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利用源于农大108的一套RIL群体及其IF_2群体,对玉米穗部性状进行2年2试点的QTL和HL分析。RIL群体和IF_2群体中分别鉴定到22和32个穗部性状QTL,HL分析鉴定到19个HL,这些QTL和HL在数个染色体区域呈簇状分布。其中,RIL群体中检测到的q EL5a,q ED10a,q ERs6,qRKs5和IF_2群体检测到的q EL8b,q ERs5,qRKs10b,qRKs10c表现出环境间一致性和高贡献率,为主效QTL;此外,h ED6和h ERs6位于同一标记区间。结果表明,QTL/HL的显性水平与杂种优势存在相关性,HL与QTL对单个穗部性状的调控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2.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AtPHO2进行精确编辑,在拟南芥转基因后代中筛选到3个Atpho2阳性突变体。突变体中AtPHO2的表达量下降了10倍。对获得突变体的表型及无机磷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叶片衰老速度明显快于野生型,突变体叶片无机磷含量是野生型的2~4倍。随着衰老进程的推移,地上部新叶中无机磷含量逐渐增加,突变体中由于磷代谢途径受阻而大量积累。本研究也表明,AtPHO2不仅可能通过磷代谢调控来响应非生物胁迫,而且与拟南芥的衰老进程存在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3.
作物生长过程中,病虫草害威胁着作物个体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作物群体的生物产量。近年来研究发现,采用多样化种植方式,由单作转变为不同类作物间作、套作,形成作物群落栽培系统,可改善群体结构、增强抗性水平,提高作物产量。综述了作物群落栽培系统抗病虫草害的六种机制,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作物群落栽培系统抗病虫草害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