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2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引进菌株中筛选出引自山西忻州,适宜在苏南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羊肚菌菌株(Y4),其表现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介绍Y4菌株的子实体形态、生长特性和产量;其配套高产技术,包括产地选择、播种、发菌期管理、出菇期管理、采收加工和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10~2014年大、中、小不同罐容实罐储存的四级菜籽油,采取定点、定罐、定层、定期跟踪观察油罐"三温"变化并取样检测,发现罐温、油温均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其中罐温最高,油温从上至下依次降低。菜籽油的水分及挥发物、色泽、气味、滋味、加热试验(280℃)等指标在储藏期间变化均较平稳,酸值和过氧化值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不同年限的菜籽油其过氧化值上升幅度明显高于酸值。油罐容量越大,满罐存储时其存油品质的稳定性越好。罐内上、中、下层酸值变化差异不明显,上层和底层的过氧化值明显高于中层。严格控制好入罐油品质量,菜籽油储藏4~5年后酸值、过氧化值等质量指标仍可保持在国家限量标准以内。  相似文献   
3.
二甲酚橙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艳  叶群丽  刘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42-12743
[目的]为探索铅对土壤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二甲酚橙分光光度法,研究土壤中铅含量的测定方法及铅含量与环境的相关性。[结果]铅质量浓度在0~2.4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0.00555C-0.0264,r=0.9992,加标回收率为97.2%~102.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用于土壤中铅含量测定的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化,部分乡镇(街道)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委、区政府以建立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对黄瓜枯萎病防治效果较好且污染小的药剂,本试验选用了生物农药M18悬浮剂和大田常用药剂绿亨一号进行了黄瓜枯萎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1%M18悬浮剂防效不论是灌根还是病疤涂抹均优于绿亨一号,且对黄瓜生长无药害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2%蛇床子素乳油对玉米象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处理72 h后,蛇床子素乳油对玉米象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5.348 6mg·kg-1,其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不同抗病性葡萄叶片感染霜霉病菌后PO、PPO和PAL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霜霉病菌的葡萄品种三种酶活性在升高的速度和幅度上,其抗病和感病品种有显著的差异,与感病品种乍娜和红提相比,抗病品种赤霞珠三种酶活性不仅升高的速度快、幅度大,且高活性维持的时间长,亦表明葡萄品种间的抗性与这三种酶活性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药膜法、滤纸药膜选择法和三角瓶药纸熏蒸法分别测定了石菖蒲根茎提取物β-细辛醚(β-asa-rone)对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Fab.)成虫的触杀、驱避及熏蒸作用。结果表明,β-细辛醚对谷蠹成虫具有较好的触杀与熏蒸活性。药膜法159.20μg/cm2浓度触杀处理72 h后对试虫的校正死亡率为100.00%。滤纸药膜选择法157.30、78.65、39.33、19.66μg/cm2剂量处理72 h内的平均驱避率均≥Ⅳ级。三角瓶药纸法166.67μL/L、83.33μL/L熏蒸处理72 h后试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8.20%、75.86%。  相似文献   
9.
10.
在南京淳东灌区对水稻“控灌中蓄”灌溉新模式进行了试验研究,以水稻品种9746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观测了控灌中蓄、淹灌2种灌溉模式和不同晒田程度(轻晒和重晒)条件下水稻全生育期的灌水量、灌水次数、对降雨的利用率、土壤含水量和水稻产量等指标.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控灌中蓄灌溉模式下全生育期灌水仅3 ~4次,平均灌溉定额112 mm,和淹灌处理相比,灌水次数减少5~7次,节水幅度平均达63.2%.控灌中蓄条件下重晒处理又较轻晒处理节水27.7%,且该处理对降雨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效率为最大,分别达到49.3%和1.30 kg/m3,同时控灌中蓄灌溉模式下水稻实际产量比淹灌增产23.8% ~ 33.9%.结果表明,水稻控灌中蓄模式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效应,是一种水资源利用效率高、减排和增产潜力巨大的生态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