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利用OWRK法预测桃叶表面润湿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桃叶表面润湿性能的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应用OWRK法对不同生长期桃叶的近轴面、远轴面的表面自由能及其分量进行了测定。无论近轴叶面还是远轴叶面,随着桃叶生长期的增长,均表现出表面自由能减小,润湿性能变差,极性分量所占比例下降,色散分量所占比例上升等特性。这些变化与前人对于桃叶表皮蜡的蜡质含量、组份含量变化的研究成果相一致。说明用OWRK法测定桃叶表面自由能及其分量所得结果可靠,可以较好地描述桃叶表面的润湿性能和能量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我校近几年研究生TA(TeachingAssistant,简称TA)指导化学实验课的情况,提出了研究生TA指导实验的管理模式,总结了取得的成功经验并提出了有待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科研训练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手段。在一年级本科生中采用项目递进教学模式提早对学生的科研能力进行培养,是教学实践体系改革的有益尝试。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培养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农药制剂在使用过程中须按照不同的施药方式进行相应的稀释,而不同稀释倍数对药液性质有较大影响。本文以虱螨脲乳油为研究对象,探讨稀释倍数对乳液稳定性和润湿性能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大,乳液粒径减小,粒径分布更均匀;同时,由于乳液粒径减小,液滴布朗运动加剧,沉降速率逐渐降低,离心稳定性逐渐增强;但是,助剂浓度的降低导致乳液表面张力逐渐增大,在疏水石蜡板上的接触角逐渐增大,润湿性能逐渐变差。该研究结果可为不同施药方式下农药的规范使用提供依据,对提高农药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Silwet618在食心虫农药减量化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不同果树上的田间药效试验,应用农用有机硅表面活性剂Silwet618作为桶混助剂,进行关于食心虫防治中的农药减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影响防效的前提下,桶混稀释5000倍的Silwet618可使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2.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防治桃树上食心虫分别减量15%~24%和31%~32%,5%阿维菌素微乳剂防治苹果树上食心虫减量48%,20%虫酰肼悬浮剂和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防治梨树上食心虫分别减量42%和63%。对于不同的药剂,减量程度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佳施药方案。  相似文献   
6.
雾滴体积和测量时间与雾滴接触角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药喷雾质量直接关系到药效的发挥,喷雾液滴与靶标的接触角可以用来表征喷雾质量的好坏,并可说明喷洒液的表面张力与靶标的表面张力是否匹配。针对喷雾液滴在靶标上接触角测量的重现性不佳等问题,以玻璃和石蜡模拟靶标表面,研究了去离子水在亲水和疏水靶标表面上液滴体积(重力)和测量时间对接触角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滴体积越大接触角越小,这种趋势在亲水表面比疏水表面上更突出,测量时体积可分别选择在0.5~1μl和1~5μl;液滴滴下30~50 s后与固体表面基本达到平衡,对接触角测量的准确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农药助剂溶液在靶标表面的动态润湿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测量3种常用助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及全氟辛磺酸四乙基胺(FT-248)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DST),以及液滴在石蜡和玉米叶片上的动态接触角(DCA),讨论了DST对药液在靶标上的润湿性和铺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药液落在靶标上的瞬时DST越小,则与靶标间的DCA越小,越容易在靶标上润湿;DST降低得越快,铺展的速度也越快。应用平衡表面张力(EST)来评价雾滴在靶标上的动态润湿行为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用DST能更确切地分析药液在靶标上的铺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农药在靶标表面的持留与沉积是剂量传递中的重要过程,直接关系到农药剂量传递效率和生态环境安全。目前我国农药在施用过程中界面传递环节损失较大,导致农药利用率低下,因此,如何通过合理的科学手段增加农药的叶面沉积效率,对改善农药流失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之一。近年来,根据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作用特点及环境条件,应运而生了多种高效、安全、经济的功能化药物递送体系,不仅可以通过调控农药的持续释放来延长持效期,又可以提高农药在靶标表面上的沉积与持留,是提高农药有效性与安全性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分别从靶标作物表面化学成分与微纳结构两个关键因素出发,综述了功能化载体在改善农药叶面沉积性能方面的研究概况及其发展趋势,并针对功能化载体的制备工艺、拓扑形貌、释放性能、叶面沉积与持留及其靶标生物防效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内容主要包括利用功能分子 (多巴胺、单宁酸、聚乙烯醇、聚乳酸等) 对载体表面进行修饰改性,增加载体与靶标之间的非共价键作用,或者构建具有特殊拓扑形貌的载体 (纤维状、网络状、帽子形等),以此来增加界面传递过程中载体与靶标之间的尺寸效应,减少损失,最终提高农药的叶面沉积性能与剂量释放调控。此外,文章还分析了当前高效叶面沉积功能化载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农药剂量传递效率开拓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农田草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发展,使用除草剂进行化学防治是目前最省时省力和防除效果最好的除草方法。其中,茎叶处理除草剂因其具有不受土壤环境影响、按草施药、灵活和选择性高等优点,应用范围更广。然而,茎叶处理除草剂在喷雾施药过程中由于受到杂草叶片界面特性的影响,常出现药液迸溅、滚落、难以渗透等现象,导致除草剂用量增大,杂草产生抗性,并出现药害和环境残留等诸多问题。使用合适的喷雾助剂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策略。考虑到除草剂的使用需要结合杂草性质,并与喷雾助剂一起使用,了解各自的作用方式对指导草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除草剂作用方式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禾本科、阔叶类和莎草科杂草的形态学和叶片界面特性及其对除草剂选择的影响,并详细阐述了常用喷雾助剂对茎叶处理除草剂的增效机制及其剂量传递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别归纳了喷雾助剂对触杀型和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在防除禾本科、阔叶类、莎草科杂草方面的应用及增效规律。此外,文章还对除草剂喷雾助剂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除草剂领域喷雾助剂的研发和使用提供参考,并最终实现农药的“减施增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