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7篇
  8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银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白银市土地利用状况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确定白银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本研究选择当量因子法评价白银市2009—2017年土地利用状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9—2017年,白银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从56.75亿元下降到56.49亿元,总体呈下降趋势,各项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都呈下降趋势;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2549.18万元,减少最多,人口对生态系统负荷呈减轻趋势;(2)白银市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较大的影响,主要受建设用地增加较多,草地和林地面积减少影响较大,在以后的发展中,要从保护生态用地、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方面,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猪粪施用量对红壤旱地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猪粪的合理施用及其对红壤旱地地力提升的效应,利用在第四纪红壤旱地中连续3年分别施用0、7.5、15、30、45 t·hm~(-2)猪粪的小区定位试验,比较不同处理下菠菜和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土壤相关理化性质、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菠菜和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全量和速效态氮磷钾含量均随猪粪施用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当猪粪施用量达45 t·hm~(-2)时菠菜、玉米平均地上部生物量分别达到11.48、20.84 t·hm~(-2),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全磷含量分别达14.6、1.07、0.73 g·kg~(-1),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达85.47、106.9、411.7 mg·kg~(-1),但与猪粪施用量为15和30t·hm~(-2)时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不显著,而土壤中与碳氮磷循环相关的6种酶活性则与猪粪施用量呈线性相关,且在施用量为30或45t·hm~(-2)时出现显著差异;6种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间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第四纪红壤旱地在本试验猪粪施用量范围内,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酶活性等指标均随施用量的增加而相应提高,作物地上部生物量亦呈线性增加,但同时须注意土壤速效态养分含量过高可能带来的氮磷流失加剧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明确45%二甲戊灵.丙炔氟草胺微囊悬浮-悬浮剂在大蒜田的应用前景。2018、2019年连续2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其对大蒜田主要一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大蒜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45%二甲戊灵.丙炔氟草胺微囊悬浮-悬浮剂的田间推荐用量为789.75~1046.25 g a.i./hm2,药后180 d株数、鲜重总体防效可达83.00%、86.42%以上。45%二甲戊灵.丙炔氟草胺微囊悬浮-悬浮剂对大蒜田一年生杂草播娘蒿、荠菜、繁缕、看麦娘均有好的防除效果,且对大蒜安全,具有很好的省工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吡草醚对棉花催熟效果,探明吡草醚催熟对棉花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及室内药效测定方法,对施用2%吡草醚ME后棉花叶片脱落速度、吐絮率及产量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吡草醚ME脱叶、吐絮效果明显,与常规脱叶剂噻苯隆相当;药后30天收获籽棉产量比清水对照区增加10.75%~21.60%,霜前花比例增加显著;单铃重减小、僵桃增多;对衣分、纤维长度等品质指标影响不明显。吡草醚具有安全性好、脱叶速度快、棉铃吐絮早、大幅度提高霜前花比例等优点,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棉花脱叶催熟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360g/L吡氟·氟噻·呋草酮悬浮剂在小麦田的应用前景,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观察其对小麦田主要杂草的控制作用和对小麦及后茬作物玉米、大豆、花生的安全性。结果表明:360g/L吡氟·氟噻·呋草酮悬浮剂对小麦田主要杂草猪殃殃、蔺草、硬草、播娘蒿等一年生杂草均有好的防除效果,随用药量的增加防效逐渐提高;药后180d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90%以上,优于异丙隆常规剂量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的产量;药后226d的土壤残留对后茬作物玉米、大豆、花生安全,对其苗期生长及产量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铁氧化物与硅酸盐矿物是土壤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固相组分,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直接影响土壤物理化学特性,可有效地调控土壤(类)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本文以铁氧化物和硅酸盐矿物胶结过程中的一些表观特征变化为出发点,从宏观、表观到微观综述了二者交互作用的界面特性和机理、交互作用前后对土壤砷的固定与释放机制等内容。本文阐明层状硅酸盐与铁氧化物通过多种化学作用而发生表面复合,其中静电作用是作用力之一,带负电荷的硅酸盐与带正电荷的铁氧化物在静电引力的作用下迅速结合,在胶体表面双电层上形成二元团聚体;形成的二元团聚体可改变土壤矿物的表面积和孔性结构、表面电化学特性和物理性质。同时,铁氧化物-硅酸盐复合物表面的活性基团可以通过内层络合共氧的方式将土壤中AsO_4~(2-)络合,形成单核或双核表面络合物而固定砷。复合物对AsO_4~(2-)的吸附能力介于铁氧化物和硅酸盐矿物之间,并更接近铁氧化物的表面吸附特性。本文旨在为土壤砷的原位固定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吴翠霞  张勇  殷复伟  周超  马冲 《植物保护》2022,48(2):278-282
针对我国黄淮海冬麦部分区域恶性杂草阿拉伯婆婆纳,开展了田间茎叶处理除草剂筛选试验,并比较了不同施药时期防效的差异。结果表明,防除阿拉伯婆婆纳,越冬前施用除草剂的防效优于返青期施药,可选择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27.00 g/hm~2,或56%2甲4氯钠可溶粉剂1 260.00 g/hm~2,或40%唑草酮水分散粒剂36.00 g/hm~2,或25%辛酰溴苯腈乳油562.50 g/hm~2,或4%啶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6.90 g/hm~2于2叶期左右进行茎叶喷雾,除草彻底,持效期长,药后150 d防效仍接近100%。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培营养液施药的方法,评价氟啶虫酰胺在玉米植株内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对玉米蚜虫的活性效果。结果表明,根部吸收氟啶虫酰胺后,玉米地上部氟啶虫酰胺积累量于药后4~8d达到最大值,之后缓慢减少;根部氟啶虫酰胺持留量在药后1~2d逐渐增加,2~32d相对稳定;从对玉米蚜虫的活性效果来看,氟啶虫酰胺各浓度药后1d即表现出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在23.33%~38.22%,蚜虫蜜露分泌数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氟啶虫酰胺对蚜虫防治效果逐渐增高,处理后16d,氟啶虫酰胺31.25和125.00mg/L处理的防效分别达88.60%和99.49%,蜜露抑制率分别达96.70%和99.95%,蚜虫蜜露分泌数随着药液处理浓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少,蚜虫蜜露抑制率高于相同时间和相同浓度下的虫口防治效果。因此,氟啶虫酰胺可通过玉米地下部处理防治蚜虫。  相似文献   
9.
红壤是我国重要的土壤类型之一,其耕地地力低下问题亟待解决。探究不同改良措施影响下红壤地力提升效果,对实现中低产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湖南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旱地红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休闲(F)、不施肥(CK)、单施无机肥(NPK)、无机肥配秸秆还田(NPKS)、无机肥配施生石灰(NPKL)、无机肥配施骨粉有机肥(NPKA)和无机肥配施生物有机肥(NPKC)等改良措施下不同土层和改良年限土壤中pH及养分含量的变化,并利用微孔板荧光法比较了土壤中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改良措施显著影响土壤养分及酶活性。与CK相比,2020年NPKC处理0~20 cm土层中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和有效磷(AP)含量分别提高了73%、29%、61%和1 847%,同时该处理也显著增加了参与碳循环α-1,4-葡糖苷酶(αG)、β-1,4-葡糖苷酶(βG)、β-1,4-木糖苷酶(βX)、纤维二糖水解酶(CBH)和参与氮循环β-1,4-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酐酶(NAG)活性。相关分析表明,SOM与αG、βG、βX、CBH和NAG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 < 0.01),pH与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 < 0.01)。改良措施对0~20 cm土层酶活性的影响大于20~40 cm。2019年,NPKA处理0~20 cm土层中CBH酶活性较CK提高了352%,而在20~40 cm土层中CBH酶活性仅较CK提高了2%。此外,不同改良措施土壤中ACP酶活性也呈现出随改良年限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综上可知,无机肥配施有机物料显著提升红壤养分状况,改善土壤酶活性,可作为贫瘠红壤地力提升的有效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山东省小麦田荠菜对苯磺隆的抗性水平及分布现状,在温室中采用整株剂量-反应测定法测定了51份荠菜样本对苯磺隆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山东省小麦田荠菜已普遍对苯磺隆产生抗性,所测样本中,抗性种群29个,占总样本数的56.86%,其中,中、高抗种群27个,占总样本数的52.94%。鲁南山区和鲁西北平原区采集点的荠菜对苯磺隆的抗性水平较高,胶潍河谷平原区的荠菜对苯磺隆的抗性水平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