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8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芯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生物芯片是指通过微电子、微加工技术在芯片表面构建的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以实现对细胞、DNA、蛋白质、组织、糖类及其他生物组分进行快速、敏感、高效的处理和分析,是近些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高新技术。生物芯片主要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组织芯片等。作者主要概述了生物芯片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在各个领域内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猪伪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猪伪狂犬病是一种高死亡率的急性传染病,给畜牧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损失。综述了各种伪狂犬疫苗的类型、特点、发展动态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1 发病情况 2008年10月,济源市某猪场约300头保育猪和育肥猪发病.病猪皮肤苍白,有较严重的呼吸道症状,死亡率约40%,曾诊断为猪副嗜血杆菌病和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先后使用贝尼尔、环丙沙星和磺胺类药物等进行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猪瘟(Swine fever,SF或Hog cholera,HC)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阻碍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入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定为一类传染病。我国每年由猪瘟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有数十亿元,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全世界猪瘟以温和型猪瘟为主,呈周期性、  相似文献   
5.
基因芯片技术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芯片技术是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而发展起来的前沿生物技术,又称DNA微阵列。该技术被认为是继基因克隆、基因测序和PCR技术后的又一次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它最突出的特点是高通量、高集成、微型化、平行化、多样化和自动化。作者主要针对基因芯片的概念、基本原理、技术环节及其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猪链球菌2型的cps2J基因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两种探针在不同杂交条件下对基因芯片杂交信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寡核苷酸探针的浓度在5~20 μm/L之间对杂交信号的影响不大,寡核苷酸探针的氨基化端加上Poly(dT),42℃杂交1h可以获得较好的杂交信号.  相似文献   
7.
水牛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牛是我国的主要耕畜,目前已趋役肉兼用,分布在信阳地区的水牛属于沼泽型水牛,具有体型大,性情温顺,耐粗饲等特性,适宜旱地水田作业.水牛多为农户散养,寄生虫病往往被人们有所忽视,感染寄生虫后,其生长发育受阻,增重减慢,饲料报酬降低,使役能力下降,感染严重者甚至引起死亡,可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作为农用耕畜,可传播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实验鼠类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笔者于2006年11月~2007年4月,应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河南农业大学实验动物房和河南农业大学遗传学实验室大白鼠、小白鼠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共检出3种寄生虫,分别为球虫、四翼无刺线虫、微小膜壳绦虫。寄生虫总感染率为11.90%(25/210),其中球虫感染率为1.42%(3/210),线虫感染率为7.62%(16/210),绦虫感染率为2.86%(6/210),混合感染率为2.38%(5/210)。  相似文献   
9.
选用四种针对呼吸系统的抗生素,通过对发病鸡群进行集中饮水投药,对不同成分的抗生素在肉鸡呼吸道综合症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鸡群饮用10%阿奇霉素和10%替米考星后,死亡率降低10%,采食量提高了24%;饮用泰妙菌素和多西环素,死亡率降低7%,采食量提高14%;饮用单纯的泰妙菌素后,死亡率降低5%,采食量提高5%。结果表明:抗生素有选择的联合使用能有效提高肉鸡呼吸道综合症的治疗效果,降低产生耐药性的可能,能防治肉鸡饲养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病症,降低总体饲养成本,提高肉鸡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建立了检测致病菌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通过16SrRNA基因序列设计了通用引物和特异性探针,并对下游引物进行荧光标记,通过PCR扩增、基因芯片杂交和信号扫读,实现在相同条件下能够同时检测并区分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