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林区木材可采资源日益减少,能适合J-50拖拉机集材的伐区所剩无几,现有资源大多分布在陡坡上。为合理利用这部分资源,可试行高山集材生产工艺,成功后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秋季观赏植物单株美景度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秋季观赏植物的主要观赏特征,采用美景度评判法分别对66张秋季观叶植物照片,74张秋季观果植物照片,46张秋季观花植物照片进行美景度评价,并利用多元数量化模型I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建立了各类观赏植物的美景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影响秋季彩叶植物美景度的主要景观要素是彩叶色泽、树干清晰度、前景、彩叶聚集度、树叶疏密度和树形6个要素;影响秋季观果植物美景度的主要景观要素是果实醒目程度、颜色数量、大小、分布情况、枝叶数量、果实成熟度、丰富度和主色彩8个要素;影响秋季观花植物美景度的主要因子是花朵或花序大小、花序类型、主要花色和主要观赏部位4个要素。  相似文献   
3.
赤峰地区造林树种选择及森林覆被率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水分平衡原理出发,详述了树体保持水分平衡的重要意义和乔木灌对水分需求的差异,并从水分平衡观点提出选择造林树种的指标及各种立地适宜造林树种,运用水分平衡方程,以不改变赤峰水分平衡的原则,推算出赤峰市五个区域的森林覆被率指使和全市森林覆被率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贵州省生态安全格局空间分布特征并识别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通过生态敏感性评价结合自然保护地识别生态源地,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电路理论提取生态廊道,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后由电流密度诊断生态障碍区并制定生态修复策略。结果表明:(1)研究区识别生态源地26 017.90 km2,其中大型生境斑块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东部; 生态阻力面呈“西聚集东分散,由市中心向外扩散”的特征。(2)构建了生态廊道1 414条,长34 765.84 km,主要分布在河流廊道、林地丰富和较平坦地区。(3)诊断出生态障碍区1 374处,面积3 903.04 km2,集中分布在研究区西部及西北部,其他区域较零散,主要为耕地和林地。(4)基于构建的生态安全格局,强化生态源地保护,修复生态障碍区且对不同生态景观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修复策略并联动各类各级修复工程。研究可为贵州省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提供理论指导,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贵阳市南明河水东段沿岸菜地农作物的重金属污染情况,在该区域内选取了较为常见的5种农作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Cd、Pb、Zn、Ni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贵阳市南明河中下游东段沿岸菜地土壤中的Cd、Pb、Zn、Ni平均含量分别为2.61 mg/kg、51.03 mg/kg、1491.46 mg/kg和42.04 mg/kg,其中,Zn污染非常严重,Cd污染较为严重,而Pb、Ni为轻度污染。土壤重金属Cd、Pb、Ni可能有相同的来源;(2)不同重金属在5种农作物及其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均为ZnPbNiCd,其中,Pb、Ni、Cd含量均超过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Zn含量高于食品中Zn限量的卫生标准。农作物重金属复合污染中,Cd与Pb、Cd与Zn、Pb与Zn之间具有协同作用;(3)研究区各农作物及其根、茎、叶器官均受到Cd、Pb、Zn、Ni污染,除辣椒茎中的Zn处于轻度污染外,Cd、Pb、Zn、Ni全部为重度污染;(4)叶菜类蔬菜大白菜叶器官抗土壤Cd、Pb污染能力较弱,应尽量避免在Cd、Pb污染土壤上种植大白菜。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东兰县蚕桑产业发展基本情况,认为其存在的产业发展不均衡、生产力水平不高、抵御风险能力弱、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从提高蚕农生产技术能力、加强冬季桑园管理水平、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形成产业联动发展效应等方面推动东兰县蚕桑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植被分布因子主成分分析的福建省植被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纬度、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年活动积温、温暖指数(WI)、寒冷指数(CI)、干燥度指数(K)和湿度指数(HI)等对福建省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进行定量解释,并首次引入极端最低气温等进行综合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限制福建省地带性植被生长的主导环境因子是水热状况因子、地理位置因子、降水因子和极端温度因子等4个指标;以主成分得分作为划分的指标,经过系统聚类,结合《福建省植被图》,将福建省植被带划分为9个区,并对各分区的气候、植被特点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8.
以地处岩溶槽谷区的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和万山区为研究区,以2017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和2019年高分遥感影像为基础,经目视解译和野外实地调查获取撂荒耕地数据,运用热点分析揭示撂荒耕地的空间分异特征,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撂荒耕地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总体撂荒率为17.32%,旱地撂荒率比水田高,分别为23.54%和9.52%。撂荒水田的极热点区分布于西南部和东北部的城乡结合部乡镇,冷点区空间分布规律不明显;撂荒旱地的极热点区分布于西部和东北部的城乡结合部乡镇,极冷点区和冷点区主要分布于东部乡镇。水田和旱地撂荒的驱动因子大致相同,但主次有所差异。水田撂荒的驱动因子从高到低依次为地块面积>距聚落距离>坡度>灌溉距离>交通距离>高程>地块形状指数,旱地撂荒的驱动因子从高到低依次为距聚落距离>地块面积>坡度>灌溉距离>高程>交通距离>地块形状指数。总体而言,岩溶槽谷区耕地撂荒的主要驱动因子是距聚落距离,说明劳动力析出、农村空心化是影响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同时,地块面积、坡度、灌溉距离等也与耕地撂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厘清喀斯特山区耕地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子,对区域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毕节市2009年和2018年2期耕地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分析法、耕地变化动态度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合地形、地貌和土壤侵蚀等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手段,探究耕地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子。【结果】毕节市的耕地以旱地为主;耕地的变化动态度均为下降态势,其中水田的变化最明显;全市耕地斑块的聚集性具有明显差异,2018年时各县区的中、高核密度聚集区均有所扩展;毕节市耕地的空间分布表现出空间自相关特征;全市耕地的分布受到自然因子和社会因子的多因子共同影响,受人口和GDP的影响最大。【结论】喀斯特山区耕地的变化受社会因子的影响较大,在地形上呈选择性分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