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4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禾99是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所2002年以通院6号为母本,以自选材料通禾8501为父本杂交,后代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2013年通过审定。生育期141 d,株型紧凑,叶片卷曲、直立上举,种皮色好,稃毛少,中抗叶瘟、穗瘟。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6.5%,1 a生产试验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6.7%。适于在吉林省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松原等中晚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不同大小棚旱育苗方式对棚温及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剖析大、中、小3种棚膜旱育苗方式在吉林稻作区的孰优孰劣,以‘通引58’、‘通禾836’、‘通禾835’为试材,采用吉林稻区目前普遍推广的大棚、中棚、小棚旱育苗方式,就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秧苗素质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分析。3种旱育苗方式不同时间段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高低均表现为:大棚旱育苗中棚旱育苗小旱育苗。不同旱育苗方式出现超过水稻生物学上限温度次数多少表现为:大棚旱育苗小棚旱育苗中棚旱育苗规律;出现低于生物学下限温度次数多少表现为:小棚旱育苗中棚旱育苗大棚旱育苗。在秧苗素质方面,不同旱育苗方式之间的株高、根数、地上干重和出苗率差异显著,其高低、多少均呈现大棚旱育苗方式小棚旱育苗中棚旱育苗规律;叶龄、茎数上大棚旱育苗显著高于其他2种旱育苗方式,而中棚、小棚旱育苗差异并不显著;地上干重大棚和中棚旱育苗之间无显著差异,但二者都显著大于小棚旱育苗。生产中提倡使用大棚旱育苗方式,其次是中棚旱育苗,但大棚一定要提早和延长通风炼苗的时间;而小棚旱育苗在吉林省夜间积温较低地区建议不用或少用,若用应留意夜间低温,进而采取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3.
2007-2009年,对两种不同类型的8个水稻品种出穗后茎秆于物质转移量和叶片光合量对产量的贡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穗重型品种的剑叶对产量贡献度高于倒2叶和倒3叶总和,而穗数型品种则相反;中熟品种的转移量与光合量比例接近3:7,而晚熟品种则接近4:6;高温年抽穗后的光合量贡献度趋于高,低温年则茎秆转移量贡献度趋于高;北方寒冷稻区的平均茎秆的转移量和光合量之比接近3.5:6.5,呈现出转移量比南方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2009年吉林省气候异常,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过试验研究了水稻种子含水量与发芽势、发芽率的关系,试验表明:水稻种子含水量与发芽势、发芽率均呈直线正相关,发芽势与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发芽率与含水量正相关不显著。即在室温条件下自然降水将会导致水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通禾834是采用品种间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3 d,需有效积温2 850℃左右,在吉林省属晚熟偏早品种,具有稳产、优质、抗病,分蘖力强,灌浆速度快和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水稻插秧密度在12.5~25穴/m^2范围内,稻鸭共育时,水稻密度越大,株高越高,叶龄越小,分蘖越少,产量越低。稻鸭共育增产的主要因素是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穗肥追施时间对水稻产量及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的穗肥追施时间越晚,加工品质越好,而产量和食味品质明显降低.这种趋势以出穗前25 d为准,有跳跃式的质的变化.所以为了提高产量和增加食味品质,水稻的穗肥追肥时间不应晚于出穗前25 d.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参加区试的大豆新品种(系)进行了综合评估,改变了过去限于对品种(系)产量分析的方法,其结果,参试的大豆品种的实际表现与各品种的灰色关联排序所进行的综合评价是一致的,此方法在今后的大豆品种及至其他作物品种选育工作中会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不同施肥水平对水稻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磷、钾三个因素中,氮肥对水稻的生物学性状影响特别大。氮肥是决定水稻产量的第一因素。在水稻"3414"完全试验中,对当前主推的超级稻(吉粳803)品种来说,1hm2施肥量为N︰P2O5︰K2O=160︰60︰90的比例是最佳,最合理的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规格化塑料硬盘不同播种量处理探究机插秧对通禾899空穴率发生情况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随播种量的增加而降低,千粒重与成熟度均随播种量的增加而提高。60 g/盘播量条件下,本田1棵苗及空穴发生概率最大且产量最低,120 g/盘播量条件下本田1棵苗及空穴发生概率最小且产量最高。60~120 g/盘播量下稻米的外观及适口性品质差异不大,而加工品质中整精米率随播量的增加而提高。生产上机插秧建议采用100~120 g/盘播种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