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H-FABP和HSL基因多态性对苏淮猪胴体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H-FABP、HSL基因在83头苏淮猪中的多态性分布。结果表明:H-FABP基因的3个变异位点和HSL基因都存在多态性。H-FABPHinfI位点HH基因型个体的背膘厚为19.81mm,极显著低于hh基因型个体(20.16mm)(P〈0.01),Hh基因型个体的背膘厚为19.86mm,显著低于hh基因型个体(P〈0.05)。HH基因型个体的瘦肉率为59.69%,极显著高于hh型个体(54.84%)(P〈0.01),Hh基因型个体的瘦肉率为58.69%,显著高于hh型个体(P〈0.05)。HH—Dd—Aa单倍型背膘最薄(19.73mm)、瘦肉率最高(60.92%),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HSL基因GG基因型个体的背膘厚为19.79mm,极显著低于AA基因型个体(20.23mm)(P〈0.01),AG基因型个体的背膘厚为19.88mm,显著低于AA基因型个体(P〈0.05)。GG基因型个体的瘦肉率为59.89%,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54.04%)(P〈0.01),AG基因型个体的瘦肉率为58.52%,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提示:H-FABP、HSL基因可以作为胴体性状的候选基因用于猪的辅助选育。  相似文献   
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近期危害养猪业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培育抗病性品种是该病综合防治的一个有效方法。文章围绕该病抗病育种候选基因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行综述,内容涉及病毒特异性受体基因、先天性免疫相关基因、抗原递呈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胞内miRNA等,并重点就今后PRRSV疾病耐受性和提高适应性免疫应答能力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色差仪和肉色板在猪肉肉色评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色差仪将标准肉色板(日本制)的6个色级进行了测定,统计分析6个色级的L*、a*、b*、C和H0值的变化规律。以肉眼对照肉色板评定法和色差仪评定法对淮猪(HH)、苏淮白猪(75%大约克猪 25%新淮猪,SHB)、大约克猪×淮猪(YH)、长白猪×淮猪(LH)、杜×长.大(DLY)洋三元猪等5个品种(系)或杂交组合共计23头猪进行了宰后肉色评定,将两种测定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b*值在肉色的评定中参考意义较小;在个体肉色相差较小时(如在3.0~3.5分之间),色差仪评定法与肉眼对照评定法对猪肉肉色的评定结果不一致;当个体肉色相差较大时,这两种方法的评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优化及其在苏淮猪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可以了解不同组织细胞或同类组织细胞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基因表达状况,为研究生命活动过程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对差异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优缺点以及近年来此方法的改进进行了论述和评价,对其方法提出了优化方案,并初步就初步报道了其在苏淮猪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分别选取4窝长白猪×淮猪(长淮组)、大约克猪×淮猪(大淮组)和淮猪(淮猪组)进行育肥和胴体性能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猪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大淮猪平均日增重(626.13±76.82)g(65.24%)、长淮猪平均日增重(587.00±59.58)g(54.91%)均有高于淮猪(378.93±67.74)g的趋势。长淮猪料肉比(3.04)比淮猪(4.54)降低了49.34%,大淮猪料肉比(3.27)比淮猪降低了38.84%。试验猪的平均屠宰率都在70%以上,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大淮猪的胴体斜长(74.50±1.91)cm显著长于淮猪(68.50±3.70)cm,(P<0.05)。长淮猪的眼肌面积(36.45±4.80)cm2显著大于淮猪(21.02±4.23)cm2,(P<0.01)。大淮猪后腿比例(31.08±1.97)%有高于淮猪(28.74±1.24)%的趋势。瘦肉率长淮猪(56.69±1.79)%和大淮猪(53.13±1.41)%均极显著(P<0.01)高于淮猪(44.89±2.15)%。淮猪皮(14.10±1.55)%比长淮猪(7.81±0.56)%和大淮猪(8.39±0.81)%高出5个百分点以上,且差异极显著(P<0.01)。3组猪的肉质性状指标都在正常值范围内,肉质优良,未发现有PSE或DFD等劣质肉。  相似文献   
6.
FSHβ基因多态性对苏淮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行设计FSHβ上下游引物和插入序列引物,检测FSHβ插入突变在80头苏淮母猪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苏淮猪群体中没有AA型分布,B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806;经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分析,AB型母猪的总产仔数为(12.13±2.01)头,高于BB型母猪的(11.00±2.11)头,差异显著(P<0.05);AB型母猪的产活仔数为(10.94±2.39)头,显著高于BB型母猪的(9.78±2.37)头(P<0.05);对产死胎数、断奶头数以及仔猪早期生长性状影响不显著。提示可将FSHβ基因作为繁殖性状的候选基因用于提高苏淮猪的产仔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苏淮白猪为材料提取RNA,比较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与TRIzol试剂法提取RNA的效果.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提取的RNA经纯化之后均能够满足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需要,差别仅在于前者提取的RNA浓度稍高于后者,而后者更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肉鸡为研究对象,探讨日粮蛋氨酸3种添加水平(高于国标、等于国标和小于国标推荐量)对肉仔鸡胴体品质、生产性能、机体免疫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