂,使得花期相遇不好,影响制种产量和质量.根据该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并通过多年的杂交制种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一套晋杂18号高粱杂交制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航天育种——我国农业科技革命的新路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介绍了中国航天育种在农业上应用的现状及取得的成就。简述了航天育种的机理,从辐射遗传学、辐射剂量和基因安全等方面说明了航天育种的生物安全性。阐述了航天育种的特点,并对航天育种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