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6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超声波活化风化煤腐植酸添加量0,10,20,40,60g/kg(以风化煤计)对小白菜吸收重金属铅、镉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风化煤量40g/kg条件下,有效降低了土壤中铅、镉的可移动性,使小白菜中铅、镉含量明显降低;在加风化煤量20~40g/kg条件下,明显降低了土壤中铅、镉的生物毒性,提高了土壤酶(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故施适量的超声波活化风化煤(20~40g/kg)可有效减轻土壤中重金属铅、镉单一污染对小白菜的毒害,从而为铅、镉单一污染的小白菜区域增施腐植酸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生物通风法修复柴油污染土壤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生物通风技术修复不同柴油浓度污染土壤的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各土柱中土壤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TPH)的去除规律,并对影响柴油去除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经过3个月的生物通风后,初始柴油浓度为5(柱Ⅰ)、10(柱Ⅱ)、20(柱Ⅲ)、40(柱Ⅳ)g/kg的土柱柴油去除率为ⅡⅠⅣⅢ,柱Ⅱ的修复效果最佳,半衰期为60.05天,TPH最终去除率达65.3%;②挥发和生物降解作用影响土柱中柴油的去除,由于重力引起的向下迁移作用只对柴油在土柱中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三者共同作用决定各土柱不同取样口柴油的去除规律;③在实验过程中,各土柱土壤pH变化不大,初始柴油浓度越高土柱水分损失率越小;有效磷和速效氮含量均有所降低,柱Ⅲ降低率最大,分别为58.27%和31.87%,柱Ⅰ最小;土柱上层土壤中的酶活性要低于下层,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实验结果为研究各土柱中柴油的生物降解规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土壤气相抽提技术修复柴油污染场地示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气相抽提(SVE)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石油类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中的原位修复技术,在广东某柴油污染场地开展SVE技术修复示范工程,探讨SVE技术对此类污染场地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经过3个多月的修复,土壤中总石油烃的最高去除率达64.88%,在试验进行50d后高浓度的挥发性有机物基本被去除,中低浓度污染物仍然存在,土壤中有效磷和速效氮含量与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作用相关。为缩短修复时间、降低成本,应将SVE与生物通风技术相结合,并采用相应的强化措施(如添加菌剂和营养物质等),以期获得更高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泰安市黄前水库为研究对象,依据1997~ 2010年黄前水库水质监测资料,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加权平均复合模型对水库水质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4 a间的水库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国家十一五规划之前整体水质较差,其中1998和2002年属V类水;2000年属Ⅳ类水;2003年后黄前水库水质一直维持良好,基本保持Ⅰ类水.历年水质优劣顺序为:2001> 1997> 2010> 2008> 2006> 2004> 2009> 2005> 2007> 1999>2003 >2000 >2002> 1998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国内中药保健商品、畜禽增重免疫饲料添加剂的广泛应用与国际性“中医药热”的蓬勃兴起,中药材的供求矛盾日趋严重,因此,中药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1中药资源现状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带全,温差大,东西南北中都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中药资源。且具有产量大、区域广、品种全的特点与优势,居世界之冠。据初步统计,我国药用植物的总数约5000余种,其中藻茵植物300种,苔藓植物40种,蕨类植物400种,裸子植物60余种,双子叶植物3600余种,单子叶植物近700余种。2中药综合利用的现状中…  相似文献   
6.
氟化物对有机体影响较大,缺氟使动物的龋齿发病率增高,摄入适量的氟可以预防动物龋齿,有利于家畜的正常发育。氟过量可以引起家畜中毒,影响细胞酶系统的功能,骨质脆化,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家畜氟中毒主要通过饲料摄入,防治氟中毒的主要措施就是控制饲料含氟量。本方法能快速测定饲料中的氟化物。1试剂及仪器1.13M的乙酸钠溶液1.20.75M的柠檬酸钠溶值1.3IN的盐酸溶液1.4lug/ml的氟标准溶液1.5232型甘汞电极1.6标准氟电极极1.7PHS─2型酸度计1.8磁力搅拌器1.9聚乙烯塑料小烧杯2操作步骤取粉碎过40目的饲料0.50─2.00g于50ml的容…  相似文献   
7.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挥发性有机物概述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挥发性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及联合修复,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归纳,展望了挥发性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前景,为我国今后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的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稻砷污染健康风险与砷代谢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水稻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目前稻米主要生产区(东南亚地区)的土壤和灌溉水砷污染严重,导致稻米中砷的积累;砷在稻米中的积累通过食物链传递,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所以,稻米砷污染问题已成为东南亚地区比较突出且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而减少水稻对砷的吸收、控制水稻体内砷向籽粒转移、降低籽粒中砷的生物有效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途径。因此,深入理解水稻对砷的吸收、体内转运和转化等代谢机制非常有必要。近年来有关水稻对砷的吸收和体内砷代谢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研究表明,水稻根系通过磷吸收通道吸收五价砷(As(Ⅴ)),水通道吸收三价砷(As(Ⅲ))。进入水稻体内的砷,一部分由地下部转运到地上部,其中一部分进一步被转运到水稻籽粒中。根表铁膜能抑制水稻对As(Ⅴ)的吸收和向地上部的转运。在水稻的地下部和(或)地上部还存在着As(Ⅴ)还原、As(Ⅲ)甲基化等砷形态的转化过程。最近,水稻砷酸盐还原酶基因已经被克隆和表征。  相似文献   
9.
~(137)Cs在水-吸附剂体系中的行为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吸附剂对水体中1 37Cs的吸附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 ,约 3h后吸附达到平衡 ,不同吸附剂有不同的饱和吸附率 ;沸石、分子筛和蒙脱石是1 37Cs的强烈吸附剂 ,而青紫泥、小粉土和红壤则是廉价、实用的净化剂 ;矿物经活化处理后可提高对1 37Cs的吸附能力 ,其吸附率与粒径之间的关系呈幂回归形式 ,选择适当粒径的矿物可达到理想的吸附效果 ;由于拮抗作用 ,K离子可抑制吸附剂对水体中1 37Cs的吸附 ;1 37Cs在土壤中不易移动 ,0~ 5cm表土层中几乎集中了施入量的 99%以上。  相似文献   
10.
许慧  徐玉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182-9184
将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的耗减以及大气污染造成的环境退化从国民经济总值中扣除,对泰安市2006年的GDP进行了绿色修正核算,从而为泰安市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数据。核算结果表明:2006年泰安市环境生态成本58.22亿元,占GDP的5.75%,即国内生产总值中有5.75%的部分是以牺牲自身生存环境(自然资源和环境)取得,属"虚增值",绿色GDP为953.98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