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柴胡种子处理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研究了柴胡种植的种子处理方法,选地整地、播种时间、定苗密度、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栽培技术措施,从中筛选出了秦巴山区种植柴胡的高产栽培技术,可使干柴胡单产达220kg/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2.
山区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潜力与技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1 前 言马铃薯是镇巴山区主要的粮菜兼用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 13 4万hm2 以上 ,占粮食作物面积的 2 5 31% ,高半山地区占 5 6 % ,马铃薯产量占粮食作物产量的 30 5 9% ,仅次于玉米 ,在粮食作物中位居第二。镇巴位居大巴山腹地 ,平均海拔10 5 7m ,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 ,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因此 ,镇巴马铃薯品质好 ,产量较高 ,但因我县冬春干旱、低湿、霜冻以及品种种植年限长 ,退化严重 ,加之新技术推广不平衡 ,产量差异大 ,限制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为此 ,我县从 1998年以来引进示范种植地膜覆盖马铃薯栽培新技…  相似文献   
3.
黄连种子后熟处理及与玉米套作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种子后熟处理 黄连种子有胚后熟和休眠的特性.种子收获时期的种胚尚未发育好,需贮藏于5~10℃低温处经180~270d可使种子的胚慢慢发育长大,完成胚的分化.从外形上看,种子已裂口,此阶段称形态后熟,但这时播种仍不能发芽,必须在0~5℃低温贮藏30~90d,才能完成生理后熟阶段,种子才能正常发芽.在自然气温下的湿种子(干燥的种子就失去发芽力),需经150~180d的自然温度,90~120d的自然低温(冬季),才能完成胚的后熟阶段,种子播后才能正常出苗.  相似文献   
4.
1 GAP栽培技术1 .1 选地整地葛为深根植物 ,宜选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为佳 (粘重土壤 ,低洼地和盐碱地不宜 )。冬季深翻 30~ 5 0 cm,风化 2~ 3个月 ,至翌年春季 ,施肥 5 2 .5~ 75 t· hm- 2 ,浅耕耙平 ,作成宽 80 cm,长度不限 ,沟宽 30 cm,深 1 5~ 2 5 c  相似文献   
5.
板蓝根的药用价值及GAP示范栽培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 tinctoriaL)和草大青 (Isatisindigotica Fort)的根 ;或爵床科植物马蓝 [Baphicamthus Cusia(Nees) Brem]的根茎及根。上述植物的叶或带幼枝的叶 (大青叶 )以及叶的加工制成品 (青黛 ,蓝靛 ) ,亦供药用。1 主要成分菘蓝的根部含靛甙 [Indoxyl-B-(C14 H17No6 ) ]、靛红 (Isatin)、板蓝根结晶乙 (C5H7NO3)、板蓝根结晶丙 (C2 6 H4 8O16 )、板蓝根结晶丁 (C16 H2 0O10 )。又含植物性蛋白、树脂状物、糖类等。根中氨基酸有精氨酸、脯氨酸、谷氨酸、酪氨酸、r-氨基丁酸、缬氨酸和亮氨酸、芥子甙。还…  相似文献   
6.
7.
1 前 言汉中市马铃薯地膜栽培始于 1986年 ,到 1996年发展到了 6 0 0多公顷 ,且多集中栽培于城郊和重要集镇周围 ,1997年以来 ,由于省市农技部门对马铃薯三项技术 ,特别是地膜栽培技术的推广 ,辅之以市场的调节作用 ,使种植面积逐年上升 ,1998年达到 4 6 2 0公顷。 1996~ 1998年 ,经济效益累计增值 3732 5万元 ,社会、生态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 地膜马铃薯几种栽培方式2 1 厢式宽畦栽培法主要集中于平坝水田地区种植 ,作用有三 :一是省。实行厢式宽畦栽培的一般宽 2m ,与地膜常规推广的宽度一致 ,不裁不剪 ,既减少浪费 ,又操作方…  相似文献   
8.
1种子繁殖 1.1选留种子 选用紫花桔梗为主栽品种,也可搭配白花桔梗,其遗传性稳定,产量高,但氨基酸含量与溶血作用均低于紫花桔梗.两种桔梗的皂甙药理性质完全相同,以药用为目的的繁殖选用紫花桔梗,以食用加工为目的的选用白花桔梗.选用种子一般采用株选,选择二年生的生长粗壮、无病虫害的健壮株作为系统选育种子株作种.根据桔梗果实自上而下逐渐成熟的特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