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表型和SRAP 标记的切花菊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45 个表型性状和SRAP 标记分析56 个切花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表型变异分析结果 表明:21 个性状表现出品种内一致性高及品种间特异性强;主成分分析发现,主成分贡献值较大的性状 有花序直径、花序类型和瓣型等花部性状,其次是叶部和茎杆性状,说明所选用的切花菊品种在分类时 应以花部性状为主,叶部和茎杆性状为辅;表型性状基于遗传距离UPGMA 聚类,将56 个切花菊品种分 为平瓣类、匙瓣类、桂瓣类、匙瓣-平瓣类和管瓣类,聚类结果大致按照花径-瓣型-花型分类。14 对 SRAP 引物组合扩增56 个切花菊品种的DNA,共扩增出454 条带,其中多态性带423 条,占扩增带数的 93.17%,多态性含量PIC 值在0.72 ~ 0.89 之间,平均为0.82,说明切花菊品种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丰富的 遗传多样性。基于SRAP 标记的UPGMA 聚类分析显示: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64 ~ 0.97 之间,将56 个切花菊品种分为平瓣类-匙瓣、桂瓣类和管瓣类,聚类结果大致按照花径-瓣型-花型分类。Mantel 检验相关性系数为0.682,两种聚类结果有相似之处,均能很好体现试验切花菊品种间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2.
‘燕妮’,月季切花品种,花橙粉色,淡香,单株年产切花量约20枝。‘绿野’和‘哈雷彗星’,庭院绿化月季品种,生长势旺盛,花期长,抗逆性强。‘绿野’花重瓣,浅黄转浅绿色,盘状;‘哈雷彗星’花重瓣,复色,初放时为金黄色,日晒后产生红晕。  相似文献   
3.
采用动态熏蒸方式,选取更为接近实际环境的复合污染模式,在国内首次对菊花新品系进行苯-甲苯去除效果测试。结果表明:品系间对苯或甲苯的去除效果差异显著。虽然所测试的大多数菊花新品系对甲苯的去除效果更好,但是9个菊花新品系对苯和甲苯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去除机制。熏蒸6 h,品系2、4、5、9对苯和甲苯的去除率都在30%以上,而品系7对甲苯的去除率由熏蒸3 h的13%降至熏蒸6 h的0。从累计去除量的角度考虑,品系2、4、5、8、9对苯-甲苯的去除效果较好,可考虑做进一步的实际环境应用测试。  相似文献   
4.
以来源于不同海拔高度的3个新疆宽刺蔷薇1年生实生苗为材料,在引种地北京测定光合作用日变化以及13:00的荧光参数、抗氧化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来源不同海拔的宽刺蔷薇植株都在9:00以后出现净光合速率的持续降低,在上午受到气孔限制,中午则主要受非气孔限制,即PS Ⅱ反应中心活性的影响.各植株在13:00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光抑制,与来源中、低海拔植株相比,来源高海拔的植株PS Ⅱ反应中心活性与热耗散能力均显著降低,即发生了更显著的光抑制效应;POD、APX酶活性以及AsA/DHA等酶类和非酶类抗氧化物质在高海拔来源植株中显著升高,以抵抗光氧化胁迫,但仍然造成了过剩的活性氧累积以及植物组织的膜脂过氧化伤害.  相似文献   
5.
本位通过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对河南省农业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并且从DEA有效性、规模收益情况和投入产出冗余三个方面做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普遍较低,规模收益状况不理想,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6.
仅就目前看到的资料,能用于野禽生产的人工光照制度有两种。Woodard和Snyder(1978b)、Mashaly(1983)均先给雉鸡一个非刺激性光照期,即每天8小时光照16小时黑暗(8L∶16D),其后改为刺激性光照,即每天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16L∶8D),直至产卵结束。Woodard等在《RAISING GAME BIRDS》一书中介绍的光照制度是给予中雉鸡14小时光照,待产卵一达到高峰,再每周增加光照15分钟,直至达到每天最长光照17小时。关于哪种光照制度对雉鸡繁殖性能影响较大、更适用于雉鸡生产尚未见报道。关于光照强度,目前对产蛋家禽一般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环颈雉季节性产卵习性的基础上,采用人工补充光照达到每天光照16小时(刺激性光照,16L:8D),使雉鸡早产卵,延长产卵期,增加产卵量,1985年—1986年进行了人工补充光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人工补充光照完全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还发现给予刺激性光照的日期愈早,产第1枚卵的日期也愈早,从给予刺激性光照到第1枚卵所经过的天数也愈多。要使雉鸡提前到预定的时间开产,可以根据这个规律确定开始人工补充光照的时间,而且给予初产雉鸡刺激性光照要适当早于经产雉鸡。  相似文献   
8.
我所从1982年开设“环颈雉驯化养殖技术的研究”科研课题,现已拥有相当规模的种雉鸡群,经过四年的人工孵化,取得了较好的孵化成绩,并总结出较成功的雉鸡卵人工孵化技术。我所共有三台大型孵化器,每台入孵火鸡卵一万枚以上。而我所种雉鸡群小,入孵雉鸡卵数量少,考虑到孵化成本,不可能专用一台孵化器孵雉鸡卵。因此,我们采用与鸡卵同机孵化和分批入卵的方法。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此种方法效果很好。这个结论与B、Banbkobuz等(苏联:1985)的报导是不一致的,他们报导从乌克兰得到  相似文献   
9.
酚类物质与蝴蝶兰褐变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个褐化程度不同的蝴蝶兰品种A1 (大白花红心) 、B3 (迷你型白花黄心) 和R4 (深红花红心) 进行了9种酚酸定性定量分析, 并研究了以叶片为外植体的初代培养过程中总酚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绿原酸、邻苯二酚、儿茶酚、咖啡酸及没食子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豆酸可能与蝴蝶兰褐变相关, 苯甲酸对蝴蝶兰褐变影响很小; 在褐变过程中, 总酚含量越高, 褐变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0.
蝴蝶兰组培中pH和温度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蝴蝶兰R4品种叶片为外植体, 研究不同pH 培养基、培养温度对褐化率、多酚氧化酶( PPO) 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影响以及褐化率与PPO、总酚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培养基pH 6.5或培养温度20℃时外植体褐化率最低。在相同温度(25℃) 下, PPO活性、总酚含量高低并不与pH值大小成正比, 且褐化率与PPO无显著相关性, pH 5.0时, 褐化率与总酚含量显著相关; 在相同pH (6.0) 下, 温度越高, 褐化率越高, PPO活性越强, 总酚含量越高, 且20℃下, 褐化率与PPO、总酚含量分别达到极显著、显著相关, 30℃下, 褐化率与总酚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