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9篇
  2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扩充鳞翅目害虫杀虫基因资源,本研究从苏云金芽胞杆菌BN23-5中克隆得到一个新的cry基因,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分析。该基因为一个完整的cry1D基因,全长3501 bp,编码1166个氨基酸残基。该氨基酸序列是一个新的Cry氨基酸序列,与Cry1Db1的同源性最高,为86%,命名为Cry1Dd1(登录号为KJ728844)。将该基因插入穿梭表达载体pSTK中,转入BT无晶体突变株HD73-中进行表达。结果表明,cry1Dd1基因能在BT无晶体突变株中表达,并形成菱形伴孢晶体。SDS-PAGE验证其分子量为132.2 kD,与预测的大小相符。生物活性测定表明,Cry1Dd1晶体蛋白对小菜蛾的幼虫具有杀虫活性,LC50为13.1 μg/mL;能明显抑制甜菜夜蛾幼虫的生长;但对棉铃虫幼虫没有杀虫活性。对cry1Dd1基因序列进行分析,cry1Dd1包含8个block保守区域,这和目前其他的cry基因相似;Cry1Dd1蛋白的活性区域为N端的37~593位氨基酸残基。  相似文献   
2.
混合菌培养提高水稻纹枯病发生防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水稻根、茎、叶、根际土壤及埋入土壤中的几丁质和纹枯病菌核中,分离出256株拮抗菌。根据分离来源、生长速度、抑菌特性和几丁质活力等,选出3株对纹枯病有较强抑菌力的代表性菌进行混合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混合菌处理6抑菌活性明显比单一菌种处理2、3高,其差异竟达3倍以上;混合菌培养处理4、处理5及处理7明显提高了生长速度和抑菌圈直径。混合培养单位含菌量有所提高,几丁质酶活性大多高于单菌培养,其中处理6、7几丁质酶活力在各组合间达极显著水平,表明各菌间无相互抑制作用。这对转变传统的使用单一菌株进行生物防治的观念有着积极的意义,并为下一步田间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OsMAX1a,OsMAX1e通过参与独角金内酯的合成调控水稻分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独角金内酯是调控水稻分蘖的重要激素,在拟南芥中AtMAX1编码细胞色素P450蛋白,是独角金内酯合成途径的重要基因。通过同源序列比对,发现在水稻中有5个MAX1同源基因,包括OsMAX1a、OsMAX1b、OsMAX1c、OsMAX1d和OsMAX1e。分析5个OsMAX1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现OsMAX1a和OsMAX1e基因能够在水稻组织中稳定高效表达。对OsMAX1a和OsMAX1e的基因功能进行了验证,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OsMAX1a和OsMAX1e基因能够使max1突变体多分支表型恢复正常;在水稻中干涉OsMAX1a和OsMAX1e基因的表达能够增加水稻分蘖数。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外施GR24能够抑制OsMAX1a和OsMAX1e基因的表达,磷饥饿条件能够提高两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促进独角金内酯的合成。另外,外施生长素和激动素能够显著影响OsMAX1a和OsMAX1e的表达。因此,OsMAX1a和OsMAX1e基因参与了独角金内酯的合成,并且在水稻生长发育中响应植物激素信号的诱导,是调控水稻分蘖的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4.
广谱抗病虫几丁质酶产生菌X2-23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X2-23是从水稻叶片分离到的一种几丁质酶活力较高的菌株,经Boller法测定,其几丁质酶活性达25.5 U/mL。它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恶苗病,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等10多种真菌病原菌以及水稻白叶枯病菌等细菌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室内测试表明,它对水稻稻苞虫具有杀虫侵染作用,饲喂12、24 h后,其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57.77%、89.88%。该菌经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初步定为圆孢芽孢杆菌(Bacillus globisporus),是一种新的几丁质酶产生菌和生防菌。  相似文献   
5.
郑爱萍  闫敏  李平  谭芙蓉  郑秀丽  李壮 《园艺学报》2005,32(6):1102-1104
 从土壤中分离到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 发酵产物经DEAE - 纤维素、Sephadex G-100柱层析, 分离到15 kD抑菌蛋白L37, SDS-PAGE显示纯度达到电泳纯, N - 末端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检测结果提示可能是一种新型的抑菌蛋白。蛋白质抑菌结果表明, 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抑制效果, 且对蛋白酶、温度和大部分有机物不敏感, 是稳定的抑菌蛋白。对病原菌菌丝抑制机理研究表明, 抑菌蛋白具有严重扭曲、断裂、阻止生长等抗生效果。应用发酵蛋白产物进行两年大田防效试验表明, 对黄瓜枯萎病防效显著, 最高达到90% , 具有显著提高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极端嗜热多肽的纯化、性质初探及对苗瘟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用加热法从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LM-3菌株的发酵液中纯化得到2个极端嗜热多肽。平板拮抗实验表明,5μl纯化多肽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抑菌率达89.6%。SDS-PAGE电泳显示纯化多肽分子量介于6 000~7000 Da之间。多肽复性后,其中之一对稻瘟病菌表现出强的拮抗活性,命名为APPLM3(Antagonism Polypeptide fromPaenibacilluspolymyxaLM-3);另一个则无此活性,命名为PPLM3(Polypeptide fromPaenibacillus polymyxaLM-3)。APPLM3经氨基酸测序,获得了其N-末端5个氨基酸序列(H2N-ANDPR);以该序列为靶序列在NCBI上进行相似性检索,发现其可能与3个假设蛋白(或推导蛋白)相关。以APPLM3为主效成分配得5种微生物源生防乳剂,对水稻苗瘟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5种乳剂的防效都优于LM-3拮抗液直接喷雾,其中AB4处理的防效最佳,达80.73%,其拮抗成分、吐温80、乳化剂OP、溶剂的质量比为50∶6.5∶1.75∶41.75。APPLM3为首次报道的兼具极端嗜热性和稻瘟病菌拮抗活性的小分子多肽。  相似文献   
7.
从土壤中分离到1株细菌,在几丁质平板上产生明显透明圈,经平板抑菌测定对长蠕孢霉、黄瓜枯萎病菌、辣椒炭疽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等多种病原真菌具明显抑制作用,该菌经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初步定为浅黄金杆菌(Aureobacteriumflavescens)。是一种新的几丁质酶产生菌和生防菌。  相似文献   
8.
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抗生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从健康的水稻植株、感染纹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水稻植株根系、叶以及根际土壤、秧田水、菌核上分离出了能拮抗纹枯病的细菌近150株,在实验室内测定,大多数菌株对纹枯病菌丝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选用其中拮抗作用强。具代表性的5个菌株H50、B34、B25、G22和T122。分别进行了抑菌率、致畸性、对菌核的萌发、形成的影响度等抗生性检测,并在液培条件下检测其对水稻的出苗率,叶片及根系干重的促生性,结果表明,T122、H50和B25防治水稻纹枯病有较大潜力,经田间试验表明,混合菌H50 B34 G2处理有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9.
黄瓜根际镰刀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四川温江特殊生态条件下,从黄瓜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到镰刀菌23株.根据显微镜形态观察,确定它们分别属于3类镰刀菌菌株,其中尖孢镰刀菌占43.38 %,串珠镰刀菌占26.09 %,茄病镰刀菌占30.43 %.对其中6株进行黄瓜致病性验证测定,结果有2株病原菌株对蔬菜有明显致病性,4株表现非致病菌或弱毒株.镰刀菌病原菌分离率约为17 %.  相似文献   
10.
新型微生物源生防乳剂对稻瘟病的防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华强  周颖  罗飞  郑爱萍  李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893-3894
以清水、乳化荆和溶剂病指的加权均数为参比,以来源于多粘类芽孢杆菌LM-3菌株的极端嗜热多肽APPLM3为主效成分配得的5种微生物源生防乳剂对水稻稻瘟病进行了室内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母液时稻瘟病菌产生足够强的拮抗作用.拮抗活性较稳定;5种乳剂的防效都优于LM-3拮抗液直接喷雾,其中处理AB4的防效最佳,达80.73%,其拮抗成分、吐温80、乳化剂OP、溶剂的质量比为50:6.5:1.75:41.75.首次报道了常温细菌产生的极端嗜热多肽对稻瘟病菌表现出强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