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席草日灼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致病原因较为复杂,主要由于根系早衰而引起发病。该病防治上以"保根、促根、促草茎生长"为主,在干湿灌溉、增施速效氮钾肥等的基础上,喷施富苗(爱苗)是目前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稻田福寿螺以成螺(中、小型螺)和幼螺越冬,越冬大多位于土表下0.5~2.0 cm处。越冬福寿螺成、幼螺在早稻田于5月初开始活动,6月下旬螺量明显持续增加,7月上中旬达高峰;随着早稻收割和晚稻移栽,田间福寿螺成、幼螺种群数量回落,其平均螺量始终维持在1.5~2.0只.m^-2,未见明显增加,10月中旬开始田间断水,福寿螺成、幼螺钻入泥中越冬;福寿螺田间调查螺量与水层深浅关系密切。卵5月上旬末始见,6月中旬突增,7月上旬达高峰,其后田间断水,福寿螺成螺停止产卵,卵量下降;晚稻移栽、返青后,田间卵量直线上升,9月中旬达高峰,其后卵量下降,平均百丛未孵卵量保持在4~5块,10月中旬田间断水,福寿螺成螺停止产卵,田间未孵卵量逐渐下降。白鹭对福寿螺种群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促进镰刀菌产孢的培养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镰刀菌是真菌中一个重要的属,其中多种是重要病原,如麦类赤霉病菌,棉枯萎病菌等,但也有一些是有益的,如寄生于昆虫和锈菌及产生植物激素的种。镰刀菌的研究和鉴定主要依据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产孢细胞、厚壁孢子及菌落性状等。镰刀菌在常用的PSA、PDA等基物上,往往气生菌丝茂盛,色泽明显,但不易产生典型的孢子以供鉴定,产孢细胞亦难观察,这是研究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因此作者开展了筛选培养基试验,初步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是重要外来入侵有害生物,严重危害水稻苗期至分蘖期的秧苗植株.为明确福寿螺在水稻田的空间分布,以1、4丛水稻为取样单位(样方)调查了14块移栽稻、每块田300个样方的福寿螺卵块密度,并利用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法则和Iwao的M-m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移栽稻田中的福寿螺卵块主要呈聚集分布,部分田块呈随机或均匀分布.根据福寿螺卵块的分布型,通过计算抽样时间和抽样准确率的关系、不同样方和误差条件下的理论抽样数,确定以准确估计田间卵块密度为目标的最佳抽样方法,以横(行)向平行线跳跃法间隔30~45行调查1行,共调查6行90个4丛水稻样方,即两人以常规速度按上述方法取样18min以上,可达85%以上的取样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报道一种新的简称为VBC的培养基,其配方为:KH_2PO_4lg,KNO_31g,蔗糖0.5g,复方维生素B片1片(含维生素B_13mg,维生素B_21.5mg,维生素B_60.2mg,烟酰胺10mg,泛酸钙2mg),维生素C0.1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试验结果表明该培养基能有效地促进镰孢属李瑟组7个供试菌株产生典型的、便于鉴定的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和产孢细胞.  相似文献   
6.
尖翅小卷蛾[Bactra lanceolana(Hǔbner)]是席草上的重要害虫,2004-2007年对浙南地区尖翅小卷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尖翅小卷蛾越冬代成虫初见4月中旬初前后,全年发生7-8代,本田期发生4代,以第2代虫量最高,危害损失最重,其次是第3代和第1代,世代重叠,以幼虫在席草苗内越冬。成虫多在夜晚活动,有较强趋光性,但飞翔能力弱;停在草茎上,多数头朝下,尾朝上;雌雄性比1:1.2,寿命长短与温度、湿度、雌雄性别等关系密切;成虫一般在原田活动,羽化、产卵多在晚上,以夜晚24:00前居多;羽化后当晚交尾,产卵前期多数1d;卵粒大多产在粗壮植株中下部位、席草茎的凹槽上,自上而下产卵,亦有产在叶鞘上;卵一般在上午孵化,其孵化时间、孵化率高低、卵历期长短与温度、湿度有关。幼虫侵入、化蛹部位多在地面茎基部,中高龄幼虫还有转株为害的习性。  相似文献   
7.
尖翅小卷蛾[Bactra lanceolana (Hübner)]是席草上的重要害虫,2004-2007年对浙南地区尖翅小卷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尖翅小卷蛾越冬代成虫初见4月中旬初前后,全年发生7~8代,本田期发生4代,以第2代虫量最高,危害损失最重,其次是第3代和第1代,世代重叠,以幼虫在席草苗内越冬。成虫多在夜晚活动,有较强趋光性,但飞翔能力弱;停在草茎上,多数头朝下,尾朝上;雌雄性比1∶1.2,寿命长短与温度、湿度、雌雄性别等关系密切;成虫一般在原田活动,羽化、产卵多在晚上,以夜晚24:00前居多;羽化后当晚交尾,产卵前期多数1 d;卵粒大多产在粗壮植株中下部位、席草茎的凹槽上,自上而下产卵,亦有产在叶鞘上;卵一般在上午孵化,其孵化时间、孵化率高低、卵历期长短与温度、湿度有关。幼虫侵入、化蛹部位多在地面茎基部,中高龄幼虫还有转株为害的习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