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5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244篇
林业   477篇
农学   400篇
基础科学   456篇
  339篇
综合类   2318篇
农作物   246篇
水产渔业   311篇
畜牧兽医   1506篇
园艺   397篇
植物保护   24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253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391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321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296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63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园间作不同植物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及茶园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茶园间作模式、丰富茶园间作模式的科学理论,本试验探讨了间作白三叶、金盏菊和金花菜三种间作模式下对茶园土壤营养成分及茶叶品质成分与茶叶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茶叶品质成分和土壤营养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三种间作模式条件下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均显著降低,进而降低酚氨比.茶园间作金花菜,茶百芽重提高;而间作白三叶、金盏菊,茶百芽重与发芽密度均提高.茶园间作白三叶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和全氮含量;间作金花菜则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碱解氮和全氮含量,而全磷含量显著降低;间作金盏菊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而全磷与全钾含量显著降低.茶叶品质与土壤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pH值和土壤全磷、全钾及有机质含量变化与茶叶品质关系十分紧密.茶园间作白三叶、金盏菊和金花菜均不同程度上改良土壤性状,增强土壤肥力,进而改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2.
采用机械化学法、超声波法和微波法作为茶多酚提取过程中的辅助工艺,以茶多酚的提取率作为指标,通过中心组合设计法(CCD)设计试验,响应面优化分析获取每种辅助工艺最优实施条件,并对这三种辅助工艺进行比较.机械化学法辅助工艺茶多酚提取率为16.2% ~16.8%,微波法辅助工艺提取率为12.2% ~12.9%、超声波法辅助工艺提取率11.6% ~12.3%.三种辅助工艺中,机械化学法辅助工艺比超声波和微波辅助工艺有较高的提取率,可以水作为浸取液在常温下进行提取,是一种茶多酚提取过程中较为理想的辅助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3.
县域尺度下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尺度的合理确定是景观格局和生态研究过程的关键。研究县域尺度下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并计算景观指数的适宜粒度范围对分析景观格局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以2017年安徽省宿松县的景观分布图为数据源,从类型和景观水平分析了各个景观指数在20~500 m粒度范围内的粒度效应,并选取适宜的粒度范围;通过拟合函数揭示不同景观格局指数随粒度增大的变化特征;结合景观面积损失精度评价模型确定宿松县景观格局变化的最适宜空间粒度值。  结果  景观指数具有一定的空间粒度效应性,其中大部分景观指数的可预测性强,但景观总面积、平均面积分维数、平均形状指数、Simpson多样性、Simpson均匀度指数对空间粒度响应不敏感;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曲线可分为单调递减、单调递增、无变化、复杂变化4种类型;景观指数的拐点主要集中在70和200 m;在景观水平下景观指数粒度效应曲线拟合后的函数主要为幂函数,且拟合程度高。  结论  宿松县景观格局变化的适宜粒度为100~110 m,最佳粒度为100 m。图3表1参27  相似文献   
4.
旨在探究陈皮、青皮、木瓜、厚朴、红景天等5种中药材提取液以及饲喂了陈皮和青皮的猪尿液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结果呈阳性的原因。建立测定猪尿及中药提取物中辛弗林的LC-MS/MS检测方法,测定陈皮、青皮的提取物和饲喂陈皮、青皮后猪尿中的辛弗林浓度。用小鼠肝微粒体孵育CGIA检测呈阳性的陈皮、青皮、木瓜和厚朴4味中药提取物。饲喂陈皮和青皮后的猪尿液检出辛弗林,浓度分别为1.36和1.65 μg·mL-1;在陈皮和青皮的提取复溶液中检出辛弗林,浓度分别为132.6和312.7 μg·mL-1。厚朴和木瓜两种中药提取物经过肝微粒体孵育后,在2~5 h逐渐由CGIA检测阳性转为阴性,陈皮和青皮孵育后,0~6 h的结果均为CGIA检测阳性;阴性中药组CGIA检测均呈阴性,而添加辛弗林的阳性对照组0~6 h CGIA检测均呈阳性。猪较大剂量使用陈皮和青皮会引起猪尿β-受体激动剂CGIA检测出现假阳性,该假阳性现象跟中药成分辛弗林有关,体外试验中辛弗林不易被小鼠肝微粒体代谢。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一种北方池塘循环水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态养殖模式。在跑道池内养殖大口黑鲈,跑道池与净水池塘连通,池塘净水区域养殖鲢、鳙,种植角果藻,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根据大口黑鲈投放密度、规格、摄食、排便及水质理化指标等情况开启微滤机、增氧机、底排污等设施设备,进行水质调控,当氨氮≥1 mg/L,亚硝酸盐≥0.2 mg/L时,开启外循环。经过142 d养殖,1200 m2跑道池,2000 m3水体,共收获大口黑鲈45104 kg,养殖成活率94%,产值191.7万元,利润36.38万元。试验表明开展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苏打型草甸碱土团聚体特征对长期有机培肥措施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嫩平原西部苏打草甸碱土具有碱性强、结构性差的特点。本研究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开展长期施用有机肥措施下苏打型草甸碱土团聚体特征的研究。根据有机肥施用年限,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施用有机肥5a(S5)、9a(S9)、12a(S12),以不施用有机肥作为对照(CK),每个处理重复3次,重点研究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特征、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苏打草甸碱土经过有机培肥处理,大团聚体数量增加,小团聚体数量减少,有机培肥9a处理大团聚体含量(35.20%)最高;各有机培肥处理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27.54~54.22 mm)、几何平均直径(0.13~0.17 mm)均优于对照(13.48mm、0.08mm),分形维数(2.86~2.88)均小于对照(2.95),有机培肥9a处理土壤结构稳定性(平均重量直径54.22 mm、几何平均直径0.17 mm、分形维数2.86)最好;经回归分析,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与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呈正相关,与分形维数呈负相关。综合结果来看,有机培肥处理均促进了表层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并提高了其结构稳定性,而有机培肥9a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优质杉木资源的选择、培育和推广提供科学参考,以亚热带地区30年林分的183个杉木种源为研究对象,基于其生长量指标等基础数据,采用性状聚类分析法筛选出其中生长比较优良的地理种源和本地种源的木蕊,并进行年轮分析。结果表明:(1)筛选出生长比较优良的45个地理种源和2个本地种源。(2)通过对杉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方差F值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差异显著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中龄期、幼龄期、近熟期、成熟期。(3)结合年轮宽度均值比较分析4个年龄段现实增益,杉木幼龄阶段的增益明显小于后3个生长发育阶段的现实增益。在所列出的10个种源中,幼龄期的增益均值仅为9.64%,而中龄期、近熟期和成熟期的现实增益的均值则分别达到了65.59%、103.31%和96.30%。(4)比较4个年龄段年轮宽度均值,可合理地优选出后期速生型种源。其中福建三明、福建祟安、福建顺昌、福建建阳这4个产地的种源从幼龄期到成熟期属于全期速生型种源。广西融水四荣、湖南会同、贵州榕江、福建大田、福建永安5个产地的种源,在幼龄期增产能力表现优良,这5个种源和江西分宜与江西安福2个本地种源一样,都属于前期速生型种源。福建尤溪、贵州黎平、福建沙县、福建建瓯、广西三江、福建南平6个产地的种源,属于后期速生型种源。  相似文献   
8.
不同耕作方式下黑土物理性状及其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东北黑土耕作深度不够,造成耕层土壤物理性状破坏的问题,以深翻(DN)为对照,研究免耕(NN)、旋耕(RN)、深松(SN)处理下土壤水分、温度、紧实度变化及其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22. 5 cm土壤紧实度急剧增加,2016年NN土壤紧实度最大增幅为314. 6 k Pa,SN最大降幅为220. 8 k Pa; 2017年NN最大增幅为489. 3 k Pa,SN最大降幅为197. 3 k Pa。在2016年,耕层(0~20 cm)储水量为DN RN NN SN,SN比DN降低0. 085个百分点;在2017年,NN处理耕层(0~20 cm)储水量比DN增加0. 036个百分点,SN与DN相比降低0. 066个百分点。与DN相比,NN降低表层土温,2016年降幅为0. 7℃,2017年降幅为1. 5℃。SN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发育,2016年SN处理根长度、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干质量均呈现增加趋势,与DN相比分别增加4. 54%,19. 21%,18. 57%,14. 12%,2017年SN与DN相比根长和根干质量增加量为0. 58 cm和0. 40 g。2016年数据线性分析表明,玉米苗期根长与水分呈负线性关系,玉米苗期干物质重与紧实度呈负线性关系,与土温呈正线性关系,紧实度对玉米苗期干物质形成线性相关性强,且影响较大。综上所述,SN降低土壤紧实度,促进玉米苗期干物质积累,有利于保持产量; NN提高紧实度,降低温度,不利于玉米苗期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淹水胁迫处理时间下杂交鹅掌楸植株表型、叶绿体超微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响应变化,揭示杂交鹅掌楸在淹水胁迫下的响应机制,为其栽培管理和多涝害地区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无菌培养条件下3~5个叶片的杂交鹅掌楸体胚再生植株为研究对象,采用无菌水完全淹没植株的方法模拟水淹灾害,以正常培养条件为对照,研究不同淹水胁迫处理时间(1、3、5、7和7天后恢复处理2天)下杂交鹅掌楸植株表型、光合特性的响应变化以及对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1)在不同时间的淹水胁迫处理中,杂交鹅掌楸体胚植株受涝害的程度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加重;植株叶片从基部开始卷曲、黄化甚至脱落,但顶芽无明显变化,这可能是杂交鹅掌楸在淹水胁迫中启动相应保护机制以应对淹水胁迫环境。2)淹水胁迫处理过程中叶绿体肿胀变形,膜系统严重损伤,甚至降解,基粒和基质片层堆叠紊乱,淀粉粒不断积累,嗜锇颗粒电子密度增大,胁迫后期出现聚集现象,说明淹水胁迫导致杂交鹅掌楸叶绿体超微结构严重破坏。3)淹水胁迫处理过程中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细胞间CO_2浓度呈缓慢上升趋势;光系统Ⅱ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光化学淬灭系数、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光化学实际量子产量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淹水7天并恢复处理2天后光合作用特性参数出现一定程度的恢复,这表明淹水胁迫使杂交鹅掌楸关闭了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气孔通道,并对光系统Ⅱ活性中心造成严重损伤。【结论】长时间淹水胁迫可引起杂交鹅掌楸叶绿体超微结构的破坏,进而损伤光系统Ⅱ反应中心,进而光能转换效率降低,造成叶片光合作用能力降低,最终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因此,在杂交鹅掌楸的栽培管理中土壤水分含量不宜长期过高。  相似文献   
10.
不同地下水位下渠基冻胀规律与保温板适宜厚度确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明河套灌区不同地下水位条件下渠基冻胀的差异,了解地下水位变化对渠基土壤水分迁移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该文通过建立不同地下水位冻胀试验平台并结合原型渠道,分析了不同地下水位对铺设不同厚度聚苯板的基土冻胀的影响,阐述了冻胀率和截面弯矩沿渠坡的分布规律,提出了不同地下水位下聚苯板适宜铺设厚度的理论计算公式。试验得出,每降低1 cm地下水位,基土冻胀量减小0.15 cm。当地下水位降低0.5~1.0 m后,削减冻胀率为71%~83.8%。地下水位下降有效阻止或延缓了土壤毛细水的上升,降低了0~3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有效阻止了冻结锋面水分的迁移,减小了土体中冰夹层的形成,从而降低了土体的冻胀变形。并且,渠道的冻胀破坏部位随着地下水位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该研究可为北方季节性冻土区骨干渠道保温防冻胀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