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生物炭和石灰对红壤理化性质及烟草苗期生长影响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国南方红壤普遍存在酸性强、铝毒和有效养分含量低等特性,本文研究了生物炭和石灰对红壤理化性质及烟草生长的差异,为烟田红壤改良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盆栽试验,设置0、0.5%、1%、2%生物炭用量与传统石灰用量(0.3%)等5个处理,研究了其对红壤pH值、交换性铝和锰、有效态矿质养分含量,以及烟草农艺性状、烟叶矿质养分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或石灰后,烟草株高、茎粗和叶片数目等农艺性状明显改善,生物量显著提高。0.5%和1%生物炭处理烟叶的N、P、K、Ca和Mg含量较对照处理明显提高,但2%生物炭处理,烟叶N含量比对照处理降低了9.3%。与对照处理相比,石灰处理中烟叶的N、P和Ca含量增加,K和Mg含量下降。施用生物炭和石灰均能够提高红壤pH值,降低其交换性铝含量;且施用生物炭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均高于对照处理;而石灰处理仅交换性钙含量增加,交换性锰含量则减少。因此,施用生物炭和石灰均能促进红壤中烟草的生长,并有效改善红壤的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2.
减氮配施硝化抑制剂对大白菜农学和环境效应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优化我国蔬菜系统氮肥管理,实现蔬菜绿色生产,以西南地区露地大白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和生命周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不施氮肥(CK)、农户习惯(FP)和减氮配施硝化抑制剂(DMP衍生物)处理(硫基复合肥与硝酸铵钙OPT1和硫基复合肥与尿素OPT2)4种不同氮肥管理策略下的大白菜产量、氮肥利用率、经济效益和生态系统净经济效益以及氮足迹和碳足迹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FP相比,OPT1和OPT2处理分别显著提高大白菜平均总产量(6.7%和4.2%)、商品产量(16.4%和9.0%)和氮肥利用率(9.6%和11.2%),同时,显著减少平均单位面积上的活性氮损失75.0%和温室气体排放68.0%,故分别显著降低76.4%和76.1%的氮足迹以及69.9%和69.4%的碳足迹。综合而言,OPT1和OPT2处理较FP处理分别提高106.0%和97.9%的生态经济净效益(NEEB),显著降低了单位NEEB温室气体排放(GHG-NEEB)和单位NEEB活性氮损失(Nr-NEEB)。研究表明,氮肥减量配施硝化抑制剂在减少氮肥用量和增加蔬菜产量的同时,降低了蔬菜系统环境代价并提高了生态系统经济效益,是实现蔬菜绿色生产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研究了皖西白鹅催乳素受体基因(prolactin receptor,PRLR)在产蛋不同时期及生殖轴不同组织mRNA的表达特点。结果表明,在垂体、下丘脑和卵巢组织中,皖西白鹅产蛋前期PRLR表达水平较低,至产蛋期降至最低,抱窝期上升至极高水平,休产期再次下降至较低水平,且各组织均表现出相似的规律,但卵巢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就巢期间,在就巢前、中、后期,PRLR mRNA表达量在各组织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垂体组织中表达量呈"V"形变化,在中期前下丘脑中PRLR mRNA维持稳定,到后期有所下降,卵巢中表达量呈梯形下降。PRLR mRNA表达量在不同周期及不同组织中的变化规律反应了PRLR对皖西白鹅就巢的影响,PRLR对鹅就巢的调控可能在转录时期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4.
运用PCR-SSCP法,检测了皖西白鹅和莱茵鹅PRLR基因外显子10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表明:在皖西白鹅群体中存在多态性,10-2位点的A-181G和10-3位点的-/22A缺失突变;而在莱茵鹅群体中则不存在多态性。  相似文献   
5.
添加生物质炭对黄棕壤和红壤上油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探究施用不同比例的生物质炭对黄棕壤和红壤理化性质和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棕壤和红壤在添加1%生物质炭后,两者的pH值、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均比对照显著增加。油菜根、茎、叶、角果、籽粒等干物重均增加,其中黄棕壤上油菜籽粒产量比对照提高114.8%,达到显著水平。添加生物质炭后,两种土壤上油菜各部位氮含量均有所下降,磷含量也呈降低趋势,钾含量则有所升高,其中红壤上油菜的变化幅度较黄棕壤显著。由于油菜干物重增加,两种土壤上油菜氮磷钾积累量在加入生物质炭后也有明显地提高。因此,施用1%生物质炭可以促进油菜生长,并有助于油菜对磷、钾等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甜玉米是西南地区主要蔬菜作物之一。当前氮肥用量高、施肥次数频繁、施肥后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管理方式制约着甜玉米绿色高效生产。为优化我国甜玉米生产氮肥管理,于2018至2019年在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开展田间试验,探究减氮配施新型硝化抑制剂DMPSA对甜玉米产量、植株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共设不施氮肥、农民习惯和减氮配施新型硝化抑制剂DMPSA的硫铵、硝酸铵钙和尿素5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处理相比,添加新型硝化抑制剂DMPSA的优化施肥处理在降低66.8%~76.8%氮肥用量条件下使产量保持稳定,有利于促进植株氮吸收,同时优化施肥处理显著降低氮盈余约90%并显著提高了195%~210%的氮肥偏生产力、170%~240%的氮肥农学效率和14.5%~20.3%的氮肥回收利用率。在经济效益方面,优化施肥处理平均净收入提高了2703元/hm2。不同氮形态配施硝化抑制剂DMPSA处理间在产量、植株氮吸收、氮盈余、氮肥利用率上没有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减氮配施DMPSA策略在甜玉米生产中具有减氮增效、稳产增产,并兼顾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环境友好的特点,有助于实现西南地区甜玉米绿色生产。  相似文献   
7.
探讨生计策略选择对降低农户多维贫困有重要意义。基于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市额敏县305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不同生计策略选择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首先基于可行能力理论,运用A-F方法测算出多维贫困指数,识别脱贫农户的多维贫困。其次,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不同生计策略对多维贫困的缓解效应。最后基于生计可持续框架,采用Probit回归模型,探讨选择不同生计策略的农户所拥有的生计资本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选择非农主导型生计策略的农户更能缓解农户的多维贫困,平均处理效应为-18.07%。此外人力资本对选择3个不同的生计策略农户的多维贫困均有缓解,金融资本有利于缓解农业型农户和非农业型农户的多维贫困,物质资本不利于缓解兼业型农户的多维贫困。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同时萃取茶叶中咖啡因和茶多酚的工艺。结果表明:萃取压力对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因的萃取率影响最大,改性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它们的萃取率。结论:利用超临界CO2法同时萃取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为220bar、萃取温度为60℃、改性剂为50%乙醇、萃取时间为3h,茶多酚和咖啡因的萃取率分别为7.04%和2.48%。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降水条件下生物炭对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模拟降水的方法,将以花生壳为原料在400℃热解制备的生物炭施入红壤,在气温25—30℃、单次降水量20 mm条件下进行连续试验约20 d,分析生物炭对施肥和未施肥红壤的速效钾(SAK)、速效磷(SAP)、铵态氮(SAN)、硝态氮(SAN)、有机碳(SOC)、活性铝(SAA)以及p H值在降水前后的变化。共设8个试验处理:未施肥+未施C(CK)、未施肥+1%生物炭(C1)、未施肥+2%生物炭(C2)、未施肥+3%生物炭(C3);施肥+未施C(F)、施肥+1%生物炭(FC1)、施肥+2%生物炭(FC2)、施肥+3%生物炭(FC3)。施肥土壤施用KH2PO40.14 g·kg-1、KNO30.51 g·kg-1、NH4NO30.80 g·kg-1和Ca(NO3)20.95 g·kg-1。【结果】施用生物炭的红壤,其速效钾、速效磷、硝态氮、铵态氮、活性铝、有机质和p H等指标在降水后均有较大变化,且不同生物炭用量对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施用3%生物炭时,土壤理化性质在降水前后变化最为显著,C3处理的p H值比CK处理提高了0.60个单位,速效钾的下降幅度比CK少9.5%,速效磷、硝态氮的下降幅度分别比CK高出33.2%和40.5%,有机碳和铵态氮则没有明显变化,活性铝下降了91.1%。而降水后FC3处理的p H值比F处理提高了1.09个单位,速效钾的下降幅度比对照少10.3%,速效磷和硝态氮的下降幅度分别比F处理高23.4%和21.9%,有机碳和铵态氮的增幅分别比F处理高23.6%和5.4%,活性铝下降了94.8%。【结论】在降水条件下,生物炭有利于酸性红壤保持适宜的速效钾含量,提高土壤p H值和有机碳含量,以及能大幅降低土壤活性铝浓度,且对施肥后酸性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地菍总黄酮(TFMD)对胰岛素抵抗(IR)小鼠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试验以灌胃高脂乳剂建立胰岛素抵抗小鼠模型,同时灌胃给予地菍总黄酮混悬液(高剂量(600 mg/kg)、中剂量(300 mg/kg)及低剂量(150 mg/kg))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30 d。试验结束后测定小鼠血清中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中胰岛素受体(Ins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骨骼肌中葡萄糖转运体4(GLUT4)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肝脏中InsR、PPAR-γ和骨骼肌中GLUT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地菍总黄酮能降低IR小鼠的体重,降低血清FBG、FINS及HOMA-IR水平,升高ISI水平(P<0.01,P<0.05);降低血清TG、TC及LDL含量,升高HDL含量(P<0.01,P<0.05);同时提高IR小鼠肝脏中InsR、PPAR-γ及骨骼肌中GLUT4的mRNA表达量,提高小鼠肝脏InsR、PPAR-γ及骨骼肌中GLUT4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P<0.05)。以上试验结果证实,地菍总黄酮能有效缓解小鼠试验性胰岛素抵抗症状,该活性与调节糖脂代谢、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