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leptin长型受体(LR-b)在大鼠听觉核团中分布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在大鼠的耳蜗神经核、上橄榄核、外侧丘系核、下丘、内侧膝状体和听皮质中均有LR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推测,leptin作用于听觉传导通路相关核团中的神经元,可能与维持大鼠正常的听觉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选择健康、未产、体重220-250g成年雌性SD大鼠,采用阴道涂片方法鉴定其动情周期,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大鼠动情周期子宫内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子宫各层均有不同程度NSE免疫阳性产物分布,并随动情周期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各期子宫内膜黏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肥大细胞等NSE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变化不大,但着色深浅有一定差别,动情期着色最深,动情后期、动情间期、动情前期着色依次减弱;肌层和子宫外膜中,动情期着色最深,动情后期着色最浅,动情间期表达量明显回升,动情前期比动情期着色稍浅。表明,NSE在子宫中的分布可能受性类固醇激素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了早期流产、正常妊娠和非妊娠大鼠子宫中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分布与表达,探讨IL-18、iNOS和NF-κB的表达与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阴道涂片法将经过自然交配的大鼠分为流产组、正常妊娠组和非妊娠组3组,每组10只.流产组大鼠于妊娠第7天和第8天分别灌服米非司酮4 mg/(kg·d).各实验组大鼠均于交配后第9天处死,取子宫,切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后进行图像分析.[结果]IL-18、NF-κB和iNOS在正常妊娠组、非妊娠组和流产组大鼠子宫腔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子宫基质细胞或蜕膜细胞、子宫肌层平滑肌细胞及部分血管内皮细胞中均有表达.与正常妊娠组相比,流产组大鼠子宫中IL-18和iNOS的表达极显著减弱(P<0.01),NF-κB表达极显著增强(P<0.01),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IL-18、NF-κB和iNOS的表达均极显著增加(P<0.01).[结论]IL-18、NF-KB和iNOS的异常表达可能与流产有关.  相似文献   
4.
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技能大赛培训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年来全国新城疫抗体测定技能大赛,探索高职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培训方法,主要从培训的组织、培训的过程和培训的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广大学生和指导教师今后参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ICAM-1在妊娠早期和流产大鼠子宫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妊娠早期和流产大鼠子宫中ICAM-1的分布与表达。发现ICAM-1在各组大鼠子宫腔上皮、腺上皮、子宫基质或蜕膜、子宫肌层及部分血管内皮上均有表达。妊娠早期大鼠子宫基质、肌层和蜕膜细胞中ICAM-1的表达比发情期增加,且植入期和植入后期增加极显著(P〈0.01),植入期较植入前期在以上部位中增加极显著(P〈0.01),达到最高峰;植入后期肌层中ICAM-1的表达较植入期显著降低(P〈0.01)。流产大鼠蜕膜中ICAM-1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但子宫含胎儿部分蜕膜上皮细胞中ICAM-1的表达较强。结果表明ICAM-1主要在植入期发挥作用,其在妊娠早期的异常表达可能与流产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制备兔抗猪CD163多克隆抗体,采用RT-PCR方法从猪PAMRNA中扩增CD163胞质外区部分基因SRCR4-5,克隆至pGEX-6p-1原核表达载体,在IPTG诱导下获得约50000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蛋白。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表达产物能够被GST单抗所识别。用该重组蛋白免疫兔制备多抗血清,经间接ELISA检测,多抗血清效价可达10^5,流式检测发现可与Marc-145和PAM上的天然CD163分子相互作用。抗体阻断试验证明制备的多抗血清可以部分阻断PRRSV感染。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PRRSV与受体一CDl63相互作用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8.
在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们通过血凝试验(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对陕西省渭南市某海兰褐蛋鸡场的鸡新城疫抗体检测,抽取100日龄、210日龄、300日龄、420日龄的蛋鸡群各6栋鸡舍,每个鸡群随机抽取12只蛋鸡,翼静脉采取血样,分离血清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抗体水平高的是100日龄、210日龄和300日龄的蛋鸡,其抗体离散程度也较高,而抗体水平稍低的是420日龄的蛋鸡并且其抗体的离散程度也明显降低,该鸡群新城疫抗体水平平均值大于7 Log2。结果表明现用的免疫程序是完全可以保护鸡群免受新城疫病毒的侵袭。  相似文献   
9.
为了调查渭南地区犬皮肤病发病情况,对2017年1—12月渭南市2家动物医院确诊的289例犬皮肤病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犬寄生虫性皮肤病发病率最高,占32.87%;1岁以内的幼犬皮肤病发病率最高,占34.95%;5—10月犬皮肤病发病数量最多,共占67.12%;发病犬涉及28个品种,其中泰迪、贵宾及松狮最多,分别占7.27%、6.92%、和6.23%。渭南地区犬皮肤病发病率高,种类繁多,病因复杂,其发病率与年龄、季节和品种均有一定的关系。此次调查为综合性防治犬皮肤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活疫苗(HuN4-F112株)诱导的特异性IFN-γ+T细胞反应与其保护作用的相关性,本研究将25头45日龄PRRSV阴性健康仔猪随机均分为5组,第1~3组分别于0 d、7 d、14 d免疫HuN4-F112疫苗(1头份/头,106.0TCID50),第4组为攻毒对照组,第1~4组于21 d用PRRSV强毒株HuN4-F5攻毒(3 mL/头,104.0TCID50),第5组为空白对照组。疫苗免疫后1周~2周产生部分保护,3周产生完全保护,第1~4组保护率分别为5/5、2/5、2/5和0/5。中和抗体检测显示免疫组免疫后7 d和14 d所有猪只均未检测到中和抗体,免疫后第21 d第1组4头猪检测到低效价(≤1∶8)的中和抗体。疫苗免疫后血清中IFN-γ含量略有升高,但变化不大,整体都处于较低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检测PRRSV特异性IFN-γ+T细胞反应。免疫组免疫后7 d、14 d、21 d百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FN-γ+T细胞频数分别为0±0、0±2、5±8,组间和组内统计分析显示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在HuN4-F112株疫苗早期保护中,IFN-γ参与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较弱,在早期免疫阶段难以发挥主要作用。本研究为了解PRRSV疫苗免疫保护机制提供参考,同时,也提示需要采用更多的指标和方法来评价该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