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85篇
农学   71篇
基础科学   122篇
  49篇
综合类   554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457篇
园艺   139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属于特种设备,它经过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厂内机动车的检验与事故预防也成为业内发展的重中之重。文章对厂内机动车检验的具体问题以及检验的相关规定进行探究,进一步的使得厂车的检验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将责任明确划分,提高厂内机动车的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依维菌素在杨梅上的残留风险,开发了依维菌素在杨梅上的残留分析方法,并结合田间试验对依维菌素在浙江、福建、江西和云南4地杨梅上的残留消解状况进行了研究。采用改进的QuEChERS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对伊维菌素在杨梅上的残留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0.001~0.5 mg/L范围内,依维菌素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r) 为0.999 9。在0.005~1 mg/kg添加水平下,依维菌素在杨梅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0%~95%,相对标准偏差为9.9%,表明该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残留分析的要求。方法检出限 (LOD) 为0.15 ng,定量限 (LOQ) 为0.005 mg/kg。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依维菌素在杨梅上的平均初始残留量为0.21~0.88 mg/kg,半衰期为2.1~6.1 d,表明依维菌素属易降解农药,但由于其在杨梅上初始残留量相对较高,因此应对其潜在的残留风险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依据1967—2016年惠阳区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趋势分析、M-K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指标分析了惠阳区农业热量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惠阳区农业热量资源增加明显,≥10℃年积温与年平均气温的增加呈显著相关,且皆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平均升高102.6℃?d/10 a和0.24℃/10 a;≥10℃的年积温日呈缓慢波动增加趋势,升高速率1.73 d/10 a;热量资源增加趋势的阶段性显著,整体表现为一种突变现象,年平均气温和≥10℃的积温突变年分别为1990年和1988年,1996年为年平均气温显著增加开始年份;≥10℃的年积温日突变呈现升降交替,2017年后还将有1次突变后增加的趋势;震荡主周期为24~32年,在10~32年时间尺度的震荡周期上,发生了3次高低交替,且≥10℃的年积温日和积温较之年平均气温震荡表现更频繁。惠阳近50年平均气温为22.1℃,≥10℃积温平均为8028.8℃?d,满足热带作物生长对热量的需求,并满足三季稻的种植。因此,对于近50年来惠阳区热量资源增加并将继续增加的趋势下,需合理评估、开发和利用热量资源,及时有效规避农业气象风险。  相似文献   
4.
为制备特异性结合猪源Sn受体的纳米抗体分子,采用人工合成猪肺泡巨噬细胞Sn受体胞外区(Sn4D)基因序列,将其克隆至pET-30a载体中,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Sn4D蛋白;经Ni柱纯化的Sn4D蛋白作为靶标分子,在T7噬菌体展示的纳米抗体文库中进行3轮亲和筛选;然后从筛选产物中挑选单抗克隆噬菌体进行亲和力、特异性鉴定。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pET-30a-Sn4D重组表达载体,并诱导表达出约50 ku的目标蛋白,Western-blot显示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经过3轮亲和筛选,投入产出比逐渐升高,并从筛选产物中鉴定出6株特异性结合Sn4D的纳米抗体分子。该纳米抗体分子的获得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抗病毒活性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6.
滑皮金柑是融安金柑的实生变异品种,为探明其品质特性,本研究以融安金柑为对照,比较二者果实外观、风味和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滑皮金柑单果质量、纵横径、果皮油胞数和色泽CCI值均显著低于融安金柑。滑皮金柑果实剪切力较低,其他质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糖酸含量分析表明:滑皮金柑果皮和果肉中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总糖含量均显著高于融安金柑;滑皮金柑果皮中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乙酸、马来酸和富马酸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在果肉中,滑皮金柑的柠檬酸和丁二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酒石酸、草酸、乙酸、马来酸、富马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此外,滑皮金柑果皮和果肉中VC含量相对较低,但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同时滑皮金柑中积累了更多香豆酸和阿魏酸,总酚酸含量也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大豆的种植主要以与玉米间作为主,适宜的种植密度是获得高产的前提,为研究种植密度对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的影响,找到最佳种植密度组合。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分别在云南嵩明县(A)、会泽县(B)和鲁甸县(C)等3个点进行试验。研究了玉米和大豆种植密度对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的影响,并分别建立二元二次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玉米和大豆密度对间作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影响显著,均呈凸抛物线型变化,在低密度水平下,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模型解析表明,玉米+大豆密度组合分别为64 110株/hm 2+147 013株/hm 2(A)、63 068株/hm 2+147 116株/hm 2(B)、64 059株/hm 2+145 077株/hm 2(C)时,各试验点可分别达到最高群体产量。玉米+大豆密度组合分别为62 909株/hm 2+149 852株/hm 2(A)、61 499株/hm 2+151 807株/hm 2(B)、62 762株/hm 2+147 108株/hm 2(C)时,各试验点可分别达到最高产值。经模拟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各试验点玉米大豆间作群体产量≥12 270kg/hm 2、经济产值≥24 000元/hm 2的最佳密度组合分别为玉米59 251~66 437株/hm 2、大豆140 075~161 495株/hm 2(A),玉米58 927~65 366株/hm 2、大豆144 159~169 203株/hm 2(B),玉米58 821~66 703株/hm 2、大豆139 315~154 886株/hm 2(C)。合理的密度搭配能有效提高群体产量,获得较高经济产值。  相似文献   
8.
9.
不同氮肥配施对马铃薯块茎形成及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尿素、硫酸铵和硝酸钙为氮源,分别在基肥和追肥中选择不同氮肥施用,确定不同氮肥配施对马铃薯块茎形成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尿素相比,配施硫酸铵或硝酸钙可不同程度促进块茎形成和发育。其中,硫酸铵作基肥施用块茎总产量分别增加16.7%(2016年)和33.5%(2017年)(P0.05),商品薯产量增加20.1%(2016年)和40.7%(2017年)(P0.05);而硝酸钙作追肥施用块茎总产量增加10.4%(2016年)和26.2%(2017年)(P0.05),商品薯产量增加15.0%(2016年)和32.8%(2017年)(P0.05)。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室内水培法,研究了4个小麦品种种子萌发、生长及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动力学特征差异,并对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及种子萌发指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小麦品种间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根重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芽重达到显著差异,以九麦2号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重和芽重最高;不同小麦品种间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达到显著差异,以九麦2号的叶绿素a、b和总含量较高;以九麦2号的荧光强度最强,宝研85号次之;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OJIP)中,以九麦2号的O、K、J、I、P点荧光强度最强,且标准化后的相对荧光强度K点和J点以陕垦2号最高,I点以九麦2号最高;单位反应中心捕获量、用于传递的能量以九麦2号最高,反应中心用于热耗散的能量和比率以陕垦2号最高;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与种子萌发指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叶绿素含量也达到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