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评价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灭菌对葛根提取物品质的影响效应及其差异性,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0、2.8、5.7、8.3、10.6 kGy)和电子束(0、2.4、5.1、7.7、10.3 kGy)辐照处理葛根提取物,研究辐照对其微生物总数、抗氧化活性及指纹图谱的影响。结果表明,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均能有效降低葛根提取物中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随着吸收剂量增大,抑制作用增强。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吸收剂量分别为5.7 kGy和5.1 kGy时,葛根提取物均达到《中国药典》所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需氧菌总数为103 CFU·g-1、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为102 CFU·g-1);吸收剂量分别为5.7 kGy和7.7 kGy时,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均降至10 CFU·g-1以下。此外,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与沙门氏菌(Salmonella)均未检出。2种辐照方式均对葛根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DPPH·)清除率、羟自由基(·OH)清除率以及总还原能力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处理葛根提取物特征峰的相似度达到1.0,且相对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RSD)均小于0.5%,表明2种辐照方式对葛根提取物指纹图谱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对葛根提取物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2种辐照方式均不会对葛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指纹图谱产生显著影响,不影响葛根提取物的有效性及质量稳定性。该研究为2种辐照技术,特别是电子束辐照在葛根药材、饮片及其中成药制剂灭菌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食用槟榔加工过程中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动态变化情况,以食用槟榔加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槟榔籽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真菌rRNA基因ITS1区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未入苏发籽、入苏发籽、洗籽、烤籽、上胶籽、去芯籽、点卤籽和成品籽8类共24个样品的真菌归类为9个门,31个纲,84个目,164个科,226个属的520个操作分类单元(OTU),优势菌属包括Aspergillus(曲霉属)、Cladosporium(枝孢属)、Candida(假丝酵母属)、Lecanicillium(蜡蚧属)、Simplicillium(拟青霉属)、Penicillium(青霉属)、Tuber(块菌属)、CyberlindneraRhodotorula(红酵母属)、Cutaneotrichosporon、unidentified Saccharomycetales_fam_Incertae_sedis(未鉴定出的发菌)、unidentified Saccharomycetales(未鉴定出的酵母)和unidentified Malasseziales(未鉴定出的马拉色菌),其中槟榔内生菌Aspergillus为整个加工过程中的绝对优势真菌,相对丰度达66.70%~97.67%,其余优势真菌在不同槟榔加工过程中差异较大。多样性分析表明,未入苏发籽、洗籽、烤籽和点卤籽真菌组成结构较为相似,入苏发籽、上胶籽、去芯籽和成品籽真菌组成结构差异明显。本研究结果表明槟榔加工过程中真菌丰富度差异不大但多样性差异明显,其中成品籽真菌多样性较其他组真菌组成结构差异最大。本研究为后续食用槟榔防霉技术的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辐照对甲鱼预制菜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采用0、4.7、7.1、9.9 kGy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甲鱼预制菜,通过感官评定并利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辐照前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5 kGy以内剂量辐照对甲鱼预制菜的感官品质无明显影响,高于5 kGy会影响其气味和滋味,进而可能产生异味。辐照对甲鱼预制菜特征气味引起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传感器响应值较高的芳香成分和有机硫化物、氮氧化合物、甲烷、醇类和醛酮类物质,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能够有效区分经不同剂量辐照处理的甲鱼预制菜。4.7 kGy组与对照组气味差异较小,7.1、9.9 kGy组与对照组差异相对较大。不同剂量辐照后甲鱼预制菜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增加,醛类、酸类相对含量降低,烃类、芳香族类、酮类、酯类相对含量升高,醇类、含氮含硫及杂环类相对含量先降低后升高。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结果表明,壬醛、癸醛、辛醛、己醛、庚醛、1-辛烯-3-醇和2-戊基呋喃是甲鱼预制菜的关键风味成分,苯甲醛、苯乙醛、(E,E)-2, 4-癸二烯醛对其风味具有重要修饰作用。辐照后辛醛、己醛、1-辛烯-3-醇对甲鱼预制菜总体风味的贡献率降低,庚醛、2-戊基呋喃的贡献率先降低后增加,苯乙醛的贡献率增加并成为关键风味成分。因此,建议采用不超过5 k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甲鱼预制菜,在杀菌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持其原有风味。本研究结果为辐照技术在甲鱼预制菜杀菌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蔬菜中亚硝酸盐降解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蔬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来源及含量状况,对目前降解亚硝酸盐所使用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酶法的原理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降解途径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电子束辐照灭菌对山银花药材质量的影响,分别采用0、2.8、6.3、9.5、18.8 kGy吸收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处理山银花及其提取物,研究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对其生物负载及指标成分绿原酸含量、抗氧化活性及指纹图谱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能够有效降低山银花及其提取物中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随着吸收剂量增大,其存活数显著降低;电子束辐照对山银花及其提取物中绿原酸的含量及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清除率的影响不大,其变化与吸收剂量均无显著线性相关性(P>0.05),当吸收剂量达到18.8 kGy时,与未辐照样品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吸收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的山银花及其提取物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为1;聚类分析(CA)结果也表明经不同吸收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的样品与未辐照样品未呈现显著差异。综上,电子束辐照灭菌对中药材山银花及其提取物的质量无明显影响。本研究利用谱效分析,系统评价电子束辐照灭菌对中药材山银花及其提取物质量的影响,为电子束辐照技术在山银花药材贮藏中的科学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食用槟榔为研究对象,研究辐照对其杀菌效果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对食用槟榔杀菌效果明显,当辐照剂量为3.65kGy时,食用槟榔的菌落总数由初始的5.8×105CFU·g-1降低到1.1×103CFU·g-1,霉菌数小于10CFU·g-1,大肠菌群数由4.6×102MPN·g-1降低到3 MPN·g-1以下;当辐照剂量为8.45kGy时,菌落总数、霉菌和大肠菌群均未检出。辐照对食用槟榔中水分、灰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对总糖、总酚含量和pH值的影响显著。9.77kGy以下的辐照剂量不会对食用槟榔的色泽、气味、滋味与口感及可接受性产生明显的影响。4~10kGy的辐照剂量能够很好的满足食用槟榔产品的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7.
湖南德夯风景区蝶类资源调查及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湖南德夯风景区的蝶类进行标本采集,初步鉴定出蝶类108种,隶属于10科67属。其区系成分以东洋界种类(64种,占总种数的59.26%)为主,广布种(36种,占总种数的33.33%)次之,古北界种类最少(8种,7.41%)。  相似文献   
8.
长期咀嚼食用槟榔可导致口腔疾病,槟榔纤维是口腔疾病的诱因之一,软化槟榔纤维可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总结了当前软化槟榔纤维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复合软化技术,比较了其优缺点,并提出辐射加工技术在槟榔制作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采用~(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单宁酶、脂肪酶、α-半乳糖苷酶、葡萄糖氧化酶和氨肽酶5种工业酶制剂,研究不同辐照剂量的杀菌效果及对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宁酶、脂肪酶、葡萄糖氧化酶和氨肽酶在剂量达11.93 kGy时酶活均能保持在对照组85%以上,当辐照剂量达6.17 kGy时,α-半乳糖苷酶酶活减少到对照组89%;辐照处理杀菌效果明显,5种酶制剂的细菌D10值分别从1.30~2.87 kGy不等,D值2.18~6.30 kGy不等。因此,5种工业酶制剂分别在7、3、3、4和5 kGy的辐照剂量下能有效提高产品卫生安全,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
收割机电气线路所用的导线,由于是低压电,导线的绝缘不是根据电流强度考虑的,而是取决于绝缘的机械强度。导线的截面积,一般是以发热条件计算的,考虑到发动机罩下的温度可达70 ̄80℃,所以导线因负载电流发热,不得超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