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又称奶牛群改良,旨在对奶牛泌乳性能及乳成分进行测定并建立完整的记录体系,也是奶牛数字化育种技术的核心和基础。通过应用DHI技术为奶农提供指导服务,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其次,还可以为青年公牛后裔测定、种子母牛群组建、选种选配等育种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本文对DHI技术的关键点和报告解读技巧进行综述,以期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2.
奶牛是重要的经济动物,牛奶被誉为人类最完美的食物。酮病是奶牛泌乳初期的高发性疾病,是影响牧场盈利和奶牛福利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奶牛在出现酮病临床症状之前,往往会经历一段亚临床状态,而这段时间很容易被牧场主忽视,给牧场造成损失。目前主要通过检测血液或奶中的代谢物浓度对酮病进行诊断,然而受人工和成本限制,化学检测法不适用于大规模牛群,中红外光谱(Mid Infrared Spectrometry,MIRS)分析技术因其低成本、高通量的特点已经被逐步应用到酮病监测中。本文介绍酮病的发病机理、MIRS分析技术和当前研究者对于酮病相关指标的模型建立情况,为后续相关模型的建立及优化和酮病抗性性状的遗传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DHI技术指导奶牛生产和育种工作是奶牛养殖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本文以山东某奶牛场2011年2月份的DHI报告为例,对奶牛生产性能相关指标进行不同月份、不同泌乳阶段、不同胎次的对照分析,帮助牛场找出管理中问题所在,使DHI报告在实际生产中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奶牛遗传物质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流通。北美、欧洲等地的优秀公牛冻精和胚胎在世界各地区的使用,促进了各地区遗传进展的大幅提高,缩小了不同地区奶牛遗传水平的差距,同时也造成了遗传基础日趋狭窄,奶牛群体近交系数不断增加。对于奶牛场来说,如果在使用公牛冻精的  相似文献   
5.
不同养殖模式及存栏规模牛场奶牛生产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86家奶牛群体改良(DHI)参测牛场的生产性能数据进行了综合统计,采用最小二乘分析法探究了养殖模式(规模化牧场和小区)及饲养规模对牛只生产性能是否存在影响,同时比较了近年来不同规模奶牛场生产性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山东省DHI参测奶牛场以规模化牧场为主,牧场的存栏规模以300~600头最多,其次为300头以下、600~1000头、1000头以上。不同养殖模式和养殖规模牛场之间在各项生产性能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牧场养殖模式下牛群平均胎次、生奶产量和质量水平显著高于小区模式;不同养殖规模牛场生产性能比较显示,日产奶量、校正奶量和305天奶量均以300头以下牛场为最高(P<0.05),乳脂率以1000头以上牛场为最高(P<0.05),乳蛋白率以600~1000头存栏规模的牛场最高(P<0.05)。从近7年校正奶量变化情况看,存栏600~1000头的奶牛场校正奶量上升趋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省奶业发展较快,表现为奶牛存栏逐年增加,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生产管理稳步推进,没有出现大的生鲜乳质量安全事故。伴随这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对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提出我省奶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一、调整养殖模式目前我省奶牛养殖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规模化奶牛场,二是奶牛养殖小区,家庭散养模式已基本上被淘汰。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工作有10余年的时间,目前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乳成分-体细胞联体仪凭借着检测速度快、重复性好、样品用量少等优势,成为了DHI实验室检测乳成分和体细胞的核心仪器。但目前缺少有资质的专业计量部门对乳成分-体细胞联体仪进行校准。基于现状,本文以本特利乳成分-体细胞联体仪(Bentley FTS-Somacount FCM)为例,从空白样测试、重复性测试、残留效应测试、准确性测试、均质效率测试及稳定性测试等方面,进行了年度自校实验,为行业内部仪器的年度自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奶牛业中,长寿性的定义和测量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本文的目的是更加明晰长寿性的定义。在学术研究和牧场应用中,建议使用在群寿命(即从出生到淘汰的天数)和生产寿命(即从第一次产犊到淘汰的天数)来定义和测量长寿性。在评估长寿性时,影响在群寿命的因素,如健康、饲养、环境和管理等往往被忽视,总是低估这些因素对长寿性的影响,而是大多集中于遗传对长寿性的作用。本文对影响奶牛长寿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分析了不同国家奶牛长寿性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