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9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典型重工业区与污灌区植物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我国几个典型重工业区和污灌区木本植物、水生或湿地植物、农作物以及蔬菜、杂草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野外调查与采样分析。结果说明,相同条件下,垂柳、紫穗槐和女贞对Mn的吸收量较大,臭椿和紫穗槐对Cr和Zn、爬墙虎对Cu、臭椿对Cd和Pb的吸收能力均较强,而悬铃木、油松、芙蓉等相同条件下叶内浓度却很低。湿地植物对Zn的吸收累积能力接近或已经达到对重金属的“超富集”水平(≥1000mg·kg-1),凤眼莲对Cr和Cu的吸收量分别是其它水生与湿地植物平均值的12与4倍,湿地植物水芹对Ni和Cd的吸收累积明显高于水生植物。蔬菜和水稻对Cd、Cr、Zn的吸收累积量较高。对水稻,这3种元素主要积累在果实部位,说明该类污染土壤种植水稻对人类健康的风险性更大,而在土壤Cd污染严重的情况下种植小麦导致污染的可能性大于玉米。  相似文献   
2.
土壤重金属迁移模拟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随着工业发展和废弃物的排放不断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环境问题。土壤重金属的分布转化以及污染修复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数学模型及计算机模拟研究成为重要的研究手段。该文对土壤重金属迁移的模拟研究的进展进行了回顾与归纳,集中阐述了对流弥散和经验随机两大类模型的特点和应用,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将数学模拟与土壤重金属信息系统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有机结合,将有可能为环境保护和农业决策提供新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土壤与大气环境中硫行为及其对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土壤的含硫状况、硫素主要形态、农业生态系统中硫肥的增产效应,大气中含硫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及行为,对生态系统补偿以及浓度过高对植物的危害等。指出土壤含硫状况因区域和土壤类型而异,土壤硫素形态对植物的有效性明显不同,植物对土壤硫的需求量存在很大差异。在大气环境中硫的主要来源是火山喷发等自然源和含硫燃料(如煤炭)燃烧释放的人为源,植物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间存在着硫的交换与平衡,大气SO2在一定浓度下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补偿效应,浓度过高则对植物生长与生理反应产生一系列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水体中过量的铁锰会使人和动植物中毒.粉煤灰作为热电厂固体废物可通过络合、离子交换及化学键合等机理去除水体中铁锰.在恒温(25±1)℃条件下采用批量吸附实验,设置振荡时间、粉煤灰投入量、初始浓度等参数的变化,研究碱改性粉煤灰对水体中共存Fe(Ⅲ)、Mn(Ⅱ)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改性粉煤灰在最佳振荡时间8h时、最佳投入量为10 g·L-1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8、0.81 mg·g-1; Fe(Ⅲ)的去除率随初始浓度升高而逐渐升高,Mn(Ⅱ)的去除率在初始浓度小于8 mg· L-1时保持在80%以上,之后随初始浓度升高而显著的降低;Mn(Ⅱ)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铅、镉、砷可能直接通过人的口部无意摄入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而各研究者评价土壤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风险所用的实验参数有别,结果缺乏可比性,因此探讨不同评价方法对结果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污染的棕钙土和红壤为研究对象,应用in vitro方法研究分析胃肠阶段不同土液比、pH以及土壤性质对铅、镉、砷生物可给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与in vitro系统中的pH、土液比、土壤类型以及重金属本身有关。在胃阶段,随着土液比升高,3种重金属生物可给性趋于降低;不同土液比处理下,红壤中铅生物可给性大于棕钙土,而砷则相反,红壤和棕钙土中镉的生物可给性差异不明显。在肠阶段,随着土液比升高,3种重金属生物可给性也趋于降低(除了红壤镉以外),土液比1∶100的3种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均显著大于1∶10。不同pH处理下,铅的生物可给性随pH的升高逐渐降低,而pH对镉和砷的生物可给性的影响与土液比有关。因此,肠胃实际吸收的重金属可能与摄入水量、食物成分与组成以及食物摄入引起的肠液pH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PBET(Physiologically Based Extraction Test)、SBET(Simple Bioavailability Extraction Test)和IVG(In Vitro Gastrointestinal)3种in vitro方法研究采自浙江上虞的4种污染土壤中铅、砷的生物可给性.结果表明,3种方法得到的铅、砷在模拟胃肠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胃阶段,采用SBET方法得到的数值最大,放有食物的IVG方法得到的数值最小;小肠阶段,不添加食物的IVG方法得到的数值最大,放有食物的IVG方法得到的数值最小.3种方法得到的铅、砷在模拟胃肠液中的生物可给性不同,胃阶段,采用SBET方法得到的数值最大,4种土壤中铅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89.2%、71.3%,56.2%和43.7%,砷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7.4%、6.6%.5.9%和7.4%.放有食物的IVG方法得到的数值最小,4种土壤中铅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30.1%、26.9%、18.4%和15.0%,砷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3.8%、4.9%、2.8%和3.4%.小肠阶段,不添加食物的IVG方法得到的数值最大,4种土壤中铅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13.9%、11.1%、21.8%和7.7%,砷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7.1%、7.3%、4.6%和7.3%.放有食物的IVG方法得到的数值最小,4种土壤中铅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3.4%、1.7%、4.3%和1.9%,砷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3.3%、4.8%、2.8%和2.8%.3种方法使用的条件不同如胃肠溶液成分及其pH是3种方法之间得出的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4种土壤之间的差异则主要是土壤属性差异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硫杆菌和元素硫在治理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岩山 《土壤通报》2007,38(2):404-408
硫杆菌和元素硫在治理土壤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本文论述了利用硫杆菌和元素硫治理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的应用进展。主要包括了利用硫杆菌和元素硫去除重金属的优缺点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如温度、pH、细菌种类、元素硫浓度等。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京郊小麦-玉米轮作典型农田生态系统中S的源汇关系,分析了该区农田生态系统主要特征、经济基础以及各项农事活动对生态系统中S来源与归宿的影响,指出该区农田生态系统中S的源和汇在不同时期依据不同对象发生交替性动态变化,根据系统中能量流、生态流与元素流的矢量与转化过程初步确定系统中S的输入与输出途径、S的补偿效应及其盈亏平衡,1个轮作期中玉米和小麦收获物对S的输出量分别为14.66kg/hm~2和11.8kg/hm~2,通过根系和秸秆还田对土壤S的归还量分别为2.78kg/hm~2和9.73kg/hm~2,加上其他途径对土壤系统S输出/输入的估算,年S输出总量为46.1kg/hm~2,年输入总量为37.2kg/hm~2,年土壤系统S亏缺量为8.9kg/hm~2,故应定期补施一定量的S肥。  相似文献   
9.
几种浸提剂对土壤有效硫测定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岩山  王庆仁  董艺婷  李海峰 《土壤》2003,35(2):136-139,144
采用4种浸提剂(CaCl2、Ca(HzPO4)2(pH=4.0)、KH2PO4、NaHC03(pH=8.5)),对来自我国不同区域的7种土壤样品及北京近郊昌平平西府中科院遗传所试验基地冬小麦不同生育期麦田土壤进行了土壤有效S的浸提,同时对不同区域土壤的有效S、全S和小麦不同生育期植株的含S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效S与植株含S量的相关性中,4种方法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水平。采用电感辊合等离子体原于发射光谱法(ICP—AES)和BaS04比浊法对Ca(H2PO4)2浸提的土壤有效S进行测定,二者的结果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r值达0.867^**。二者测定的土壤有效S与植株含S量的相关性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r值分别为0.794^**和0.684^**,说明了两种方法都适用于对土壤有效S的测定,但ICP—AES法的结果相对更稳定。4种浸提剂测定重复结果间的变异系数以Ca(H2PO4)2平均最小,只有5.3%,NaHC03最高,达8.3%。根据浸提剂的性质、土壤有效S与小麦植株含S量的相关性、测定结果重复间的变异系数得出,Ca(H2PO4)2浸提与离子色谱测定是判定土壤有效S最稳定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土壤中铅、镉、砷可能直接通过人的口部无意摄入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而各研究者评价土壤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风险所用的实验参数有别,结果缺乏可比性,因此探讨不同评价方法对结果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污染的棕钙土和红壤为研究对象,应用in vitro方法研究分析胃肠阶段不同土液比、pH以及土壤性质对铅、镉、砷生物可给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与in vitro系统中的pH、土液比、土壤类型以及重金属本身有关。在胃阶段,随着土液比升高,3种重金属生物可给性趋于降低;不同土液比处理下,红壤中铅生物可给性大于棕钙土,而砷则相反,红壤和棕钙土中镉的生物可给性差异不明显。在肠阶段,随着土液比升高,3种重金属生物可给性也趋于降低(除了红壤镉以外),土液比1∶100的3种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均显著大于1∶10。不同pH处理下,铅的生物可给性随pH的升高逐渐降低,而pH对镉和砷的生物可给性的影响与土液比有关。因此,肠胃实际吸收的重金属可能与摄入水量、食物成分与组成以及食物摄入引起的肠液pH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