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壳聚糖对异育银鲫生长及抗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对照组)、0.3%、0.5%、1.0%、2.0%壳聚糖,饲喂异育银鲫(体重46.20±3.56 g)二个月,测定鱼的生长与成活,进行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试验,并计算半致死量LD50。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均能极显著地提高鱼的增重,其中0.5%壳聚糖组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33.90%(P<0.01)。壳聚糖对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0.5%、1%壳聚糖组的异育银鲫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抵抗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壳聚糖在异育银鲫饲料的适宜添加量为0.5%。 相似文献
2.
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异育银鲫生长、蛋白酶活性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4%、8%、12%和16%玉米蛋白粉替代异育银鲫饲料中25%、50%、75%和100%鱼粉配制4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以不替代鱼粉的饲料为对照,试验饲料与对照饲料等氮、等能,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饲养异育银鲫(初始体重1.32±0.16 g)71 d,旨在研究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异育银鲫生长、蛋白酶活性以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蛋白替代鱼粉对异育银鲫的存活率、肥满度无显著性影响(P>0.05).4%、8%及12%玉米蛋白粉组的相对增重率、相对增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干物质和蛋白质表现消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玉米蛋白粉完全替代鱼粉组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蛋白酶活性和表观消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本实验条件下,玉米蛋白粉可以替代75%鱼粉. 相似文献
3.
在人工氧化条件下,测定猪油、豆油、大豆粉、菜籽油、菜籽粉、江苏棉籽油、新疆棉籽油、罗非鱼油的酸价、碘值、过氧化值、丙二醛、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①罗非鱼油所测定的氧化指标变化较其它油脂明显,其氧化稳定性最差;②猪油、罗非鱼油、棉籽油、菜籽油、豆油在氧化过程中过氧化值(POV)变化明显,应该成为油脂氧化程度评价的通用性指标;③大豆粉和菜籽粉的氧化指标变化最小,且其氧化稳定性明显好于相应的油脂;④0~70h内,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各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有一定的变化。结论:在氧化过程中,不同种类油脂的氧化指标敏感度有差别,评价油脂氧化程度时应根据油脂种类选择氧化指标进行评价;在油脂氧化初期阶段,用脂肪酸的组成变化来表征油脂在氧化过程中品质的变化现象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凡纳滨对虾不同组织(血淋巴、鳃、肌肉和肝胰腺)中Toll受体和溶菌酶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Toll受体和溶菌酶mRNA在不同组织间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Toll受体mRNA在各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血淋巴>鳃>肌肉>肝胰腺。溶菌酶mRNA表达水平则依次为血淋巴>鳃>肌肉>肝胰腺,但血淋巴和鳃之间无显著差异。溶菌酶mRNA和Toll mRNA表达量重复测定间的变异度在血淋巴和鳃组织间无显著差异。表明鳃和血淋巴是检测凡纳滨对虾Toll受体和溶菌酶mRNA的相对表达量的理想实验材料。研究亮点:Toll受体能够将异物入侵的信号从细胞外传递到细胞内并引起胞内信号级联反应产生各种免疫效益因子,因此其表达水平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对虾对病原入侵的灵敏性。溶菌酶活性是评判对虾免疫抗菌能力的重要指标。研究Toll受体和溶菌酶基因表达的组织差异性,可以为后续开展对虾营养免疫学研究中免疫相关基因检测时实验材料的选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鱼粉、豆粕和玉米蛋白粉为待测原料,分别与暗纹东方鲀基础饲料配制成3种试验饲料,其中含有70%的基础饲料和30%待测原料,研究暗纹东方鲀对3种蛋白质原料的消化率;用豆粕、玉米蛋白粉替代部分鱼粉配制基础饲料,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50%和0.075%的酶制剂,研究酶制剂对暗纹东方鲀配合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暗纹东方鲀对鱼粉、豆粕和玉米蛋白粉蛋白质和干物质的消化率都较高,蛋白质的消化率分别为93.40%、91.83%和94.97%;干物质的消化率分别为88.13%、85.73%和89.25%。饲料中添加酶制剂能显著提高暗纹东方鲀蛋白质和干物质的消化率,但0.050%和0.075%的实验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可通过添加0.050%的复合酶制剂来提高暗纹东方鲀对饲料的利用率。研究亮点:研究暗纹东方鲀对鱼粉、豆粕及玉米蛋白粉3种蛋白原料的消化率,并结合肉食性鱼类的消化生理研究酶制剂对消化率的影响,为开发暗纹东方鲀低鱼粉饲料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是开展渔业生态、低碳研究的一个关键步骤,有前瞻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6.
羟基蛋氨酸钙对鲤生长性能和白肌营养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豆粕或鱼粉加豆粕为主要蛋白源配制等氮、等能的豆粕基础饲料或鱼粉饲料,并在豆粕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羟基蛋氨酸钙(MHA-Ca)(0.045%、0.090%、0.135%和0.180%)作为实验饲料。以基础饲料组和鱼粉组为对照,饲喂鲤(47.12±2.54)g8周,测定实验鱼的体长、体重,并计算存活率、相对增重率、相对增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同时取实验鱼的白肌,测定其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结果表明,0.135%MHA-Ca组的相对增重率和相对增长率显著地高于豆粕基础饲料组(P〈0.05),但与鱼粉组和其他MHA-Ca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豆粕基础饲料中添加0.135%MHA-Ca,饲料利用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地增加(P〈0.01),但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与鱼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豆粕基础饲料组相比,0.090%和0.135%MHA-Ca组鲤肌肉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但与鱼粉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豆粕基础饲料和鱼粉饲料相比,豆粕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MHA-Ca对鲤白肌中水分、脂肪、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7.
在上海金山低盐度封闭海域建立了IMTA(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系统,进行了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成鱼生态养殖试验及营养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水生植物穗花狐尾藻、近江牡蛎进行生态修复后,水体中硝态氮、亚硝态氮、铵态氮、磷酸盐和COD平均浓度分别下降58.82%、37.50%、55.32%、53.85%和45.18%,大黄鱼存活率达到94%,10月份特定增长率0.22%±0.018 %/d。生态养殖的大黄鱼肥满度、肝体指数、脏体指数分别为1.82±0.25、1.36 %±0.32 %、3.18 %±0.22 %,均显著低于非生态养殖的大黄鱼13.7 %、25.7 %、24.5 %(P<0.05)。特别是粗脂肪含量为31.14 %±0.11 %,显著低于非生态养殖的大黄鱼42.46 %±0.08 %(P<0.05);粗蛋白、灰分和水分含量分别为66.79 %±5.94 %、3.84 %±0.003 %和73.15 % ±0.07 %,均分别显著高于非生态养殖的大黄鱼54.91 %±4.88 %、3.14 %±0.005 %和65.96 % ±0.03 %(P<0.05);生态养殖大黄鱼的必需氨基酸的缬氨酸(Val)、蛋氨酸(Met)、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苏氨酸(Thr)、苯丙氨酸(Phe)、赖氨酸(Lys)含量显著高于非生态养殖大黄鱼20.7%,36.0%,22.1%,20.5%,20.1%,25.2%,18.2%(P<0.05)。以上结果表明,大黄鱼可以在5~6低盐度海域生存和养殖,生态养殖模式下的大黄鱼具有更高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8.
生态修复实践中两种以上生物联合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苦草(Vallisneria natans)为浮游动物、沉水植物代表,建立溞-草配合处理系统,以苦草处理为对照组,富营养化水体为空白组,研究处理过程中水质指标、底泥指标、水草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溞-草系统水和底泥质量指标优于苦草组,水体总氮、总磷、氨氮最终去除率分别为87%、88%、96%,最大去除率分别为70%、70%、86%;底泥总氮去除率39%,总磷去除率38%,27 d即水清见底,苦草生长率达740%。而对照组水体总氮、总磷、氨氮最终去除率分别为35%、33%、57%,最大去除率分别为35%、30%、57%,底泥总氮去除率40%,总磷去除率32%,48 d内未见底,苦草生长率为470%。因此,大型溞促进悬浮物沉降、有利于苦草生长以及稳定系统,溞-草系统配合处理富营养化水体能力大于单一的水草系统,溞-草系统能更快地提高水体透明度,苦草生长率更大,更易保持稳定,实验结果为指导生态修复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国产鱼粉配合添加剂完全替代进口鱼粉对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生长和摄食偏好的影响,本次实验共设6组软颗粒饲料,分别为进口鱼粉组(67%,IFM),34%国产鱼粉+32%进口鱼粉组(DFM+IFM),67%国产鱼粉组(DFM), 67%国产鱼粉组基础上分别添加0.2%卵黄抗体组(DFM-Y)、0.05%丁酸钠(DFM-S)组和0.05%枯草芽孢杆菌组(Bacillus subtilis,DFM-B),饲养中华鳖稚鳖60 d,并分别于第15、30和60天计算相对增重率和成活率。同时,在6种软颗粒料中分别添加100 mg/kg的La2O3、Dy2O3、Sm2O3、Nd2O3、Yb2O3和Y2O3等稀土元素,等量混合投喂后,结合饲料和粪便中的稀土元素含量,考察中华鳖稚鳖对不同饲料的摄食偏好。结果表明,国产鱼粉替代进口鱼粉不影响中华鳖的成活率;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较DFM组可全程显著提高中华鳖生长,在30 d时较进口鱼粉无显著性差异,卵黄抗体和丁酸钠在前15 d的促生长效果明显;与国产鱼粉和进口鱼粉相比,二者混合后更易提高稚鳖食欲,在全国产鱼粉饲料中添加卵黄抗体、丁酸钠和枯草芽孢杆菌均不会对稚鳖产生促摄食作用;稚鳖对饲料的初始摄食偏好与生长无对应关系,说明摄食不是影响生长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玉米蛋白粉替代部分鱼粉对凡纳滨对虾抗病力和部分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方法]以凡纳滨对虾幼虾为试验对象,以鱼粉、豆粕、肉粉和花生粕为蛋白源配制对照饲料,用玉米蛋白粉替代部分鱼粉配制3种与对照饲料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其玉米蛋白粉用量分别为5%、10%、15%,替代鱼粉的水平分别为8.6%。17.2%和25.8%。饲养45d后,检测凡纳滨对虾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采用浸泡法进行哈维氏弧菌攻毒试验,计算存活率和免疫保护率。[结果]试验表明,随着试验饲料中玉米蛋白粉用量的增加,凡纳滨对虾对哈维氏弧菌的抵抗力增强,但玉米蛋白粉代替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的抗病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对照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脏和肌肉中溶菌酶活性分别为3.96和2.69U/mg prot.肝胰脏和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为10.95和11.49NU/mgprot,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肌肉和肝胰脏中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该试验条件下,玉米蛋白粉使用量不超过15%(替代25.8%鱼粉).不影响凡纳滨对虾抗病力及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