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篇 |
完全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91篇 |
出版年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近年来江苏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水稻—“小穗头”和水稻干尖线虫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在水稻“小穗头”上分离出干尖线虫,经人工培养,在温室中接种到镇稻2号和武运粳7号的芽鞘部和叶鞘部,通过测定发病程度,稻谷饱满度,谷粒中线虫虫量和线虫死亡率等指标来确定对“小穗头”形成以及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镇稻2号“小穗头”与健康稻穗相比水稻株高下降6.7%、稻穗长度减少16.4%、稻谷粒数下降13.5%。在开花期之前,线虫主要分布于叶鞘部和生长点周围,虫量增加40%;花期后,线虫主要分布于稻穗上并且虫量增幅达90.8%。饱粒种子中带虫率、线虫虫量最高,空粒种子则最低。线虫死亡率在胚乳发育正常的种子中要比胚乳发育不正常的种子低。【结论】水稻干尖线虫是造成水稻“小穗头”症状的病原。武运粳7号仅表现“小穗头”而无叶片干尖症状,说明该现象是干尖线虫在水稻上呈现的新症状。 相似文献
2.
3.
4.
5.
2008年贵州持续凝冻对油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选育抗冻性强的优质油菜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调查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等3种类型油菜的冻害情况,并通过醋酸洋红染色法,分别对3种油菜冻害后的花粉活力作了研究。[结果]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都是三级冻害的植株最多,冻害率分别达到41.6%和35.0%,但白菜型油菜四级冻害植株率大于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以二级冻害植株为主,冻害率达到41.3%。甘蓝型花粉中具有活力的花粉数最高,81%的花粉具有活力;芥菜型次之,有活力花粉数为78%;白菜型最低,有活力花粉数为61%。[结论]3种类型油菜的抗冻性表现为甘蓝型>芥菜型>白菜型。 相似文献
6.
室内人工接种测定甘薯品种对马铃薯腐烂线虫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9
林茂松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9,(3)
将毛壳菌(Chaetomium sp.)上培养繁殖的马铃薯腐烂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1945),经表面消毒处理后配成一定浓度的悬浮液,用管法人工接种甘薯薯块。薯块的最适接种虫量为500条,温度25℃。接种后30天观察。以薯块横切面发病程度和线虫繁殖量作为分级标准。试验证明这种方法可以简便、快速、准确地测定甘薯品种对该线虫的抗性。 相似文献
7.
甘薯茎线虫越冬虫态的类脂质体和线虫对pH,盐浓度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2
为害甘薯的马铃薯腐烂线虫在土壤中以幼虫和成虫越冬,以幼虫为主。其中,70%虫体的肠区部位出现类脂质本。质体呈圆形至椭圆形,无颗粒状物,每一虫体仙常用5-6个质体,多者达12-15个。这种线虫和背食道腺管清楚,但食道腺体部位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8.
反应型阻燃不饱和聚酯树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4
采用阻燃剂TY-FR9991与1.2-丙二醇、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苯乙烯等为原料合成了不含卤素的阻燃不饱和聚酯树脂,就阻烯剂的加入量与阻燃不饱和聚酯树脂产品的酸值、固化时间、氧指数等影响进行了研究。在初步确定的工艺条件下,合成的阻燃不饱和聚酯树脂产品主要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9.
松材线虫RAPD-PCR反应体系的优化与分子鉴定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随机引物S344、S356和S360比较分析了PCR热循环复性温度、Mg2+浓度和模板浓度对松材线虫基因组DNA的RAPD扩增结果的影响,旨在建立松材线虫的最佳反应体系,并以此进行松材线虫的分子鉴定标记筛选。结果表明:37℃的复性温度、3.0 mmol.L-1Mg2+、10μL反应体系中松材线虫基因组DNA模板1~25 ng是研究松材线虫RAPD特征的最佳反应体系。利用此反应体系,通过对100个随机引物的分析,获得了3条松材线虫区别于拟松材线虫的分子鉴定标记。 相似文献
10.
3种茎线虫rDNA区的PCR-R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RFLP技术对来自国内外的10个茎线虫属群体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发现甘薯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不同群体间存在基因分化现象。来自山东的2个群体Dell和Dely的酶切图谱与来自其他地区的线虫群体相比明显不同。对甘薯茎线虫的近似种鳞球茎茎线虫(D.dipsaci)以及食菌茎线虫(D.myceliophagus)的分析结果显示,通过ITS-RFLP技术建立的酶切图谱可以很好地将3种茎线虫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