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林业   14篇
基础科学   9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静液压传动这一新型动力传动系统的特点.通过详细分析该系统液压元件类型的选择、排量与传动变速比关系及该类系统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在实际使用中,为了保证工程机械在大功率工况下,不降低经常工况的效率,提高传动变速比与其它传动形式的匹配方案.通过对匹配方案的分析为工程车辆的开发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应用于汽车多路传输系统中所有关联数据库数据的简化算法.同时对此算法进行了具体的性能分析.汽车多路传输系统允许汽车电子系统内各个智能模块共享信息,实现了信息在各个电子模块中进行实时交换,从而能提高各个智能模块之间的信息交换速度.  相似文献   
3.
二次调节静液储能拖拉机传动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次调节静液储能拖拉机传动系统是由柴油机,液压蓄能器,液压泵/马达(二次元件),差动变速器和驱动轴等组成,该系统充分利用了液压蓄能功率密度大,二次元件具有较高的控制质量,可实现四象限工作等特点;实现了柴油机和拖拉机行驶载荷的分离,工作过程中当外负载扭矩发生变化时,将引起二次元件的转速变化,从而引起二次元件排量的变化,通过调节液压马达的变量机构使其与工作负载所需转速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以汽车转向系转向特性为研究对象和目标,为了探讨汽车转向回正特性对汽车行驶安全和操纵稳定性的影响,降低驾驶员施加于方向盘的转向力矩,并使驾驶员获得良好的路感,改善汽车转向系的回正特性,提出了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回正控制算法以提高转向盘的回正特性,开发了一种基于转向盘转角估计的PID控制策略.为了分析获得汽车转向回正特性和回正控制逻辑,通过分析和物理模型简化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根据建立的模型,对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此控制策略可提高转向盘的回正特性和稳定性,利于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和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6.
工程机械新型传动系统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静液压传动这一新型动力传动系统的特点.通过详细分析该系统液压元件类型的选择、排量与传动变速比关系及该类系统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在实际使用中,为了保证工程机械在大功率工况下,不降低经常工况的效率,提高传动变速比与其它传动形式的匹配方案,通过对匹配方案的分析为工程车辆的开发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起重机液压能回收利用系统能量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起重机能量利用率,针对液压起重机的结构特点,本文从能量平衡观点出发,提出了在传统的液压起重设备中增加液压蓄能器,由液压蓄能器和液压平衡缸组成液压能回收和再利用系统,实现起重机在升降过程中将部分液压能回收并储存在蓄能器中在起重机工作时协助液压泵提供辅助能量,达到减少能量供应,提高能量利用率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地提高液压起重机的效率,改善液压起重机的能量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根据电磁悬架系统物理简化模型推导了单轴电磁悬架系统的非线性动态方程及线性动态方程的控制器设计.提出了电磁悬架系统受到随机白噪声干扰激励下,悬架控制器增益的选择方法.选取次最优控制器增益作为控制方法,研究了悬架的位移响应均方值最小和系统的能量消耗最小时,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将次最优控制器增益与由线性二次最优控制理论得出的状态反馈增益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电磁悬架可达到激波衰减和能耗的次最优,性能优于被动悬架系统,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二次调节技术 ,并对二次调节静液储能传动系统在拖拉机上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论城市交通的合理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城市交通目前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外城市交通建设发展的经验,阐述了城市交通结构与城市畅通交通的关系,提出了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对城市交通进行结构调整、合理规划,并逐步形成综合立体城市交通体系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