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林下轮牧放养对优质肉鸡屠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检测分析了林下轮牧放养模式下岭南黄羽肉鸡的屠体性状、肉品质及脂类代谢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试验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屠宰率、腿比率、肌胃率均优于散养鸡(P>0.05),腹脂率降低12.2%(P>0.05);试验组胸肌肉色亮度值比对照组提高11.2%(P<0.01),红度值、黄度值无显著差异;胸肌蛋白含量比对照组提高2.3%(P<0.01),脂肪含量提高11.1%(P<0.05),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血清TC水平比对照组降低35.9%(P<0.01),TG、LDL-C、HDL-C无显著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林下种植牧草环境下轮牧放养,可显著提高优质肉鸡屠宰性能,改善肌肉品质,调节脂类代谢,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Rab是真核生物细胞器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重要的小分子结合蛋白。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22周龄母鸡脂肪组织中克隆了Rab6基因的cDNA序列。序列长度为774bp,包含1个627bp完整的CDS,编码208个氨基酸。该序列(Genbank No:DQ470138)与鸭、人、小鼠、狗的Rab6有85.8%~93.1%的同源性,而相应蛋白的同源性达97.6%以上。蛋白预测的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3490Da、5.42,与鸭、人、小鼠、狗的Rab6蛋白高度相似,在78~102氨基酸处有1个跨膜结构。分析结果表明Rab6基因及其蛋白质在动物进化中是高度保守的。  相似文献   
3.
浦东鸡遗传多样性和进化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15个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对浦东鸡及其它6个鸡品种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关系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15个微卫星位点上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957,期望杂合度为0.6025,多态信息含量为0.5757;7个品种鸡群的遗传距离差异程度较大(0.1872~0.6003)。其中,浦东鸡同其它6个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试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浦东鸡独特的遗传组成和品种形成过程,而且所选择的15个微卫星DNA分子标记能够有效地分析鸡群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双峰驼进化和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首次利用双峰驼基因组DNA16个微卫星位点,对中国6个地区、蒙古国7个地区254峰双峰驼基因组DNA样品(含5峰野骆驼)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家养双峰驼群体平均杂合度较高,平均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内氏杂合度分别是0.610、0.6211和0.5919.微卫星位点含有较高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3.5509和0.5415),可有效用于双峰驼遗传结构和进化分析.遗传距离计算结果及聚类分析显示,中国和蒙古国家养双峰驼群体间遗传分歧并不显著,但野双峰驼和家养双峰驼则表现明显分歧,暗示现存野双峰不是家养双峰驼直接祖先,更不是从家养双峰驼跑到野外的分支.  相似文献   
5.
实验测定了林草鸡复合系统对优质肉鸡生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密度组鸡只生长发育良好,存活率高,牧草采食量高,提高了饲料转化效率,草地退化程度明显低于高密度组;高密度组香樟生长速度及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高于低密度放养,但牧草资源明显不足.建议在建立林草牧复合生态系统时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放牧密度和牧草种植等因素,以获得综合效益最优化和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三品一标"农产品是政府倡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但其监管工作起步较晚,需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提高,进一步加强其规范性和有效性。本文通过对我国"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本模式及存在问题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加强"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鹅肥肝中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克隆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以12只朗德鹅为实验素材,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检测填肥组和正常组鹅肝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实验结果显示,共获得22条差异表达条带:对其中1条差异表达极显著的片段测序和分析,获得该基因部分mRNA序列731 bp,与鸡和人纤维蛋白原γ(FGG)基因同源性分别为88.78%和76.91%.进一步半定量RT-PCR检测发现,该基因在对照组中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填肥组(P<0.01).该基因在鹅肝中的特异性下调控表达暗示其在鹅脂肪肝形成和耐受中发挥作用,是鹅肝脏脂类代谢研究和肥肝品系选育中重要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