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处理对2种潜伏炭疽菌生长和致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测定热处理对潜伏侵染于芒果果实中的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和香蕉果实中的芭蕉炭疽菌[C.musae(Berk.& Curt.)Arx.]离体培养菌的生长、繁殖和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达55℃和60℃,时间20 min时,对菌体的生长和孢子萌发可起明显抑制或杀伤作用,并降低其致病性。2种炭疽菌中,芭蕉炭疽菌比胶胞炭疽菌对热更敏感。作者认为,果实采后热处理时,应根据果实种类和不同菌,采用不同的处理温度和时间,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不同地区潜伏侵染香蕉果实的炭疽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不同保湿时间、孢子浓度、营养和光照等条件,对潜伏侵染在香蕉果实中的芭蕉炭疽菌的分生孢子萌发、菌丝体生长和产孢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来自广东茂名、化州、台山和海南琼山的芭蕉炭疽菌分离系I-IV号,均表现出在100%RH下,3h后分生孢子开始萌发,9h后达最高;RH〈90%时,萌发率急剧下降;孢子浓度超过1×10^6个/ml时,不利孢子萌发;增加营养可提高孢子萌发率;黑暗较光照条件下更有利于孢子萌发和菌丝  相似文献   
3.
香蕉果实潜伏炭疽菌对苯并咪唑杀菌剂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1994年对海南,广东省5个地区的香蕉潜伏炭疽菌的抗药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直接从田间幼果分离获得的5号芭蕉炭疽菌系,对多菌灵敏感,均未表现出抗药性,而且5号菌系之间的敏感性及致病性差异不显。采用多菌灵药剂续刺激诱导44代后,5号菌系的EC50值均有提高,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但表现不一;其中以琼山菌系变化最显,R/S值超过4倍以上,并且琼山菌的致病力较用药刺激前低。  相似文献   
4.
在股树根系范围内埋施电石或充乙炔气体是避免树干施药防害树皮的高效刺激方法。对针刺采胶而言,埋施电石比涂施乙烯利增产效果更显著,稀释效应更强烈。成龄芽接树的电石施用量以每15~20天埋施10~15克为宜。胶树基部施用乙炔或乙烯后,距离施药部位越近的针孔,产量越高,胶乳pH越偏碱,形成有规律的梯度变化。根据施药后树干各部位针孔产量的差别,分为高效区、低效区和气体微量扩散区。这两种气体对不果胶的幼树树围生长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试验证明,速灭杀丁与辛硫磷混用,对半翅目荔枝蝽蟓的防治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其中以速灭杀丁:辛硫磷=1:9混配,可增效10倍以上。这对降低防治成本,扩大防治范围,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简要概述了Internet上检索鼠害信息资源的相关站点和数据库资源。  相似文献   
7.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症状与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对农药发展中的问题、农药副作用进行分析,展望农药的发展方向。指出农药是现代农业生产尤其是高效农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21世纪农药将向高效、安全、经济和使用方便方向发展,与环境相容性好的农药是研究开发的重点。化学农药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而生物农药则表现出良好的开发前景,转基因植物将成为农药应用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9.
热处理在果实采后防腐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热处理在果实采后防腐上的应用研究刘秀娟郭刚黄圣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儋州571737)(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学院)寻找既安全又有效地控制新鲜果实采后腐烂的方法,是近年来研究水果保鲜的重要课题。采后热处理能减少果蔬贮运期间的腐烂,为无毒、无...  相似文献   
10.
针刺采胶的针孔排胶影响面呈向右倾斜的纺锤体,长度100~120厘米,宽度10~20厘米。研究表明,分散采胶是扩大针孔排胶面的重要因素。凡有利于扩大排胶面、避免排胶面叠加的采胶方式,都可获得较高产量。在刺激强度和针刺孔数、孔距相同之下,全树周针刺(PC)的排胶影响面比纵带针刺(PI)大,叠加效应较小,产量亦较高。在纵带针刺中.决定其产量的是孔距,而不是孔数,在两孔排胶面范围内增加孔数,对产量并无增益。测定认为,针刺采胶排胶壑区的物质代谢十分活跃,容易建立新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