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人工繁殖的4只大熊猫幼仔进行育幼研究。研究方法:分母兽育幼组(1#、2#幼仔)和人工辅助育幼组(3#、4#幼仔)两组,其中母兽育幼组在断母乳之前由母兽独立育幼,人工辅助育幼组是在母兽育幼的基础上对幼仔进行80~100日龄人工乳补给、日光浴、沐浴、户外体能锻炼等人工辅助措施,并对两组幼仔体质量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大熊猫幼仔出生至断母乳阶段体质量变化规律符合连续的多种函数段状曲线;2)人工辅助育幼组在实施有关措施后(100-160日龄),幼仔体质量增长与母兽育幼组有高度显著差异,F=5.9≥F=5.9≥(0.01(3,240))=3.86。可得出结论:人工辅助措施对促进幼仔个体发育、增加抗病力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熊猫白内障摘除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技术。结果发现大熊猫白内障的晶体核硬度大,超声乳化吸除有困难;由于人与大熊猫眼球解剖结构有差异,人用人工晶体不适合大熊猫。结论需要对较大量的大熊猫进行无创性眼球检测,了解其眼睛的屈光状态和晶状体的屈光度,才能为研制大熊猫专用的人工晶体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2017年至2018年冬春季,秦岭山区内发现多具野生斑羚尸体。为了解这些野生斑羚的死因,采集了8具斑玲尸体的皮肤样品,并对其中2具未腐败的尸体进行了病理剖检,同时对各保护区进行了走访调查。结合组织病理学、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检查,结果显示这些死亡的斑羚均患有严重的疥螨感染并导致全身皮肤损伤,肺脏、肝脏和淋巴结均有明显的炎症反应,肺脏的细菌学检查结果为大肠埃希菌感染。进一步调查显示,冬春季秦岭野生斑羚大量死亡案例已存在10多年并在继续扩大,但一直未有明确诊断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野生斑羚死亡的原因是由于疥螨感染并继发细菌感染导致。根据以往的记录描述,死亡的斑羚尸体均有相似的体表症状,认为疥螨病是多年来秦岭地区斑羚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具体的传播机制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陕北黄龙山林区发现褐马鸡种群徐振武雷颖虎金学林袁伟(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管理工作站,西安710082)陕西省林业厅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管理站与黄龙县林业局联合组织调查队,从1998年3月10日到3月31日,经过20余天的调查,并请西北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5.
野生动物新鲜粪便内激素的测定是探查动物生理状态的非损伤性方法,但新鲜粪便的保存时效因物种等而异。因此,掌握目标物种的新鲜粪便内激素的保存时效是应用该方法的前提。采取95%乙醇(以下简称乙醇)、低温((4±1)℃,以下简称低温)方法保存川金丝猴的新鲜粪样,设保存0(标准参照)、5、6、7、8、10、20、30d8个处理。在各处理的保存时间段到期时,运用RIA法测定粪样内皮质醇激素的含量。结果显示:低温条件下,雌性川金丝猴粪样内皮质醇含量在保存6d时的平均值显著低于标准参照值(P0.05),因此可以稳定保存5d;雄性川金丝猴粪样内皮质醇含量在保存6d时的平均值显著高于标准参照值(P0.05),因此可以稳定保存5d。针对川金丝猴生存环境的特点,并据此设定该物种新鲜粪便保存方法和低温条件,所获得的测定结果是该物种野外粪样采集及保存的重要依据,可应用于该物种的野外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秦岭地区圈养大熊猫对投食竹种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熊猫在长期的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高度特化的以竹类为主要食物的采食习性,高山竹类成为大熊猫一年四季的主要食物。笔者在查阅秦岭地区竹类资源的基础上,开展了圈养大熊猫投食竹选择研究,发现大熊猫对竹种的选择范围较宽。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大熊猫对不同投喂竹种具有选择性,文中进一步运用Forage ratio选择指数分析了大熊猫对不同竹种的取食倾向,即大熊猫对投喂的不同竹种是喜好、回避还是随机选择。  相似文献   
7.
1999-2002年陕西省对秦岭的大熊猫开展了全面的专业性的第三次调查,结合2005年凤县的专项调查,应用“3S”技术,对其种群的分布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秦岭的大熊猫可划分为6个局域种群,提出了陕西大熊猫局域种群的观点,探讨了秦岭大熊猫局域种群的形成因素、种群的数量分布特征及动态,为陕西省有效保护大熊猫及栖息地、合理布设保护区、选择巡护监测重点区域等方面的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酶联免疫技术对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2只雌性大熊猫发情期、围产期尿中雌二醇、孕酮生殖激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发情期雌二醇值达到峰值后的24 h内对大熊猫进行人工授精受孕成功的几率较大,雌二醇变化规律与发情行为的变化规律存在一致性;产前孕酮值在峰值后开始出现急剧下降,当孕酮值下降至谷底当日或次日分娩...  相似文献   
9.
大熊猫粪团表层和内部类固醇激素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熊猫粪团表层和内部的类固醇激素含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关系到取样量、取样精度及相似研究的可比性。通过测定5只大熊猫(3♀2♂)粪团表层和内部类固醇激素(雌二醇、睾酮、皮质醇)含量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熊猫粪团雌二醇、睾酮、皮质醇在粪团表层和内部的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并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野生动物怕热、易惊厥,容易发生应激或患应激性疾病.圈养条件下,特别在热、冷等应激原的刺激下易诱发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的大肠埃希菌性肠炎和某些传染性的应激性疾病等,麻醉、运输等应激原的刺激而诱发羚牛的应激或应激性疾病,其死亡率高达20%,严重地威胁着珍稀野生动物的生命.再加之其生性凶猛,在诊断和治疗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