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洛夫林10和叶锈菌小种366组成不亲和组合,小麦叶片发生过敏性坏死反应(HR)是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的重要因素。在接种前给小麦叶片分别预注射微管解聚药物磺草硝(oryzalin)和微丝解聚药物细胞松弛素D (cytochalasin D,CD),结果表明2种药物注射使得寄主因叶锈菌侵染诱导的细胞过敏性坏死数目明显减少,并且注射药物的浓度越大,寄主细胞发生HR的数量越少。说明肌动蛋白和微管蛋白的聚合状态是诱发小麦叶片发生HR防卫反应所必需的,细胞骨架在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整叶违明染色法系统观察了含有Lr3、Lr26和Lr3+Lr26抗叶锈基因的小麦品种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表明,①含有不同基因的品种在叶锈菌侵入前的组织病理学表现没有差异;②Lr26具有慢锈特征并且在阿芙乐尔品种中对Lr3起上位作用;③寄主细胞坏死不是影响茵丝扩展的唯一因素,菌丝生长受抑制和寄主细胞的坏死不一定呈正相关;④利用某些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品种抗病性及其基因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小麦叶片原生质体微管骨架的免疫荧光标记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小麦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为材料,利用免疫荧光标记并辅以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术(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观察,对含有叶绿体较多的小麦叶肉细胞微管骨架的标记方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来自未完全展开叶片的原生质体中,微管的数量多且骨架的排列方式较复杂,而从完全展开的叶片获得的原生质体中,微管数量很少,实验中发现,外加Ca^2 离子浓度的增加,使微管的稳定性降低,并确定了导致微管解聚的Ca^2 浓度。  相似文献   
4.
感染叶锈菌后小麦叶片细胞间隙液中激发子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实验室近几年的工作证明:小麦-叶锈菌互作,无论亲和组合还是非亲和组合的细胞间隙液(IWF)中均有激发子的存在。激发子作为寄主-病原菌互作系统中诱发防卫反应的一种确定的生化信号,在启动寄主抗性表达起着重要作用。分离纯化激发子,对于进一步确定其蛋白和糖基结构、作用机制等具有重要作用。1 材料与方法试验选用小麦品种洛夫林10(L10)和2个叶锈菌小种组成亲和性不同的2个组合:L10×165(亲和)与L10×366(非亲和)。用真空渗入重蒸溜水法提取IWF,分别记作IWF165和IWF366。2种来源的IWF分别经硫酸铵分级沉淀去除杂蛋白后用Sephad…  相似文献   
5.
用整叶透明染色法系统地观察了不同亲和性的小麦品种和叶锈菌小种相互作用的组织病理学表现。结果表明,(1)从气孔下泡囊形成迟早和初生侵染丝的生长开始,各组合间呈现明显的差别,暗示着品种——小种相互识别和抗性表达从这个阶段开始;(2)除了不亲和组合和慢锈组合出现过敏性反应外,在亲和组合的感病品种5389与叶锈菌小种互作中也观察到了少数侵染点有坏死细胞出现,但出现时间较晚,坏死细胞数目很少,并不影响菌丝的扩展。根据上述现象,本文讨论了过敏性坏死细胞形成的专化性和利用生理和组织学某些特征作为品种抗性鉴定的指标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钙与叶锈菌侵染诱导小麦防卫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活体注射法将不同浓度的钙信使阻断及激活药物注入小麦叶片,其中阻断药物注射后立即接种叶锈菌,研究了钙信使与小麦受叶锈菌侵染诱导的防卫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用Ca2 螯合剂EGTA除去或降低胞外Ca2 浓度,用Ca2 通道阻断剂Verapamil或La3 阻断胞外Ca2 进入胞质,都能部分地抑制叶锈菌诱导的防卫反应,即PAL,POD的活性升高和过敏性反应(HR)的发生。抑制程度随药物浓度升高而增高。注射Ca2 载体A23187能部分模拟叶锈菌侵染诱导的这3种防卫反应。说明叶锈菌侵染诱导的PAL,POD活性升高和HR的发生,需要胞外Ca2 进入胞内,Ca2 参与了叶锈菌侵染激活防卫反应的信号转导过程。  相似文献   
7.
PAL是植物苯丙烷类代谢途径中的定速酶,它参与木质素、类黄酮植保素和酚类物质的形成,这些物质在寄主抗病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PAL又是一种诱导酶,其活性变化受光、机械损伤、激素、病原菌侵染等外界条件的调控。由于寄主与病原物互作过程中,寄主受伤害程度、激素含量的变化等会随着互作组合的亲和性程度不同而变化,因而对PAL活性的研究,有利于探讨寄主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8.
在叶锈菌侵染过程中小麦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抗叶锈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和毒力不同的叶锈菌小种相互作用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1)不亲和组合在接种后48小时出现新酶带3,酶带4活性明显增强,120小时后又出现新酶带9。但亲和组合没有新酶带出现,而在接种后96小时酶带4活性也明显增强;(2)慢锈品种在接种后120小时以前,酶带4活性稍有增强,在120小时后其活性骤然增强。这可能是慢锈品种的特点。如果这些特点在更多的品种上得到验证,则POD同工酶谱分析有可能作为鉴定品种抗叶锈性和区分感病或慢锈品种的一种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