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欣试71143是河北省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于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主要介绍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北部棉区棉花缩节胺化学封顶技术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黄河流域北部棉区应用缩节胺(1,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DPC)对棉花进行化学封顶的可行性。【方法】于2012—2014年在河北省河间市瀛州镇国欣科技园和北京市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进行,共包括6个独立试验。供试棉花品种为国欣棉3号(GX3)、欣抗4号(XK4)、石抗126(S126)和欣试17(XS17)。DPC化学封顶技术分为单独应用常规DPC化控技术(简称DPC)、将常规DPC化控技术与增效型DPC(简称DPC+)相结合(简称DPC+DPC~+)两种方式,以在常规DPC化控基础上进行人工打顶(简称DPC+MT)为对照。【结果】2012和2013年花铃期(7—8月份)多雨,应用DPC化学封顶技术的棉株较高、新生果枝数较多,其中株高较DPC+MT增加10.6—12.3 cm,果枝数增加5.8—7.9台。2014年花铃期干旱少雨,DPC化学封顶的株高与DPC+MT相比无显著差异,新生果枝数不超过3台。DPC化学封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可发现2012年DPC+DPC~+的产量表现出降低趋势,且上部果枝成铃少、新生果枝成铃多,群体熟期有推迟现象。2013和2014年DPC+DPC~+的产量和熟期则与对照相当或略有增减。DPC+的应用时间(7月中旬至7月底)和剂量(750—1 500 m L·hm~(-2))对棉花株型及产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应避免在结铃盛期(7月底)应用大剂量DPC+(1 500 m L·hm~(-2)),以防延长后期棉铃的成熟。与DPC+DPC~+相比,单独应用常规DPC化控技术进行化学封顶在多雨年份或高密度下对棉株的控长强度较弱,而且存在减产风险。【结论】应用DPC进行化学封顶在黄河流域北部棉区基本可行,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气象因子和种植密度决定单独应用常规DPC化控技术还是将常规DPC化控技术与增效型DPC的应用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正>欣杂15是由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选育的转抗虫基因棉花杂交种,2014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14007号。该杂交种产量高、大铃,在适宜间套作种植区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1选育过程欣杂15是由欣44和41128组配而成。母本欣44是转基因抗虫棉SGK3后代选系,具有出苗壮,前期长势稳健,后期长势强、不早衰、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4.
2011年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海河综合试验站先后在所属区域的河间、南宫和宁河实施了"千斤棉"创建项目,面积合计19.3hm2。除宁河基地遭遇大风、暴雨灾害性天气导致产量较低以外,河间与南宫两地均克服了8月到9月中上旬的阴雨、沥涝、寡照等不利天气影响,表现为抗病性突出,生长势强,后劲足,叶功能好,不早衰,结铃性强,脱满率低,烂铃少,上中下成铃均匀,秋桃盖顶,伏桃渍腰。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简要介绍了国欣棉15的选育过程及其在长江流域区试中的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棉花脱叶催熟是实现机械采收的前提。噻苯隆和乙烯利混用是我国目前主要的脱叶催熟方式。鉴于不同棉区的环境条件和种植模式差异较大,研究了不同棉区噻苯隆和乙烯利的适宜用量及配比。【方法】于2018年在黄河流域棉区的河北河间、河北邯郸、山东德州和山东无棣、长江流域棉区的江苏大丰、北疆棉区的石河子Ⅰ和Ⅱ、南疆棉区的轮台和沙雅共9个地点开展田间试验,设50%(质量分数,下同)噻苯隆可湿性粉剂和40%乙烯利水剂3个混用处理,每公顷用量分别为450 g+1 725 m L(T1)、600 g+3 000 m L(T2)、600 g+4500 m L(T3),噻苯隆和乙烯利有效成分配比分别为1∶3、1∶4和1∶6,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结果】在江苏大丰,药后16 d各处理脱叶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其他8个试验点,大多数处理药后14 d的脱叶率显著高于对照,且自然脱叶率越低提高幅度越大;但噻苯隆和乙烯利不同用量及配比之间的脱叶率差异不一致,且大部分情况下差异不大。部分地点某些处理药后14~16 d的脱叶率可达到90%。不论药前吐絮率低或高,药剂处理14~16 d后,与清水对照相比吐絮率未表现出明显的增加;然而,药前吐絮率较低的试验点药后吐絮率增幅大,反之,吐絮率增幅小。噻苯隆和乙烯利混用对大部分试验点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无显著影响。【结论】药后14 d左右,噻苯隆和乙烯利混用的脱叶效果比较明显,不同剂量和配比之间无一致性和大的差异;催熟效果相对较差,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影响不大。综合考虑脱叶催熟效果的稳定性和药剂成本,初步建议各棉区每公顷应用600 g的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和3 000 m L的40%乙烯利水剂进行脱叶催熟。  相似文献   
9.
<正>欣杂16是由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选育的转抗虫基因棉花杂交种,2014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棉2014006号。该品种产量高,抗病性强,在适宜间套作种植区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1选育过程欣杂16是由32007和61087组配而成。母本32007为转基因抗虫棉SGK3后代选系,具有苗期长势壮,后期功能好不早衰,结铃性强,吐絮肥畅,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下游棉花产量相关性状研究及棉太金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研究了长江中下游棉花产量相关性状间的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决定作用,并分析了棉太金对产量影响因子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棉花产量的提高需要总铃数和铃重的协同增加,同时要适当缩短主茎节间和果枝长度,以塑造理想株型、构建合理冠层。棉太金能有效控制植株徒长,合理降低株高,缩短果枝长度,增结伏桃和早秋桃,在保证铃重和衣分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总铃数和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