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12篇
  免费   1814篇
  国内免费   1121篇
林业   972篇
农学   802篇
基础科学   783篇
  1583篇
综合类   7897篇
农作物   1113篇
水产渔业   547篇
畜牧兽医   2976篇
园艺   1351篇
植物保护   82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15篇
  2022年   823篇
  2021年   800篇
  2020年   745篇
  2019年   462篇
  2018年   480篇
  2017年   780篇
  2016年   464篇
  2015年   756篇
  2014年   800篇
  2013年   970篇
  2012年   1425篇
  2011年   1429篇
  2010年   1462篇
  2009年   1346篇
  2008年   1300篇
  2007年   1162篇
  2006年   925篇
  2005年   738篇
  2004年   427篇
  2003年   267篇
  2002年   315篇
  2001年   293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磷素作为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因其在土壤中的难移动性使得根系对磷的获取有限。植物为满足其生长对磷素的需求,已经进化出一系列相应的机制提高对内部磷的再利用,以减少磷肥投入,保证产量的同时实现环境友好。本文以植物内部磷的高效利用为核心,重点剖析植物有机磷库与无机磷库中磷素的活化再利用的途径,综述释放出的无机磷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转运过程,并对今后深入研究磷再利用的有关方向作出展望。  主要进展  植物体内磷的存在形式主要包括无机磷和有机磷两种。植物吸收的多余无机磷会被暂时储存在液泡中,并在植物缺磷时外流到胞质以满足植物对磷的需求,位于液泡膜的磷酸盐转运蛋白负责无机磷在液泡和胞质之间的分配。存在于核酸和磷脂中的有机磷在磷缺乏时由酶类(核酸酶、磷脂酶和紫色酸性磷酸酶等)水解并释放无机磷以供植物生长需要。植物遭受低磷胁迫,营养器官(老叶等)中活化的无机磷由多种磷酸盐转运蛋白转运到幼叶等新的生长中心被利用,从而显著提高磷的再利用效率。磷转运蛋白(PHTs)通过调控磷向籽粒的运输降低了磷在禾谷类作物籽粒中的积累,提高了磷利用效率,同时降低环境风险。  展望  现阶段的研究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植物体内磷素再活化的生理分子机制,但对磷转运功能蛋白参与特定磷转运过程的相关研究仍不够全面,比如液泡磷能调控细胞磷稳态,目前已鉴定得到的与其外排有关的转运蛋白极少,其调控机制也有待深入探索。国内外关于PHT1、PHT2、PHT3和PHT4蛋白如何将磷素从源器官转运到库器官缺乏系统的研究。无机磷库和有机磷库中磷的利用对植物应对缺磷的贡献也鲜有报道。因此,植物体内与磷再活化后转运利用相关的分子生物学调控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云南浴仙湖省级重要湿地是云南第四批认定的省级重要湿地,湿地资源具有较高保护价值.由于连年干旱,周边村庄环绕,导致该湿地生态系统出现退化.采取有力措施,保护修复浴仙湖湿地生态功能,迫在眉睫.通过对浴仙湖湿地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存在的威胁,进而提出浴仙湖湿地资源保护及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3.
采用类型划分结合典型调查的方法,研究吕梁山生态功能区24县的耕地利用与抛荒情况.结果表明,在吕梁山南部,基本不存在耕地抛荒问题;在吕梁山中部,主要表现为红枣经济林的抛荒;在吕梁山北部,耕地抛荒比较普遍,耕地利用的限制因子主要为海拔高带来的热量资源不足和坡耕地带来的机械耕作困难;究其原因,耕地抛荒、农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是边际耕地的3种可替代利用状态,物质服务成本实现、人工成本实现、平均利润实现是耕地抛荒、老年人自给农业、年轻人农场农业的决策临界点.在吕梁山中部和北部,在农业结构调整困难和农业结构调整后经济效益很低的区域,宜增加退耕还林指标,核减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把耕地抛荒发展为生态服务价值高的生态林地.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多拷贝整合表达禽流感病毒样颗粒的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为H5N1亚型禽流感基因工程疫苗提供基础。【方法】以巴斯德毕赤酵母GS115株18S rRNA基因(rDNA)部分序列,插入pPIC9K载体上XbaⅠ和Bsp1407Ⅰ位点间,构建多拷贝整合表达质粒p8K。再以禽流感病毒H5N1毒株基因组RNA为模板,RT-PCR扩增HA、M和NA基因,分别插入多拷贝载体p8K,构建表达质粒 p8K-HA/M/NA。表达质粒分别扩增后线性化,按比例混合,电转化GS115感受态细胞。增菌后,经遗传霉素G418抗性平板筛选、PCR鉴定携带HA、M和NA基因序列的多拷贝整合菌株。阳性菌株增菌、诱导表达、高压均质破碎后,Western-blot检测表达产物。【结果】PCR鉴定阳性的重组菌株,其细胞裂解蛋白,免疫印迹试验可检测到与HA、M1和NA分子量一致的蛋白条带;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大小约为80~120 nm 的病毒样颗粒,免疫鸡能产生抗禽流感病毒中和抗体。【结论】重组毕赤酵母能够多拷贝整合、表达、组装禽流感病毒样颗粒。  相似文献   
5.
玉米新品种嫩单2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于2009年选育的玉米杂交种.该品种组合为N8924xN2035,2016 ~ 2017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0 428.9 kg/hm2,比对照品种誉诚1号(2016年)和先玉696(2017年)平均增产11.2%;2018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419.3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696平均增产15.7%.该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125 d,需≥10℃活动积温2 600℃·d,具有高产、优质、多抗和适应性广及适宜机械化收获等特点,2019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适应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藜麦易倒伏问题,提高藜麦产量,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多效唑和缩节胺)对藜麦株高、茎粗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 表明:使用15%多效唑在出苗后15d,按指导剂量1.5倍喷施对株高的抑制效果最佳;使用10%缩节胺在出苗后25 d,按指导剂量1.0倍喷施对茎粗的增粗效果最佳;使用15%多效唑在出苗后15 d,按指导剂量1.5倍喷施对增加一级分枝效果最佳;使用10%缩节胺在出苗后25 d,按指导剂量1.0倍喷施,是提高单株粒重和增加单株粒数的最佳组合.这说明,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降低藜麦株高、增加其茎粗,显著增加一级分枝数和单株粒重,对藜麦单株粒数的增加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2016~2018年在长江中游三熟制区(江西进贤)开展田间试验,初步探究了缓释型配方肥(N:P2O5:K2O=25:7:8,及5%其他中微量元素)在晚稻套播油菜上的施用效果,从而为套播油菜轻简化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油稻稻三熟制秸秆还田下,相比不施肥处理,分次施常规肥和一次性基施配方肥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套播油菜产量和收入;缓释型配方肥在减少肥料养分投入且一次性基施的情况下,仍能达到甚至优于常规肥分次施用的效果.对于晚稻套播油菜,缓释型配方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肥料,建议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揭示低风险疾病情境下农村居民健康信息规避的程度、策略、成因及其关联。[方法/过程]研究采用理论抽样方法和半结构化访谈法收集了江苏省45位农村居民的相关数据。研究采用开放式编码和主轴编码方法对访谈数据进行分析,同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对规避策略和成因之间的关系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结论](1)农村居民在低风险疾病情境下存在全面型和选择型两种不同程度的健康信息规避。其中,全面型健康信息规避主要发生在信息需求阶段,具体的规避策略为完全不治疗;而选择型信息规避发生在信息获取阶段,具体的规避策略为自己治疗或者拖延治疗。(2)该情境下农村居民健康信息规避的成因主要包括感知风险、对信息源的信任、健康信息素养水平、文化水平、情绪、经济水平、小世界、时间和医疗资源的可及性。(3)农民健康信息规避的成因与规避策略存在特定的关联。文化水平和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只对完全不治疗规避策略有影响;情绪因素只对拖延治疗规避策略有影响;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只对自己治疗规避策略有影响。该研究可为改善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草原作为全球干旱、半干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诸多研究关注的热点区域。家庭牧场作为内蒙古草原基本的生产和管理单元,探析其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阐述了内蒙古草原家庭牧场的形成历程及定义;并分别侧重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3个方面总结了其研究进展;最后分别在坚持草牧业发展理念、依托景观可持续性科学指导、加强3个界面耦合研究、扩展沙地草原、关注未来发展模式、重视技术支撑等6个方面就内蒙古草原家庭牧场进行了研究展望。希望本研究在为内蒙古草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的同时,亦能为全球干旱、半干旱草原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谷物膳食纤维(DF)对高胆固醇饮食小鼠的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C57BL/6J小鼠30只,并根据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CO组,n=8)、基础饲粮+5 g/kg DF(CO+DF组,n=8)、高脂高胆固醇饲粮(HF组,n=7)及高脂高胆固醇饲粮+5 g/kg DF(HF+DF组,n=7)。试验期8周,测定各组小鼠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粪便总胆固醇(TC)、短链脂肪酸(SCFA)、相关肝脏胆固醇和胆汁酸(BA)蛋白表达及肠道菌群。结果表明:1)CO+DF组的最终体重显著低于CO组(P<0.05),与HF组相比,CO组和HF+DF组的4周和最终体重均显著降低(P<0.05),肝脏和脂肪的重量显著减少(P<0.05)。且与HF组相比,DF+HF组摄食效率显著降低(P<0.05)。2)CO+DF组血清TC、甘油三酯(TG)含量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以及肝脏TC和TG含量显著低于CO组(P<0.05),CO组和HF+DF组显著低于HF组(P<0.05),粪便TC含量仅在HF+DF组显著低于HF组(P<0.05)。3)DF对肝脏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肝脏X受体α(LXRα)、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Ⅰ(LC3-Ⅰ)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蛋白表达没有显著影响(P>0.05)。CO+DF组肝脏胆固醇7-羟化酶(Cyp7a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低于CO组(P<0.05),但HF组和HF+DF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4)HF+DF组的粪便总SCFA和丙酸盐含量显著高于HF组(P<0.05)。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CO+DF组和HF+DF组的粪便丁酸盐含量显著增加(P<0.05)。5)在门水平上,DF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减少,HF+DF组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高于HF组。梭状芽孢杆菌属ⅪⅤa(ClostridiumⅪⅤ)相对丰度在CO+DF组和HF+DF组显著增加(P<0.05)。此外,与其他组相比,仅HF+DF组中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每千克饲粮添加5 g DF可降低饲喂含脂45%饲粮小鼠的体重和肝脏脂肪含量,降低血清TC、TG含量及AST和ALT活性以及肝脏TC和TG含量,降低胆固醇合成相关蛋白Cyp7a1的表达水平,提高总SCFA含量及肠道有益菌群和优势菌群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