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4篇 |
完全免费 | 56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550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36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36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从辽河油田和大庆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两株高效石油降解菌L10和D6菌株,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确定此两株菌分别为芽孢杆菌属中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采用室内盆栽培养方法,研究了石油烃的浓度和性质对两菌株降解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土壤中石油烃的含量和处理时间均影响微生物的降解效果,在处理10 d时,石油烃的去除率随着污染强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微生物适应环境后,在石油烃含量为0.5%~2.0%时,石油烃的去除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在石油烃含量为2.0%~10.0%时,石油烃的去除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石油烃的性质影响菌株的生物活性,L10和D6两菌株对稀油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对稠油的去除效果,各组分的去除率依次为烷烃>芳烃>胶质沥青质,两菌株对不同性质的石油烃中的烷烃、芳烃和胶质沥青质的去除率不同. 相似文献
3.
连作条件下设施黄瓜根际微生物种群结构及数量消长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从黄瓜连种大棚以及黄瓜与番茄交替种植的大棚取土盆栽黄瓜,于开花期采集黄瓜根际土壤,用稀释平板法测定根际真菌、细菌、放线菌的数量;同时用最大或然数法测定根际氨氧化细菌、亚硝酸氧化细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结果表明,设施土壤中微生物种群以细菌为主,其次为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少。黄瓜根际微生物总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细菌数量的变化上。随着设施土壤连作年限的增加,盆栽黄瓜根际微生物总量呈不明显上升趋势,其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以及氨氧化细菌和亚硝酸细菌的数量均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且真菌增加幅度较大,细菌和放线菌增加幅度较小;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则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减少。用黄瓜和番茄交替种植18年的设施土壤盆栽黄瓜,除了根际氨氧化细菌明显低于连作15年的土壤的外,根际真菌、细菌、放线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明显高于黄瓜连作多年的土壤,亚硝酸氧化细菌的数量也与15年黄瓜连作的土壤无明显差异而远远高于连作2年和7年土壤,说明不同作物春、秋季交替种植这一栽培方式更有利于土壤中各种微生物的积累,不失为一种好的栽培方式,应该提倡。 相似文献
4.
移栽秧龄和中期氮肥运筹对机插水稻宁粳1号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早熟晚粳宁粳1号为对象,从群体茎蘖消长、株型塑造、氮素吸收利用、干物质生产与积累、产量及其构成等方面,比较研究了不同移栽秧龄和中期氮肥运筹对机插水稻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龄苗(18 d秧龄)机插处理在以上诸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且中期施氮以倒4与倒3叶等量追施较为适宜。而用秧龄为24 d的超龄苗移栽,虽从试验结果看出中期提早于倒5与倒4叶等量追施氮肥产量也较高,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弥补措施,但产量仍低于适龄移栽处理。 相似文献
5.
在溶液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对菠菜生长及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供铵比例能显著增加菠菜生物量,硝/铵比为50/50时菠菜的生物量最高.菠菜叶片的MDA含量随硝/铵比例由100/0降至50/50时略有下降,而完全供铵时MDA含量显著提高.菠菜叶片SOD活性随硝/铵比例由100/0降到50/50时显著升高,再降低NO3--N比例SOD活性则显著下降;而POD和CAT活性则随NO3--N/NH4+-N比例由100/0降低到50/50时显著降低,进一步提高NH4+-N比例则显著提高POD和CAT活性.而叶片游离脯氨酸的含量随着硝/铵比例的下降先显著提高后明显降低,在硝/铵比为50/50时,脯氨酸含量最低.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营养液中硝/铵比为50/50时菠菜遭受氧化胁迫的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6.
7.
放牧与围栏内蒙古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及微生物群落结构PLFA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大针茅草原和克氏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氯仿熏蒸法和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方法研究了放牧与围栏条件下内蒙古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特征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放牧与围栏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氯仿熏蒸法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介于166.6~703.5 mg·kg-1之间,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介于30.34~92.15 mg·kg-1之间,其中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最高,大针茅草原次之,克氏针茅草原则最低.放牧条件下,贝加尔针茅草原、大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显著低于围栏草地,克氏针茅草原则无显著变化.PLFA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s种类、含量丰富,共检测出28种PLFA生物标记磷脂脂肪酸,并且以直链饱和脂肪酸和支链饱和脂肪酸为主,相对含量占总量的2/3左右,其中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含量最丰富,其围栏样地土壤的PLFA含量达到27.3 nmol·g-1,大针茅草原和克氏针茅草原依次降低.围栏条件下,各类型草原土壤细菌脂肪酸与总PLFA含量均显著高于放牧草地,真菌脂肪酸含量则因草原类型不同各有差异;放牧导致各类型草原革兰氏阳性细菌PLFAs/革兰氏阴性细菌PLFAs(GPPLFAs/GNPLFAs)比值显著降低,而除了克氏针茅草原,细菌PLFAs/真菌PLFAs比值则显著升高.PLFAs主成分分析表明,放牧和围栏处理对内蒙古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且围栏处理的影响程度大于放牧处理.经相关分析表明,氯仿熏蒸法和PLFA分析方法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土壤微生物PLFAs与土壤有机质、全磷、硝态氮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三室根箱对棉花根部土壤进行分区采集,以转双价棉SGK321及其亲本常规棉石远321为研究对象,对3个生长时期(播种后40、50 d和60d)不同根区(S1、S2和S3)土壤速效养分(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及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棉相比,转双价棉的种植促进了s2根区土壤中磷素向有效态的转化,使s2和S3根区土壤硝态氮含量下降,而对各根区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土壤铵态氮无显著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速效养分和酶活性变化主要受生长时期的影响,转双价棉种植对其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