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控小麦株高的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EMS诱变的普通小麦豫农201突变体库的构建与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构建小麦EMS突变体库,为小麦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准备基础材料,利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溶液诱变处理豫农201种子,对获得的M2代植株进行农艺性状及其他生物学性状的表型筛选,结果共获得722份叶、茎、穗和其他性状发生变异的突变体,其中139份叶片性状突变、220份茎秆性状突变、38份穗部和籽粒性状突变、325份其他性状突变,突变频率分别为2.20%、3.49%、0.60%、5.15%.利用SDS-PAGE对突变体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进行分析,共发现有21个缺失不同类型亚基的突变体.本研究初步构建的豫农201 EMS突变群体可应用于小麦功能基因组研究和小麦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3.
TILLING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在麦类作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TILLING(Targeting induced local lesions in genomes,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等位变异创制和突变体快速鉴定技术,其实质是将传统的化学诱变方法和突变的高效筛选有效结合的反向遗传学研究方法。其技术原理是将传统的酶切技术与PCR技术相结合后采用红外双色荧光系统进行结果鉴定,从而筛选出相应的突变体。传统的TILLING技术主要用于筛选由人工诱导产生的突变体。Ecotilling技术由TILLING技术延伸而来,主要用于鉴定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突变体,其与传统的TILLING技术的区别主要为构建DNA池时略有差异。随着该项技术在拟南芥等模式植物中的成功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其用于基因组较大的植物之中。本文对近年来TILLING技术在麦类作物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突变体库中的突变频率发现,经EMS处理的小麦等麦类作物突变体库中的突变频率显著高于其他植物,因此相信,TILLING技术将会作为一种常规手段在麦类作物尤其是普通小麦改良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Targeting Induced Local Lesions IN Genomes,TILLING)技术是一种全新的高通量、低成本的反向遗传学研究方法,用于检测突变群体中目标区域的突变位点.本文对TILLING技术的原理做了简要总结,重点综述了TILLING技术在最近几年的发展和完善,并介绍了TILLING技术的应用,总结了近年来一些成功应用TLLING技术的案例.  相似文献   
5.
盐胁迫下调控小麦苗期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位盐胁迫下调控小麦苗期性状的QTL位点,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小麦耐盐性状提供基因位点和连锁标记。【方法】以小偃54×京411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在盐胁迫条件下检测调控小麦苗期MRL、     RDW、SDW和TDW及其相对性状的QTL位点。【结果】共检测到调控小麦苗期4个性状及其相对性状的25个QTL位点,分布在1A、2A、2D、3A、4A、4B、5B、5D、6B、7A和7B共11条染色体上,贡献率在4.4%-25.5%。其中有15个QTL位点成簇分布于3A、4A、4B、5B、5D染色体的5个遗传区间,其余10个QTL位点各自分布于不同的染色体区段。检测到的5个贡献率大于10%的位点分别位于3A染色体的Xgwm497.1-Xcfa2193和4A染色体的Xbarc78-Xgwm350.1。【结论】多数调控小麦耐盐性的QTL位点成簇分布于3A、4A、4B、5B和5D染色体上,3A染色体的Xgwm497.1-Xcfa2193和4A染色体的Xbarc78-Xgwm350.1携带所有5个贡献率在10%以上的QTL位点。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为提升中部地区农业经营主体收入提供参考依据,采用SPSS聚类、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农业经营主体收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区聚类分为3类,湖北省为农业经营主体高收入类型,安徽、湖南、江西、河南4省份农业经营主体聚在中收入类群,山西农业经营主体收入最低.3个代表省份的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有较大差异,主成分特征向量和指标影响力排序是制定农业经营主体增收政策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调控小麦苗期性状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定位调控小麦苗期性状的基因,以中国春-埃及红染色体代换系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对调控小麦苗期性状的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埃及红1A和5D染色体上携带正向调控分蘖数(TN)的基因,1B、4B、1D染色体上携带正向调控地上部干质量(SDW)的基因,7B和5D染色体上携带正向调控最长根长(MRL)的基因,1A和2A染色体上携带负向调控MRL的基因,1B染色体上携带正向调控根系干质量(RDW)、总干质量(TDW)的基因,2A和3B染色体上携带负向调控TDW的基因。1B染色体上检测到的调控RDW的位点、2A和5D染色体上检测到的调控MRL的位点、2A染色体上检测到的调控TDW的位点均是新发现的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8.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作为C4途径的关键酶,一直是水稻、小麦转基因研究的热点.综述了PEPC基因工程现状,着重介绍了转C4光合pepc基因水稻、小麦的光合生理特性及高光效育种最新进展;并指出转基因高光效育种的分子作用机理尚需深入研究,有价值高光效种质有待进一步创制;将转基因高光效育种和常规育种相结合,开展水稻、小麦分子聚合育种,是培育优质、高产、多抗水稻、小麦新品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对照)、25、50、75、100、150mmol/L)处理对5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5 mmol/L NaCl处理对多数品种小麦幼苗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随着处理浓度的不断提高,不同品种各苗期性状受到显著的抑制.综合各苗期性状受盐胁迫影响的程度可以发现,在5个供试小麦品种中,京411和矮抗58对盐胁迫较为敏感,而小偃54和郑麦7698对盐胁迫耐盐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苗期地上部和根系的繁茂性对于小麦生长后期有重要影响,对调控小麦苗期性状的QTL进行定位,能进一步发掘调控小麦苗期性状的基因位点,有利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本试验以一套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检测了调控小麦苗期性状的QTL位点.共检测到调控4个性状的14个QTL位点,包括4个主效QTLs和10个微效QTLs,分布在3A、3B、4A、4B、5D、6A和6B共7条染色体上,贡献率在5.8% ~ 18.4%之间.这些位点的发掘,有助于增进对小麦苗期性状的遗传基础的认识,并在小麦育种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