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用不同的切片方法观察研究乌骨鸡的甲状腺组织结构,结果表明,乌骨鸡甲状腺内存在且与哺乳动物相似的 C细胞(Clear cell)或称滤泡旁细胞(parafollicular cell)。在 H.E染色的组织切片中,C细胞胞体较大,胞质淡染,其直径为8.93±2.75μm;银染的切片中,C细胞胞质内含有呈褐色或黑色的特异性嗜银颗粒;透射电镜观察,C细胞一般不在滤泡腔边缘,而由滤泡上皮细胞与胶质隔开,C细胞的基底部含有致密球形颗粒。  相似文献   
2.
乌骨鸡甲状腺C细胞的组织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的切片方法观察研究乌骨鸡的甲状腺组织结构,结果表明,乌骨鸡甲状腺内存在且与哺乳动物相似的C细胞(Clear cell)或称滤泡旁 细胞(parafollicular cell)。在H.E染色的组织切片中,C细胞胞体较在,胞质淡染,其直径为8.93±2.75μm;银染的切片中,C细胞胞质内含有呈褐色或黑色的特异性嗜银颗粒;透射电镜观察,C细胞一般在不滤泡腔边缘,而由滤泡上皮细胞与胶质隔开,C细胞的基底部含有致密球形颗粒。  相似文献   
3.
对常规饲养及正常分娩的新生仔猪、仔兔、犊牛和妊娠不同日龄猪胚、兔胚、鼠胚的胃肠和子宫内容物或粘膜分泌物,分别取样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照相,并对部分初筛菌落分离纯化培养,加以生化试验,同时进行原位粘膜触片、印片和扫描电镜制片,首次发现这些新生动物及胚胎普遍存在着与一般健康动物正常菌群相似的类群,有革兰氏阳性、阴性大小不等的球菌、链球菌、杆菌和梭状芽胞杆菌等“原藉菌”,这在国内外微生物学和微生态学研究领域均属新发现。本文初步探讨了有关新生动物和不同胚胎正常菌群的来源、性质及其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塞米松药物是来自于肾上腺皮质激素中的糖皮质激素制剂,有抗炎、抗免疫、抗毒素、抗休克及影响代谢的作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有一定的甚至严重的不良反应。经试验研究和调查发现,此药能引起黑白花奶牛产奶量暂时性下降,并且容易引起孕牛流产。  相似文献   
5.
鸡啄癖现象在集约化养鸡,特别是笼养鸡群的发生是很普遍的。有报导可占鸡群死亡率的10%以上,给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啄癖发生的原因很复杂,饲养环境、密度、光照、通风、维生素缺乏等都是啄癖的诱因,某一种诱因或几种诱因都可导致啄癖的发生。 为防止啄癖的发生,有采取断喙、带眼镜等方法,起到一定效果,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鸡群应激反应大,死亡率高,对此我们利用人工光照配合合理的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啄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对常规饲养及正常分娩的新生仔猪、仔兔、犊牛和妊娠不同日龄猪胚、兔胚、鼠胚的胃肠和子宫内容物或粘膜分泌物 ,分别取样分离培养 ,革兰氏染色、镜检、照相 ,并对部分初筛菌落分离纯化培养 ,加以生化试验 ,同时进行原位粘膜触片、印片和扫描电镜制片 ,首次发现这些新生动物及胚胎普遍存在着与一般健康动物正常菌群相似的类群 ,有革兰氏阳性、阴性大小不等的球菌、链球菌、杆菌和梭状芽胞杆菌等“原藉菌” ,这在国内外微生物学和微生态学研究领域均属新发现。本文初步探讨了有关新生动物和不同胚胎正常菌群的来源、性质及其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1992年以来,我们通过对辽南地区部分猪场仔猪、克郎猪所发生的传染性下痢进行了临床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该病原菌是大肠杆菌。我们采用了近年来研制的EJL复方中草药进行治疗,使疫情很快得到控制,治愈率达85%~90.5%。该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也是目前养猪业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主要危害严重的是仔猪和克郎猪。  相似文献   
9.
对10头本地黄牛和2头夏(洛来)本(地)杂交牛,进行人工培植牛黄手术实验与跟踪观察,结果表明:实验牛的使役和母牛的繁殖能力不受影响;牛黄培植时间的长短与牛黄的形成大小成正比;牛黄菌种的应用和术部的确定是牛黄培植的关键环节.探讨了牛黄培植的影响因素及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正常分娩的新生仔猪、仔兔、犊牛、雏鸡和妊娠不同日龄猪胚、兔胚、鼠胚和鸡胚的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的内容物或粘膜分泌物及体外羊水(部分动物的生殖管道),分别取样,分离培养,革兰氏(Gram's)染色、镜检、照相,并对部分初筛菌落分离纯化培养,加以生化试验,首次发现这些新生动物及胚体内与外界是相通的天然管状器官,以及健康动物的子宫和体内泌尿生殖管道普遍存在着与一般健康动物正常菌群相似的类群,有G+、G-大小不等的球菌(Coccus)、链球菌(Streptococcus)、杆菌(Bacterium)和G+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等“原藉菌”,在国内外的微生物学和微生态学研究领域均属新发现。初步探讨了有关新生动物和胚体内外细菌的来源、性质及其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