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4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林业   689篇
农学   402篇
基础科学   440篇
  292篇
综合类   2377篇
农作物   280篇
水产渔业   262篇
畜牧兽医   1446篇
园艺   528篇
植物保护   1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449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307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328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271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257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189篇
  1994年   162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禁用农药毒死蜱在豇豆中被高频检出,已成为豇豆中农残超标率居高不下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明确毒死蜱在豇豆播种期、苗期、结荚期使用后的残留及其膳食风险,进行了田间模拟残留试验,将采集的成熟豇豆通过乙腈提取,C18分散净化,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测定豇豆中毒死蜱残留量,并进行了膳食风险评估。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在豇豆中的方法定量限为0.01 mg·kg-1,在0.01~5 mg·kg-1添加水平下,毒死蜱的平均回收率为76.3%~88.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6.4%;播种期、苗期、结荚期一次施药和结荚期二次施药后,成熟期采收的豇豆样品中均无毒死蜱检出;结荚盛期一次施药后,残留消解曲线为Ct=1 726.6e-0.431t(R2=0.981 5),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1.6 d;施药后10 d,豇豆中毒死蜱残留量降至0.05 mg·kg-1以下,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均小于100%;毒死蜱在播种期和苗期的使用,不会导致成熟期豇豆中残留超标,可以安全使用;始花期后的使用需控制10 d以上的采收间隔期;结荚盛期须禁止使用毒死蜱。综上表明,在尚未制定毒死蜱在豇豆生产中精准施用规范的背景下,我国禁止毒死蜱在豇豆生产中的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作者综述了甜樱桃光合作用的基本特性,以及甜樱桃品种间的差异、叶片内部叶绿素含量、不同节位、不同冠层、环境条件(光照、温度、水分和空气)等内、外因素对甜樱桃光合作用的影响,并对今后甜樱桃光合作用研究进行了展望,旨为甜樱桃科研与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验证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冷QTL qCTS3.3的功能,结合笔者所在课题组前期完成的转录组分析数据,将落在qCTS3.3 QTL 2个最近侧翼分子标记MK149624和MK137032之间区域的差异表达基因LOC_Os03g54970-DX作为qCTS3.3的候选基因,并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不同低温处理时间长度该基因在东乡野生稻叶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了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低温胁迫处理前后表达量呈现出低—高—低—高的变化趋势,随后,参照测序水稻品种日本晴对应的该基因位点的序列信息设计引物,通过RT-PCR技术从东乡野生稻中成功扩增到了LOC_Os03g54970-DX基因的全长cDNA,构建了该基因位点的过表达载体。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东乡野生稻中的LOC_Os03g54970-DX基因序列与日本晴中的对应位点序列完全一致,进一步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东乡野生稻中的LOC_Os03g54970-DX的过表达载体转入水稻受体品种TP309,最终获得了48株转基因植株,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研究东乡野生稻LOC_Os03g54970-DX基因位点在冷胁迫作用条件下的功能机制奠定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江西省吉安市闽楠天然次生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八邻域平移法确定对象木,分别采用四邻体法、Voronoi图法选取竞争木,并基于Hegyi简单竞争指数重新构建含胸径、树高、冠幅及林木间距等因子的综合竞争指数,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曲线拟合比较分析不同方法选取竞争木的简单竞争指数与综合竞争指数的优劣。结果表明:1)简单竞争指数和综合竞争指数与胸径、树高及冠幅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2)综合竞争指数与胸径、树高及冠幅的相关性和拟合度均高于简单竞争指数;3)基于Voronoi图法构建的简单竞争指数和综合竞争指数与胸径、树高及冠幅的相关性和拟合度均高于基于四邻体法构建的简单竞争指数和综合竞争指数。研究结果可为闽楠天然次生林的合理经营与保护等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江苏省芦蒿生产目前仅在整地和施药环节有部分机械投入使用,扦插、采收和包装环节主要依靠人工完成,生产成本高且劳动强度大。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蔬菜机械化团队对芦蒿耕整地、扦插、收获和包装等主要环节进行机具选型和配套,初步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芦蒿机械化生产方案,有助于降低芦蒿生产成本,提高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6.
正传统加州鲈养殖过程中大量投喂冰鲜鱼,导致水质恶化、环境污染,不符合健康养殖及环境保护要求;河蟹养殖效益近年来持续下滑、丰产不丰收的情况表明河蟹养殖产业已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养殖风险明显加大。我们尝试将加州鲈与河蟹进行混养,一方面利用摄食人工饲料的加州鲈及河蟹池塘的大量水草来解决养殖过程中的水质污染问题,另一方面利用加州鲈来平衡单一河蟹养殖可能带来的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7.
8.
茶饼病是危害我国茶产业的主要真菌病害之一,其主要危害茶树嫩叶、新梢,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目前,关于茶饼病的流行规律、病原菌分离及防治技术等已有大量研究报道,但鲜见关于病原菌与寄主互作机制的研究报道。为茶饼病科学、高效的绿色防控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从茶饼病病原菌、病原菌与茶树互作机制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典型高温年分期播种冬小麦生育及产量性状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16/2017年度自然高温年景下进行冬小麦分期播种实验,以适期晚播以来冬小麦多年平均播期(10月10日)为对照,设早播10d(E10)、迟播10d(L10)、迟播20d(L20)处理。通过方差分析、卡方检验、最小显著性差异和Logistic方程模拟等方法,对分期播种冬小麦发育期、生长量及产量因素等进行差异性分析,探究冬小麦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适播期及其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处理的冬小麦冬前各发育期差异较大,越冬后随着气温升高,各播期冬小麦发育进程趋于一致;随着播期推迟,冬前积温递减趋势明显,冬小麦株高、绿叶面积和植株密度等生长要素均呈明显降低或减小趋势,冬小麦结实小穗数和不孕小穗数亦呈极显著减少趋势,各播期穗粒数则差异不显著;不同播期冬小麦千粒重差异极显著,其中早播10d处理极显著低于对照,迟播冬小麦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对照处理冬小麦产量最高;不同播期处理冬小麦灌浆过程均符合Logistic生长规律,对照籽粒渐增期持续时间长于其它处理,利于冬小麦增加籽粒"库容",籽粒快增期灌浆速率快,利于提高粒重;随着播期的推迟,灌浆速率和持续时间的变化无明显规律,对照处理冬小麦灌浆过程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0.
正新型噁二唑含氮杂环类除草剂丙炔噁草酮,具有高效、广谱、低毒、持效期长,对后茬作物影响小,开发弹性大的特点,在水稻田市场具有很好的前景。2007年拜耳成功在我国登记96%丙炔噁草酮原药和80%丙炔噁草酮可湿性粉剂。截至目前为止,国内共计38个基于丙炔噁草酮的产品在登记有效期内,2018年后新增17个产品,其中原药产品7个,2018年后新增原药产品1个,最低含量≥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