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4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选取宝鸡市高新区排水管网齐全的区域为研究区,采用ArcGIS平台的水文分析模块及文献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区域发生城市内涝的原因。结果表明:河谷型空间形态、汛期强阵型降水以及自然地表向硬化地表的变化是宝鸡市城市内涝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设用地由2003年的11.52 km~2增加至2013年的17.54 km~2,是研究区内城市内涝频发的主要原因;分析研究区内道路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河流的分布情况,设计方案,构建地表排水网络系统,将城市的雨水借地势、分圈闭、逐级分流排入支流,最终汇入渭河,合理引导区域内的水流,有效缓解城市内涝。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户县秦岭山前冲击平原区生态环境的系统调查,认为该区生态环境的演变深深地打上了人类活动的印痕。建国以来经历了1996年以前的田园风光时期,"文革"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退化及商品经济大潮下的环境恶化三个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恶化固然有自然演变的因素存在,但是,个人行为,尤其是政府行为主导的不合理地开发活动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根据1988、2000、2004年3期宝鸡市TM遥感影像,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1988~2004年宝鸡市金渭两区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88~2004年宝鸡市金渭两区耕地面积迅速减少,园地面积迅速增加,同时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林地呈现减少趋势,而未利用地有增加趋势,水域面积变化不大。在分析基础上,从人口、政策、经济和城市化等因素方面揭示了其社会经济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对陕西省安康市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年降雨量、坡度、海拔高程、灾害点密度、土壤类型、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GIS的信息量分析模型对安康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了分区,将研究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不易发区。其中,高易发区面积6 135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26.52%;中易发区面积8 096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35.01%;低易发区面积6 488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28.05%;不易发区面积2 411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10.42%。  相似文献   
5.
渭河宝鸡市区段桥梁区洪水安全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编制的“渭河中游干流万分之一河道图”显示,渭河干流宝鸡市区段桥梁区是典型的河道节点区段。利用实际测量数据计算结果,结合“渭河中游干流万分之一河道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显示:(1)桥区边滩发育,主河槽狭窄;(2)主河槽多贴近一侧外河堤,桥区上、下游均有弯道发育,使桥区上、下游单侧大堤成为径流顶冲河段;(3)各桥区在河床糙率n=0.025时最大过水流量均不能承泄100 a一遇以上的洪水,在河床糙率n=0.035时最大过水流量均不能承泄30 a一遇以上的洪水;(4)6座桥区的平均比降均已小于市区河段平均比降,桥区及其附近河床比降均发生了不同形式的转折式变化,总体上桥梁导致建在区泥沙淤积加剧,河床比降减小,滞缓径流流速;(5)桥梁区已成为渭河干流宝鸡市区段洪水灾害发生的最大风险区段,卧龙寺桥区的防洪问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马莉  郭俊理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0):127-129
以地处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结合部的黄陵县作为研究区域,根据黄陵县1949-2006年58年间统计资料,分析了该县的国内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种植业总产值及耕地面积等要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农业总产值与种植业总产值随着国内总产值的增加而增加,同时耕地面积却不断减少;农业总产值占国内总产值的比重不断下降;种植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  相似文献   
7.
依据有关资料和灾后调查,对扶风县2004年7.14特大暴风雨灾害的成灾背景、灾害过程和灾情进行了分析。认为扶风县的地形、地表结构有利于局地强对流天气的形成和发生;前期持续性干旱为7.14暴风雨灾害蓄积了能量;7月13日,14日西南暖湿气流、高空冷涡临境和冷锋过境是7.14灾害生成的直接原因;塬区边坡动力增强和县城区位是县城成为暴风雨中心区的重要原因;域区空间狭小、社会经济高度密集、排水不畅、重抗旱、轻防涝的防灾思想均是重要的致灾因素。要警惕小区域成大灾,加强小区域灾害的研究和防抗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