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唇[鱼骨]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唇[鱼骨]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唇[鱼骨]野生亲本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19.0—21.0℃时经一次性注射LRH—A、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18-21.5h;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及人工授精,流水孵化,豆浆法培育鱼苗等方法,2005-2006年共催产雌鱼44尾,平均催产率81.5%,共产卵45.7万粒,平均受精率82.6%,孵化率77.4%,共孵出鱼苗24.5万尾。鱼苗经25—30d培育后可达3cm以上,平均成活率为65.5%,共培育夏花15.1万。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杂交鳢的苗种培育及鱼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室内静水条件下,采用常规生物毒性方法研究6种常见药物(甲苯咪唑、铜铁合剂、硫酸铜、敌百虫、三氯异氰尿酸、甲醛溶液)对杂交鳢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6种药物对杂交鳢的安全浓度分别为硫酸铜0.09mg/L、铜铁合剂0.07mg/L、敌百虫0.17mg/L、三氯异氰尿酸0.36mg/L、甲苯咪唑0.029mg/L、甲醛溶液24.57mg/L;杂交鳢对供试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甲苯咪唑〉铜铁合剂〉硫酸铜〉敌百虫〉三氯异氰尿酸〉甲醛溶液。[结论]硫酸铜、敌百虫、三氯异氰尿酸、甲苯咪唑和甲醛溶液对杂交鳢的安全浓度均与常规使用浓度相当或低于常规使用浓度,因此这些药物均可用来防治相应的杂交鳢疾病。 相似文献
4.
5.
采用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获得了河川沙塘鳢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并与塘鳢科其余22种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进行比对,运用Mega 3.1软件通过NJ法构建了塘鳢科鱼类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2尾试验鱼构成1支;Eleotris、Hypseleotri 2个属构成1支;Odontobutis、Perccottus glehni 2个属构成1支;Bostrychus、Butis、Oxyeleotris、Ophiocara 4个属构成1支;Ptereleotris heteroptera单独构成1支。该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讨沙塘鳢属及塘鳢科鱼类的系统分类与重新整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评价杂交鳢及亲本对病原菌的抗病力水平。[方法]通过人工感染试验方法,开展了杂交鳢(乌鳢♂×斑鳢♀)及其亲本对两种病原菌的抗感染试验。[结果]以嗜水气单胞菌为试验菌株、菌液浓度9×108 cfu/ml(100、10-1、10-2、10-3 4个稀释度)、注射剂量0.5 ml时,3 d内杂交鳢LD50平均值介于乌鳢与斑鳢间,且差异均不显著;以诺卡氏菌为试验菌株、菌液浓度7×109 cfu/ml(100、10-1、10-2、10-3 4个稀释度)、注射剂量0.5 ml时,30 d内杂交鳢LD50平均值介于斑鳢与乌鳢间,且差异也均不显著。[结论]高浓度感染时,嗜水气单胞菌、诺卡氏菌对3种鳢鱼均有极强的致病性,108 cfu/ml菌液浓度时,3种鳢鱼死亡率达100%;不过低浓度感染时致死率明显减弱,且不同品种对病原菌的耐受力有些差异。 相似文献
8.
5个饲料蛋白水平对杂交鳢生长、消化酶、肌肉营养成分等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投喂8周后,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杂交鳢的增重率增加,饲料系数降低;饲料蛋白水平为46.1%时,杂交鳢的增重率最大,与38.3%、40.1%试验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与42.2%、44.3%试验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饲料转化效率不断提高。此外,杂交鳢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表现出正态分布的特性,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而淀粉酶活性则表现为正相关变化。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评价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hanna argus♂)与乌鳢(Channa argus)肌肉品质,实验选择规格基本相同的1+龄杂交鳢和乌鳢进行比较研究。研究从肌肉基本营养组成、游离氨基酸组成、物理特性指标、质构参数4个方面评价肌肉品质。在肌肉的基本营养组成方面,杂交鳢与乌鳢肌肉粗蛋白含量、灰分含量、粗脂肪含量基本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杂交鳢肌肉水分含量比乌鳢显著性增加(P<0.05)。在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方面,杂交鳢游离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比乌鳢提高了7.90%、9.19%、9.01%。在肌肉物理特性方面,与乌鳢相比,杂交鳢肌纤维直径和蒸煮过程肌肉失水率显著性变小(P<0.01),肌原纤维长度显著性增长(P<0.01)。在质构参数方面,与乌鳢相比,杂交鳢肌肉弹性、硬度、咀嚼性显著降低(P<0.01),粘聚性显著性增加(P<0.01),恢复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杂交鳢蛋白质营养水平和质构参数所反映的肌肉品质与乌鳢接近;杂交鳢蛋白质氨基酸水平和物理特性所反映的肌肉品质优于乌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