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30篇
水产渔业   76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章剑 《河北渔业》1999,(6):13-14,19
龟类具有独特的营养、药用、观赏和出口等其它动物无法替代的经济价值。加大力度开发龟类养殖,前景十分广阔。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逐步复苏,养龟业将会成为出口创汇、振兴国民经济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3.
章剑 《齐鲁渔业》2000,17(3):15-16
1养龟现状 龟类具有独特的营养、药用、观赏和出口价值,养殖前景十分广阔。我国真正开展人工养龟的历史不长。20世纪70~80年代主要是分散型的家庭零星养殖和小范围的试验,没有形成产业,更没有形成市场,养龟停留在炒种阶段。90年代前半期,炒种仍为主流。有人炒种多年,收入颇丰,成为炒种大户。 直到1996年开始,国内才逐渐出现上规模的养电企业和养殖大户。有眼光和超前意识的创业者瞄准这一冷门,大胆投资养龟业,将食用、药用价值高的乌龟作为养龟业的首选品种,前景乐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金钱龟具有一流的品质和一定…  相似文献   
4.
鳖白斑病和白点病是稚鳖期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且常并发、多见背部白斑、腹部白点的病灶、导致大量死亡,最高死亡率达90%以上。1994年北京某鳖场因该病发生稚鳖死亡2/5.经济损失40万元;同年沙市一稚鳖温室养殖场.由于该病造成稚鳖死亡90%以上;1995年此病全国大流行,1996年流行鳃腺炎病,1997年流行白底板病。1998年白斑病和白点病又有抬头趋势。驯养开食后20~60天发病率最高,体长10cm以上的幼鳖较少因此病死亡。1白斑病1.1白斑病的病原与诊断病原为毛霉菌(Mucorsp.),属真菌…  相似文献   
5.
蚯蚓在处理垃圾、改良土壤、动物饵料、医药保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利用价值,尤其是蚯蚓营养丰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经过加工,作为畜禽、水产动物饵料添加剂,具抗病促长等功能.笔者进行鳝蚓合养,用鲜蚯蚓与鳗鱼全价饲料1:4的比例混合制成颗粒饵料,喂养黄鳝效果较好.目前蚯蚓的加工品主要有蚯蚓粉、蚯蚓液和保健品.  相似文献   
6.
章剑 《齐鲁渔业》1999,16(6):33-34
5类毒素免疫预防 70年代。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研究室曾为天津市出口的商品鳖进行治疗试验.用患赤斑病病鳖的肝、肾等内脏制成类毒素疫苗,注射病鳖后大部分痊愈.疗效非常显著。刘茂春(1980)用患红脖子病病鳖内脏制成类毒素疫苗.用来预防.效果也很显著。凡是大型、中型的养鳖场应该自行制备类毒素疫苗.解决传染性鳖病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鳖常用消毒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剑  季雪芳 《水产科学》2000,19(5):27-29
重点介绍消毒剂的分类、选择使用以及二氧化氯(ClO2)和碘伏在养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章剑  赵淑梅 《饲料博览》1999,11(2):34-36
甲鱼生长促进剂的应用研究章剑,赵淑梅生长促进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甲鱼生产,目的是刺激甲鱼生长、提高饲料报酬、增进其健康。主要包括抗生素、化学合成抗菌药、驱虫剂、活菌剂、酶制剂、有机酸、激素及类激素、微生物制剂、高氯酸盐、营养重分配剂、维生素、微量元...  相似文献   
9.
鳖病制约养鳖业的可持续发展,正确诊断和综合防病、有利于提高养鳖成活率和经济效益。1鳖病的诊断1.1目检主要观察鳖体表、眼睛、口腔、泄殖腔等部位,内脏病变通过解剖、观察部位有肝、脾、肾、肺、肠、生殖腺体、系膜等。国检比较容易观察到白斑病、白点病、红脖子病、红底板病、腐皮病、穿孔病、水霉病、水蛭病、钟形虫病等鳖病。1.2镜检用显微镜进行病原体检查和鉴定。可采取病灶组织中的粘液、白点、增生物、疖疮和穿孔内容物、腹水、肝、脾、肾、肺、肠、生殖腺体、系膜器官组织、血液涂片、眼水晶体、直菌的菌丝体、小型寄生…  相似文献   
10.
皖杂 40F2 在铜陵地区从 1996~ 1998年 ,基本形成一条制种、繁育推广体系 ,种植面积 3 0 0 0hm2 ,占植棉面积 64 %。 3a来对其特征特性、栽培途径、生育进程、结构指标、苗情动态、栽培技术进行了规范化、定量化试验示范、调查研究 ,为该地区皖杂 40F2高产栽培 ,提出有益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