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Xa-5基因在水稻和玉米中的比较物理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基因组分析证明,玉米和水稻基因组间存在广泛的同线性和共线性。对水稻和玉米基因的原位杂交定位可以揭示禾本科植物基因组结构的共同特点和进化规律。用与Xa-5连锁的RG556及RG556筛选出的BAC克隆44B4作探针对水稻广陆矮四号和玉米自交系黄早四进行了原位杂交,在水稻第5号染色体短臂和玉米第8号染色体长臂检出了杂交信  相似文献   
2.
分子显带是一种研究物种间共享的重复序列在染色体上分布特征的简便方法,它是通过比较基因组原位杂交进行的。本研究中,我们以摩擦禾基因组DNA为探针,对玉蜀黍属的几个种的染色体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在玉蜀黍属的几个种中都检测到了信号明显的4种带,分别为中间带(interstitialband)、着丝粒带(cen-tromericband)、端粒带(telomericband)和染色纽(knob)。通过分子显带与DAPI显带比较,阐明了供试种间保守的重复DNA序列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基因组原位杂交辨别芸薹属异源四倍体AA、BB、CC基因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以标记的白菜型油菜(AA,2n=20)的基因组总DNA)为探针,分别同芥菜型油菜(AABB,23n=36)和甘蓝型油菜(AACC,2n=38)的中期染色体和间期核杂交,结果芥菜型油菜有20条染色体表现大而明亮的杂交信号,其它染色体上信号很弱或无,可以区分A、B基因组,甘蓝型油菜染体上表现有38个信号,A、C基因组不能分区分开来。以黑芥(BB,2n=16)的基因组总DNA为探针与埃塞俄比亚芥(BBCC,2n=34)的中期染色体和间期核杂交,16条染色体上显示明显的杂交信号,其它染色体上信号很弱,说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芸薹属中BB与AA和CC基因组间分化程度较大,而AA与CC基因组分化较小,基因组原位杂交表明最强的信号多集中分布于着丝粒区,本文讨论了这种分布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4.
 利用品红染色和多色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了玉米×四倍体多年生玉米杂种F1减数分裂构型及其不同构型染色体来源。结果表明,玉米×四倍体多年生玉米杂种F1减数分裂构型平均为4.66I+5.00Ⅱ+5.12Ⅲ;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单价体、二价体和三价体分别为绿、红和黄色荧光信号,表明单价体来源于玉米,三价体构型染色体来源于玉米和四倍体多年生玉米种同源染色体配对和二价体的染色体仅来源于四倍体多年生玉米种。这些结果进一步说明玉蜀黍属A、B和C染色体组组成更恰当。  相似文献   
5.
新疆野生油菜、野芥和黑芥的遗传分化及系统演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利用HPLC法对284份种子硫代葡萄糖甙组成分析表明,新疆野生油菜依据中特征硫代葡萄糖甙组成可划分为9类,91.2%的新疆野生油菜种子主要含羟基苄硫甙,8.8%的新疆野生油菜种子主要含丙烯基硫甙,与黑芥和芥菜型油菜特征硫代葡萄糖甙组成一致。RAPD分析将新疆野生油菜、野芥和黑芥划分为3簇,表明新疆野生油菜、野芥和黑芥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距离,相对而言,新疆野生油菜与野芥间的遗传距离较近,与黑芥的遗传距离较远。新疆野生油菜可依据RAPD聚类分析结果划分为4簇,其中第1、2和4簇主要由来源于新疆塔城地区的新疆野生油菜组成,种子主要含丙烯基硫甙,第3簇为新疆巩留及其周边地区的新疆野生油菜,种子主要含羟基苄硫甙。研究为阐明我国芥菜型油菜起源进化途径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对8个杉木地理种源染色体的G—带带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的带纹总致、带纹分布、纯合程度和带纹特征,均存在一定的差异。G一带带纹,可以作为识别不同染色体、染色体臂和片段的标记。可供在染色体工程育种、基因定位和进化研究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在区划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马尾松种源进行了亚染色体结构水平上的分析鉴别。结果表明,马尾松种源具有丰富的着丝粒C-带和中间C-带。抽样研究的5个种源的C-带,在同一种源内带型基本相同,不同的种源间带型各不相同,呈现出种源差异。聚类分析表明,种源的C-带带型与区划基本上相符合,证明马尾松种源的表型地理变异与染色体亚结构的变异是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杉木染色体G-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82年,Drewry报道了红松(Pinus resinosa)染色体G-带。随后,国内外一些学者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在多种植物染色体上诱导出了G-带,带纹清晰,数目多,沿染色体全长分布。这说明Greilhuber关于植物染色体不存在G-带的假说是不可信的。杉木的G-显带研究很少。夏晓敏等采用HSAG分带法,初步显出了杉木的染色体G-带,但多数染色体带纹尚欠清晰,而且没有进行G-带染色体的组型分析。我们应用改良的ASG法,首次在杉木前中期和中期染色体上诱导出清晰的G-带,并进行了G-带染色体的组型分析。  相似文献   
9.
应用AFLP技术检测莲藕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AFLP技术对12个莲藕品种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从10对引物中筛选出2对引物应用于扩增基因组DNA,共获得72条带,其中64条为多态性标记,每个引物平均提供36个标记信息。由UPMG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了12个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聚类结果与它们的系谱关系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0.
芸薹类蔬菜(n=10)染色体G─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的ASG法首次在n=10的芸薹类蔬菜(即不结球白菜、结球白菜、日本水菜和芜菁等)各品种的有丝分裂染色体上显示了G-带,并对其进行了G-带带型分析。所试材料的G-带,除随体染色体管外,都沿整个染色体的长轴分布,是一些密切邻近的多重带纹。在有丝分裂的晚前期、早中期和中期的染色体都有这样的带纹,同一品种的带纹数目从有丝分裂晚前期到中期逐渐减少。每一对同源染色体的G-带带型基本相似,非同源染色体间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亚种或品种间染色体G-带的总带纹数目在一定范围内有差异。本文讨论了染色体G-带带型分析在探讨靶薹类蔬菜演化和分类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